王中軍和他的娛樂帝國

2016-1-14 第34期 行業先鋒

王中軍,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內地電影界、娛樂界巨頭。從《手機》到《非誠勿擾》,從《夜宴》到《可可西裏》,自稱對電影是外行的王中軍,一手打造了國內第一家創業板上市的民營影視製作公司。

1960年,王中軍出生在北京一個軍人家庭。在王中軍上學以前,全家在張家口、義縣和保定各地來回搬遷多次,最後終於在北京南口安定下來。

王中軍初中沒有畢業即參軍入伍,沒有上過正規的高中和大學,16歲入伍後,就成為了一個尖子“偵察兵”。復原後到國家物資總局當了一名保衛幹事。80年代中期,王中軍辭去了鐵飯碗,做了兩年職業設計師、攝影師。辭職兩年後,一年能掙到30萬。幾年之間,王中軍就成為當時北京“先富起來的人”。1987年,王中軍就有了他的第一部車--天津大發。

事業幹得有聲有色,王中軍的名聲在業界也漸漸大起來。不久,王中軍應聘到中國永樂文化發展總公司當部門經理,最後自己承包了這家公司,當起了總經理。這就是他和弟弟後來成立的華誼兄弟廣告公司的雛形。

但是他還是覺得自己的生活缺點兒什麼。他是個有夢想的人,富庶的生活,遠遠不能滿足他。回想起來,16歲時,王中軍的理想是當一名排長;等當上了排長,正趕上恢復高考,他的理想變成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幹個體,雖然也不錯,可沒有理想的生活,好像沒有了追求。他還是渴望那種有夢的感覺,好像永遠都在不停地追求。

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興起了一股出國狂潮。29歲的王中軍賣了車,帶著妻子一起去了美國。王中軍的創業原始基金,是靠在美國每天送外賣,從送披薩或中餐一兩元錢的小費攢起來的。整整攢了5年,共10萬美金。

回國後,王中軍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這一次,他將眼光瞄向了娛樂圈。

“我覺得所有生意都來自於你的朋友和你周邊的社會關係網。”王中軍這樣説起自己進入影視圈的緣由。有一天,一個影視圈的朋友突然告訴王中軍有投資電影或電視劇的機會。王中軍的影視投資就這樣在1998年起步了。

王中軍同時拍了馮小剛的《沒完沒了》、姜文的《鬼子來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只有馮小剛的電影賺到一點點錢。通過和這些導演的合作,公司學習了電影一般的操作流程。此後,馮小剛的一系列電影全部由華誼拍攝,還有周星馳的《功夫》,成龍的《寶貝計劃》等,在此過程中,華誼也和一些大導演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2009年,華誼兄弟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電影娛樂公司,華誼兄弟在國內娛樂圈的影響力也如日中天。而王中軍卻在此時提出了“去電影化”的概念。“我覺得只做電影肯定不行的,因為我做了這麼多年電影,確實了解電影産品,電影産品不像能夠(讓你)完全掌控。”王中軍説。

於是,這兩年我們看到了一個進軍手遊的華誼兄弟,一個進軍旅遊地産的華誼兄弟,一個進軍互聯網的華誼兄弟。

但這並不一件容易的事,看上去華誼兄弟擁有更多的産業和想象,但也不得不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在華誼兄弟想要進入的這些行業裏,幾乎都存在著一些巨無霸型的企業,而王中軍手上的牌只有一張,那就是“華誼兄弟”這四個字。

王中軍認為,華誼兄弟未來是大娛樂的格局,絕對不是一家電影公司,大娛樂有超大的想像空間,如果十年後華誼兄弟還在,將是世界一流的娛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