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恩:參與中國醫改報國恩

2016-1-12 第32期 行業先鋒

劉國恩老師的名字非常樸實。“國恩”二字緣于父親對他的一個殷切希望,就是無論他長大後不管走到哪、不管做什麼,都不要忘記國家的恩情。但是作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出生在四川茂縣郊區的農村孩子,他無法想象自己要通過怎樣的人生方式來實現父親對他的期待。

劉國恩出生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是成都前往九寨溝的必經之地。他少年時代的夢想就是能穿上白大褂,成為一名專門給窮人百姓看病的好醫生。而他的中學時代正處於中國的動蕩年代,所以在1976年從茂縣一中畢業後就在農村當起了赤腳醫生。

十六七歲的他,整天背個藥箱行走鄉野,在行醫送藥的同時,敏銳地發現中國農民就醫狀況的糟糕,鄉村醫療條件很差,環境惡劣;到縣城就醫條件稍好一些,但是往往又隨便地被人吼,被人罵,被人看不起。出生貧苦的他對這些社會現象,心懷悲憫。但是作為一名最基層的鄉村醫生,他除了盡責做好自己的事情,還能有什麼能力扭轉這一切呢?

做了兩年赤腳醫生之後,劉國恩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那時正是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劉國恩在千軍萬馬中突出重圍,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離夢想近在咫尺。然而,命運卻在他的夢想馬上要實現的時候,給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他的政審材料被通知缺失,在那個時代裏,沒有政審鑒定就意味著不可能有什麼好的未來。

可以説,是這個偶然因素徹底改變了劉國恩的一生軌跡——他失去了作為一個科班醫生的機緣,直到現在他再也沒有機會穿上少年夢想中的白大褂。

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在臨近大學開學的前一個月,他意外地接到了西南民族大學數學系本科的錄取通知書。經過努力學習,本科畢業後,劉國恩又考取了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生,主修經濟,後來,他又獲得了公派留學美國的機會。在決定出國後研究方向的時候,劉國恩還是沒能忘記自己的醫生情節,劉國恩投信問路,給當時自己唯一讀過的美國計量經濟學教科書作者DAMODAR GUJARATI教授寫信,詢問有沒有把醫學和經濟學結合在一起的係科,最後,他填報了紐約城市大學研究院。

1991年,他在CUNY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並沒有滿足自己學業上的進步,他在考慮如何將所學的西方衛生經濟學理論用於中國的醫療衛生實踐領域,這是他的夢想。後來,他在哈佛大學開始從事博士後研究,1994年初,由於他嶄露頭角的潛力和研究,劉國恩受聘于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開始了第一份美國大學的教職。最終受到了美國公立大學中資格最老的北卡羅納拉大學的青睞,2000年他接受北卡的邀請並擔任終身教授之職。

2001年的時候,我國北京大學的光華管理學院領導開始與劉國恩接觸,邀請其回國執教,並幫助組建衛生經濟與管理學系,以填補我國經濟管理學科類還沒有衛生經濟學的空白。雖然當時他有些猶豫,但是,劉國恩還是決定回國。2006年2月,劉國恩在北卡同事不可思議的目光裏辭掉了終身教授之職, 放棄了在美國的優越生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光華的全職教授職務,回國執教至今,並參與到了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當中。

中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重大熱點,劉國恩作為中國最權威的衛生經濟學家,全程參與了醫改政策的研究與評估。回國後,他的專業知識和系統研究,為中國醫改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參考,他的許多改革方案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在劉國恩看來,始自2009年的中國新醫改,是向世界級難題發起了挑戰,雖然目前還做不到讓所有人滿意,但已經取得了很多階段性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全國超過13億人獲得了基本的醫療保險。

現在回過頭看,劉國恩表示對自己當初的決定不僅沒有後悔,而且説如果有遺憾的話,那就是如果他早點知道中國醫療領域這個狀況的話,他應該回來得更早一點。劉國恩覺得,用自己所學的東西,來幫助中國解決這麼大的社會重大問題,並且是自己親自參與, 沒有什麼能比這個更有意義了,所以,“目前是最好的時刻,一切才剛剛開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在有生之年報效“祖國之恩”,父親雖早已過世,兒子“國恩”之名的寓意似乎在冥冥中得以實現。

如果説,他少年的夢想只是當一個好醫生,一生也只能為數量有限的患者提供服務, 那麼現在站在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前沿的他, 雖然至今心存童年夢想未曾實現的遺憾,但卻真真切切地用他近30年的學術功底、國際視野、中國人的情懷,為中國十幾億的人民在醫療保障制度提供高屋建瓴的指導和幫助。

那個兒時的夢想,現在已經隨著他個人的成長,隨著中國經濟的奇跡般騰飛,已經演變成一個全中國所有人的理想夢境:早日推動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健康發展,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過上擁有健康保障的富足生活!而他也將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正書寫著他傳奇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