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白求恩志願者協會:傳播守望相助正能量

5000多名志願者,500多處志願服務基地,累計志願服務超過40萬小時。這就是吉林大學白求恩志願者協會的青年們交出的答卷。

吉林大學白求恩志願者協會成立於1993年,當時的白求恩醫科大學為響應團中央倡導青年志願服務的號召,成立了白求恩志願者協會。1994年7月,白求恩志願者協會組織了第一批志願者,到雙陽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從此開啟了20年志願服務大幕。

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吉林大學合併之後,學校重新整合了白求恩醫學部各學院的志願服務組織,開始廣泛開展以“吉林大學白求恩志願者”為名的相關志願服務活動,為青年醫務人員與白求恩學子實現“救死扶傷、服務社會”的青春理想搭建了舞臺。

白求恩志願者們始終把白求恩當作榜樣,在奉獻中鍛鍊能力、砥礪精神、樹立信仰。多年來,志願者們一直堅持到白求恩犧牲的地方--河北省唐縣牛眼溝村開展支醫、支農、支教活動。志願者們有時會去給當地的村民送醫、送藥,有時會去幫村民們幹農活,有時還會到學校為孩子們開設醫療衛生知識科普講座。

孔維健是白求恩志願者協會現任會長,2012年剛入學,便加入了學校白求恩志願者行列。他的第一份志願服務是在吉大一院做分導診。

“剛開始服務沒幾天,我就遇上了一位老爺爺,可能因為身體不舒服,來導診臺諮詢採血室在哪兒的時候,情緒很激動。我給他指了路,結果老人一會兒就氣衝衝地回來了,説沒有找到,認為我騙他。”孔維健説,自己第一次遇上這種情況,有點不知所措,不過還是馬上調整狀態,立刻將老人送到採血室門前。看到採血室的牌子後,老人有些不好意思,情緒立刻緩和了,還笑著説謝謝。

“志願服務中可能會遇到他人的誤解或者不理解,但只要真正服務到他人了,自己就會覺得特別快樂。”孔維健説。

錢玥彤是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臨床醫學院的大四學生,她剛剛卸任白求恩志願者協會會長職務,但依舊是一名白求恩志願者。

“我入學時就成為了一名白求恩志願者。”錢玥彤説,每逢週末,她都會跟著志願者們一起去吉大一院、二院、三院做導診和分診服務,有時還去社會福利院、社區進行義診和健康知識宣傳。

吉林大學白求恩志願者張淑艷是一個孤兒,7歲時父母因意外去世,後來在各界幫助下才能順利求學,如今她已經完成了碩士學業。為回報社會,張淑艷現在從事著臨終關懷的志願服務,一有時間就會到醫院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幫助。

現任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院長辦公室副主任的鄔巍已經做了十幾年的白求恩志願者,從2002年非典肆虐,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鄔巍一直投身在志願者工作中。

2008年汶川地震,他作為吉林省青年志願者醫療服務隊隊長,帶領8名志願者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當時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山路難行、余震不斷、危險重重。”那段經歷成為了鄔巍一生的記憶。鄔巍説,在災區,白求恩志願者們向有需求的群眾提供醫療救助後,還結下了深厚友誼,並在災後免費幫助災區進行了長達3年的醫療幫扶,真正做到了抗災幫一把,重建扶一程。

此外,白求恩志願者協會在做好傳統醫療志願服務的同時,還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拓展志願服務活動。重點打造了集導診、分診、陪檢、康復看護為一體的“藍、紅馬甲志願服務隊”,有效緩解了醫患矛盾。協會志願者還堅持利用新媒體進行醫療幫扶,利用網絡平臺針對醫療水平落後的地區開展“鄉村醫療救護指導”、“網絡會診”、“電視醫療常識講座”等活動,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將白求恩專業醫療帶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2014年10月,白求恩志願者協會收到了李克強總理的來信。李克強總理在信中讚揚了志願者們“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並讚譽他們“向社會傳遞了道德的力量”。李克強總理希望白求恩志願者協會“繼續以愛心和知識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與千千萬萬志願者一起傳播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的好風尚。也希望大家在這一過程中潛心研學、砥礪品行,在為國家發展、人民福祉奉獻中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