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輝:為國産大飛機裝“中國心”

2015-12- 04 第6期 大國工匠

經過7年設計研發,2015年11月2日,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中國商飛公司新建成的總裝製造中心上海浦東基地廠房內正式下線,達到可進行地面試驗的狀態,為下一步首飛奠定了堅實基礎。C919是中國繼運-10後自主設計並且研製的第二種國産大型客機。目前,C919大型客機國內外用戶數量為21家,總訂單數達到了517架,完全自主知識産權。

這架承載了中國人航空夢想的“中國製造”大飛機,背後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凝結著南航人多年的潛心努力。值得一提的是,C919的總設計師吳光輝就是南航校友。

作為中國首次生産的大飛機,其安全性如何保障呢?C919的總設計師吳光輝稱,我們的飛機將經過嚴格的適航取證程序。民用飛機的設計以安全性作為主打點,我們在此目標上有非常嚴格的掌控。舉個例子,經測算,人在各種最精密的儀器間工作出錯造成災難的概率是10的-6次方,也就是每百萬飛行小時會有一次人為失誤,由於這個人為的失誤,會造成飛機故障,所以我們在系統設置中的參數一定要高於這個數。由此,我們在關鍵的核心技術上的防出錯概率達到10的-9次方,最高的地方是10的-11次方,達到每千億個小時的保障,大大高於人出錯的可能。我們在研製中,要經過大量反復計算、試驗、試飛。

在C919總裝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據權威統計,一架C919從上到下需要100多萬個零件,這需要300多工人連續工作一年多才能總裝完成。這就需要飛機在設計數字樣機時就對安裝工位提出了明確要求,生産線上的流程是什麼、每個工位需要多長時間,前一個零件安裝時要給後一個零件安裝提出總控要求是什麼,有些地方甚至精確到了毫米級。

吳光輝不僅是C919 總設計師,還是998 型號總設計師、ARJ21 總設計師,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科技成果一等獎,某重點型號首飛獲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一等功、國防科工委個人一等功,某重點工程載機改裝獲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成果一等獎、全軍科技成果一等獎,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航空報國傑出貢獻獎”……

在眾多的榮譽面前,這位站在飛機設計研究前沿、為中國航空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商飛) 副總經理卻謙虛地説:“國家需要我們,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成為飛機總設計師,是吳光輝一生為之努力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用默默的奮鬥和忙碌的身影無聲地告訴人們:結緣航空是一種樂趣,投身航空是一種責任,振興航空更是一種使命!

與南航結緣,對於吳光輝來説實屬意外,而這樣的意外也讓他的人生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吳光輝的老家在湖北武漢,20 世紀70 年代初,他隨父母支援“三線” 建設,吳光輝到了江西一個偏僻的小鎮。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那個時候都是先錄取後選專業,當時南航的專業都是保密的,專業介紹很少,懵懵懂懂的他也不知道怎麼去選擇。“我個人比較愛好電子,後來一看專業很多,有飛機設計、電子電氣、雷達、發動機等,當時就想學飛機設計,將來可能做總設計師,於是就報了飛機設計專業。”這個簡單而又樸素的想法使吳光輝與航空結下了不解之緣,飛機設計事業也成為了他一生的摯愛和追求。

從南航畢業後,吳光輝被分配到了航空工業部603所擔任技術員。隨著身邊老同志的陸續調走,他漸漸成了設計小組的主力。時值603 所正在攻關氣動力項目,涉及到算性能、算超穩等關鍵技術,憑著良好的技術積累,吳光輝完成了整機關於重量部分的計算。他第一個通過計算機完全獨立做出的研究成果,很快被應用於項目中。領導看了技術報告既欣喜又詫異,欣喜的是所裏有這麼踏實能幹的年輕人,詫異的是這位年輕人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卻能“沉”得下去。

從1987 年開始的3 年,吳光輝從軍用飛機設計轉到了民用飛機設計。1990 年,他又重回軍用領域,轉入預警機的研製。回首吳光輝的飛機設計之路,設計最深入、最全面的還是預警機。在吳光輝的帶領下,我國預警機研製開啟了新的征程,他主持的科研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個人排名第一。

C919是中國繼運10 後自主設計的第二款國産大型客機。大型飛機的設計研製是《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 個重大專項之一。為此,2008 年5 月,中國商飛掛牌成立,吳光輝調任新崗位,擔任起中國商飛副總經理和C919 大型客機總設計師。

如何打破國外的技術壁壘,如何調配國內的優勢資源?吳光輝帶領他的設計團隊,在整體論證的基礎上,集全國的力量做好這件事:一方面,組織來自南航、北航、西工大等高校的研究人員組成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開展大型客機聯合論證工作; 另一方面,將現有的先進飛機設計方案拿出來,通過類比、對比研究,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確保安全性,突出經濟性,提高可靠性,改善舒適性,強調環保性,以滿足國際標準,實現性能的超越。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吳光輝帶領大家實行“711”和“724”的工作模式。“711”,是指一個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1 小時;而“724”是指在關鍵工作上7天24小時運轉,工作人員進行倒班。而他自己,更是不記得有多少個節假日奔波在去往各個科研院所的路上。“每一個環節都不允許出現任何問題,一定要穩紮穩打。”吳光輝總是這樣告誡自己。

憑著在飛機總體、重量與平衡設計、計算、控制等方面的造詣,吳光輝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相關學科專業的&&人。他是國內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國際重量工程師協會(SAWE)” 會員。不僅如此,他還領導組織、編譯出版了《經互會成員國民用運輸機適航條例》《飛機部件重量估算》《民用飛機雙圓形機身的重量比較研究》等重要論著,在國內外航空界獲得了很高的聲望。

“我感謝那些培養和幫助過我的人,一輩子能碰到幾個好的老師、好的領導指點我、栽培我,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説起自己的成就時,吳光輝反復説著這句感謝的話。在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道路上,既有驚濤駭浪,也有沉寂低谷,更有美麗風景。只有胸懷強烈的愛國之心,肩負航空報國的歷史使命,不懼艱險、勇於拼搏、敢於創新的人,才能將跌宕起伏的美景盡收眼底。吳光輝,代表了一代“團結、儉樸、唯實、創新” 的南航學子,代表了一代堅守使命和責任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是祖國航空事業的鋼鐵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