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小學生答“孔融讓梨我不讓”為難了誰?

小學生答“孔融讓梨我不讓”被判錯引爭議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中,上海一名小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題目時稱“我不會讓梨”,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這張試卷被孩子父親發現後,拍成照片發到微博上,一天時間裏就被轉發近2000次,評論400多條。[互動入口 ]

  • 一杯海水:文明不是一個標準答案,況且這孩子答不讓的原因並非覺得不該讓,而是覺得4歲的孩子不會這樣做而已,他有獨立思考過的。答讓的人,就文明了?
    1. zeqinh:實際上誠實的人才是最可愛的。德育教育先從誠實做起!
    • 白色小米豬:出題人的本意就是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就算是家長教育小孩也會希望他能恭敬謙讓吧,不會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團結友愛吧!
      1. 洛可可的咏嘆調:這個老師打了鉤,後果更嚴重。
      圍觀

      澈兒cn:    這種考試是在教孩子做個不誠實的人,這麼小就要學習兩面三刀了。

      小小蕾:    我覺得這小孩説的有道理,但是這個故事還是具有教育意義,只是孩子年齡有些偏差……

      月灑古城風悠悠:    老師方法確實粗暴。相信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教育方式確實需改進。 所以我們還是多理解寬容老師一些,不能一棍子打死。

      荷西的洗衣船:    女兒小學的考試也有類似情況。很傷孩子獨立思考意識。也不能怪老師,當初我亦溝通老師,老師説有標答。鬱悶!

      放歌知了:    我也會打錯,文明就是文明,不是見利忘義。

      一個苦瓜味的小胖紙:    難道強迫孩子填上“我會讓梨”後所有孩子就懂得謙讓了嗎?死板的教育只會教育出死板的人。

      學生答“孔融讓梨我不讓”,老師打叉,你怎麼看?

      爭鳴

      栗黎:何時才能鼓勵求實和創新

      中國的教育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不要把學生都往同一套既定的條條框框中去培養。難道非要訓練説一套,做一套?何時才能鼓勵求實和創新?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從小就開始這麼塑造了,這樣的教育未必能培養出”謙讓”的孩子,卻一定葬送了”誠實”的品質。

      瞳之顏:文明社會的rule執行就好

      其實老師説太多了,費這麼多心思,又是故事,又是榜樣的其實啥也不用説,這就是文明社會的rule!執行就好。沒看見前幾天廣受追捧的某外國學校的行為規範嗎?不就是幾條rule列出來,既沒有解釋也沒有理由,很多人不是還為此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章航:忽略了愛心傳遞的真諦

      形式是贈與,實質應是宣言人性自我滿足的愛。可教育卻只規定動作沒有詮釋內涵,容易讓學生養成被權威所奴役的心態,同時,造成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長期以往必然造成孩子狹隘的付出心態,認為付出一定要等價交換,忽略了愛心傳遞的真諦。

      周劇務: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懂謙讓

      強扭的瓜不甜。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想法都是受大人的社會影響的,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如果現在的社會是真正的“謙讓”,那麼孩子的眼裏必然看的見,必然認為該讓,根本就不用你老師來説什麼。

      家長説

      微博@黃恒的文盲世界:女兒在英國聖公會學校時的十條行為規範,她只有6歲。如下:

      1,用和善的語言;2,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3,分享和有序;4,聆聽別人説的話;5,做真誠的人;6三思而後行;7,注意你的舉止;8,不要輕易發火;9,想想別人的感受;10注意勞逸結合。

      對於題目本身,即“是否需要用這個典故來教育下一代中華美德”這件事,當事人的家長認為,德育課和語文課很難完全分開,德育教育是貫徹在所有行為習慣和細節方面的,不是喊口號,不僅可以在語文課上體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如果要教育孩子,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告訴孩子‘安全帶不係,車就不動’,‘出電梯,幫忙按住開門鈕,讓別人先走’等”,這些比讓梨更有效。

      交鋒

      觀點PK
      “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孩子應該怎樣回答?


          一個小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麼做?”時,寫“我不會讓梨”,讓老師打了叉。但孩子堅信4歲的孔融不可能會讓梨。孩子的爸爸把試卷拍成照片發到微博上,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老師打叉顯得簡單粗暴,道德教育不能要求人人都成聖人,至少孩子的誠實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人認為,這道題目出的沒有錯,“這題本身就包含了對孩子是非觀的培養和引導,和教人説謊根本無關”。對此,你認為孩子該怎麼回答?

      學會讓梨就是讓孩子懂得謙讓語文課和思想道德課其實無法完全脫節,在語文試卷裏出現這樣的題無可厚非,“這題本身就包含了對孩子是非觀的培養和引導,和教人説謊根本無關。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搶最大的,就是釋放人性嗎?”從小教育孩子應該懂得與人分享,讓梨的行為則是學會分享的更高境界。教育孩子懂得謙讓就是這個故事本身承載的教育意義。

      不讓梨沒錯,孩子的誠實不能被抹殺很多人為孩子“鳴不平”,第一,孩子是講規則的,父親授權,嚴格按照年齡大小來分,自己的比弟弟的梨大,可以不讓。道德教育不應該要求人人都做聖人。第二,這個孩子至少説了真話,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讓梨”的好。孩子講的是真話,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如果按照老師的意思,孩子哪怕違心也要填寫讓梨,這豈不是在變相教孩子説謊。

      • 唱歌的拖鞋2011:問題關鍵在於道德教育不是以尊重個體價值和自由為基礎的,潛在的標準答案是:你不讓梨就不夠“高尚”,不“高尚”就是不道德。
      • 綠茶Tony:寫讓梨,是讓學生産生正確的價值觀認識,知道謙恭敬讓是正確的,自己也要去學習。出題人考慮的也是這種初衷。而不是所謂的”説假話教育“。而如果學生只考慮到他只有4歲不會讓梨的話就太過狹隘了,我們要學習這種品質,從小有愛心,這樣社會才不會沙漠化,從而使人間有愛,天下歸心。
      • 綠茶的味道-Tom:可笑。這種試題本來就是要讓孩子們體會這種品質,從而肯定她是正確的,我應該擁有。自私和刻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要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正確的品質。而不是他只有4歲就不會讓梨,智商150以上的孩子多得是!
      • 蠲煩析酲:不靠説教,你説靠啥。聖經是不是説教?古蘭經是不是説教?
      • 四夕草央的小宇宙:這不是什麼操縱,如果老師都不教育引導學生向善,學習基本的道德禮儀,下一代又會如何?社會和你又要作何批評?學生就是未來的你,你難道希望你的下一代更無社會責任感?
      • 對不起:孩子的回答是以孩子的思維角度並不能説錯了,這道題的宗旨無非是想通過孔融讓梨這樣一個故事教育孩子傳統美德,那就應該用題目來正確引導孩子,比如説孔融讓梨的故事教會了我什麼?
      • 白色小米豬:出題人的本意就是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就算是家長教育小孩也會希望他能恭敬謙讓吧,不會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團結友愛吧!既然如此,何必遷怒老師?
      • 四夕草央的小宇宙:你不讓人,誰讓你?這不是道德禮儀是什麼?大家都不傻,老師也就是一職業,你家娃會不會為人處世,管老師何事,頂多不教就是了,只是你別這邊大罵世風不古,那邊卻罵管的太多就是了。
      • 陳學家:真的好反感,讀篇課文就要理解什麼中心思想,什麼作者的想法,我們又不是作者,怎麼可能會有一模一樣的想法?閱讀理解本來就有很多答案啊,我們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憑什麼就認定我們是錯的,只有參考答案才是對的?
      • 知音見採唱陽春:1、主觀類的答題本就沒有對錯;2、謙恭敬讓固然是好品質,但誠實就不是了嗎?我覺得誠實更重要;3、老師應尊重孩子的見解,哪怕你不認同。我們需要的是有主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孩子,而不是只會背標準答案的”標準”孩子。
      • 瑞士奶粉Fedophilia:有才華敢説真話的孩子就是這樣被扼殺的,中國的教育千篇一律可想而知能教出什麼下一代。
      • 秒差距_:別國教育是培養個性鮮明,術業專攻的人才。我們的教育就如我們的工廠,出來的都是只會答題、考試,思想同化的低質的“生物機器”。教育不是流水線,從小學到中學、大學不是走過程,而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擁有獨立人格。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教育就一定要把我們的孩子變成一樣的人?
      • 泉州知府:小孩從進幼兒園開始,耳儒目染全是階級分化。教師和官員子女、有錢人子女就能享受上述待遇,長大後能有什麼心態可想而知。這當然跟教育有關,但當前整個社會的主流才是罪魁禍首!
      • 悠悠201201: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出題的老師都懶得思考,只問怎麼做,不問為什麼這麼做。如果孩子能給出一個合理而不違道德的理由,就不是錯的。這樣的教育能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誤人子弟。
      • 馬洪濤:這樣的教育未必能培養出”謙讓”的孔融,卻一定葬送了”誠實”的品質。
      • 襯衫同學:我們從小就教育你自己心裏怎麼想不是關鍵,關鍵是你嘴巴上得去迎合一些所謂的東西!所以這個題目對孩子真正的教育意義不是禮讓,而是虛偽!
      看客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