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利比亞局勢動蕩期間,法國是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國家,也是最早放風説“將在數小時之內對利比亞展開軍事行動”的國家,以往,在相似的情況下,一般都是美國最先跳出來表態,有時候英國也會在與美國協調後率先表態,但是法國很少有這樣的先例。法國此次對利比亞問題一反常態,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地緣政治需要:從地緣政治上來説,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十分重要,這從地圖上就能看出來。很多法國的政治家都將利比亞視為一個對本國而言的特殊國家,法國曾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亞宣佈獨立,才結束統治。
經濟利益驅使:除了政治需要,更重要或是經濟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資于能源領域。據美國《時代週刊》網站聲稱,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詳細]
意大利埃尼公司(Eni)和西班牙雷普索爾YPF公司(RepsolYPF)則宣佈即將停産。雷普索爾YPF表示已關閉日産量約25萬桶的沙拉拉(ElSharara)大型油田,而德國巴斯夫(Basf)則停止在利比亞每日10萬桶的生産。
奧地利油氣集團、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皇家荷蘭殼牌石油集團、意大利石油生産商埃尼集團等跨國油企也承認正在撤離部分外籍員工。
意大利埃尼、挪威國家石油、奧地利石油天然氣(OMV)、美國西方、康菲、赫斯、馬拉松、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等。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亞安全局勢出現動蕩,如何讓在利比亞的中國滯留人員儘快撤離危險之地,他們的安全讓國內的親屬們心急如焚,也讓無數國人為之牽掛。 [中國撤離行動成"最佳形象片" 彰顯"軟硬實力"]
截至北京時間5日23時15分,中國政府掌握並有回國意願的在利比亞中國公民35860人已全部回國。中國撤離在利比亞人員行動圓滿結束。[中國撤僑行動結束 創造四個"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