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三”代表次數:即第三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全會”為簡稱,即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的簡稱。“三中全會”不止一次:全會前會寫明第幾屆,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表示第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所以三中全會不止一次。
三中全會往往緊密圍繞著經濟改革,中國很多重大轉折的決策都是在三中全會上做出的。
“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産黨召開的會議,由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和一些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比如出席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而這屆全會有一點頗為特殊,參會者除了常規人員外,部分農村基層工作者和“三農”研究者列席會議,這在我國的最高決策會議中極為罕見。
三中全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基本都選在10月舉行,而本次三中全會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舉行。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認為,通常在10月舉行,而本次則定為11月,或許與領導層此前有其他重要事務相關。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例,1978年12月18日晚上,舉行三中全會第一次大會,大會上華國鋒講了會議的開法、會議的議程等。19日各組繼續看文件,從20日到22日各組進行討論,最後一天晚上(12月23日)舉行大會。大會首先通過關於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原則通過兩個農業文件和1979—1980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通過全會公報。由此例我們可以知道,三中全會的幾天內,委員們將進行全會、分組會等日程。
一般會在北京的京西賓館舉行。京西賓館被譽為“四十年會場之冠”,她矗立在北京長安街西頭,屬於軍隊編制,歸屬總參謀部管理局。京西賓館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賓館”。據説,它的管理與保衛工作與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和釣魚臺同等級別。在文革衝擊中,由於京西賓館的特殊身份,保護了一大批中共高級幹部。
三中全會一般會發佈《決定》和《公報》兩個文件。文件起草時間一般歷時半年,政治局常委直接領導。以十七屆三中全會為例,6個多月時間裏,共召開9次全體會議、30次工作班子會議,正式修改41稿。
三中全會將為未來幾年甚至十年的改革制定方向和框架,咱們普通民眾可以關注下三中全會將要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革。目前呼聲比較高的改革方向有:精簡機構編制問題、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市場改革、社會福利改革等,其中社會福利改革又分為收入、養老、戶籍改革等幾個方面,別看這些名詞顯得“高洋上”,這可都關係到每一個人能不能買得起房子、如何養老、怎樣存錢的實際問題。
我們還可以關注下本屆三中全會將給我們哪些“意外”。比如一些媒體預言的改革方案能否出臺:有媒體提到三中全會將對國企進行改革,取消國企的壟斷特權;有的媒體預測三中全會將改革紀檢、司法體制,將紀檢監察、檢察院和法院從目前的屬地管理變成“垂直”管理......這些我們都可以在三中全會這幾天,特別是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的工作報告將這些預測揭曉,而三中全會之後的1-2年,我們仍可以在時事政治新聞中重點關注這些方面的問題。
【“十二五”規劃】這個詞在時政新聞中出現頻率極高。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後以此類推。“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是2011-2015年,主導思想是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規劃”是當前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大包乾】一般以農戶為單位,根據統一計劃,承包一季或全年以至更長時間的生産任務。即根據雙方簽訂的有關權利、責任和利益的承包合同,由農戶自行安排各項生産活動,産品除向國家交納農業稅、向集體交納積累和其他提留外,完全歸承包者所有。這項制度最早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收效很大,進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飄向全國各地。這項制度,口號為“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但在農業稅免除的今天,就都是自己的了。
【南方講話】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鄧小平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兩級格局終結,世界向多極化發展,而黨內一些人對社會主義的前途缺乏信心,對黨的基本路線的信仰發生了動搖,黨和國家處於緊要關頭。鄧小平在此時提出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無疑給中國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堅定了大家改革的決心。
【退休金雙軌制】所謂“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雙軌制”一直飽受輿論詬病。目前,由於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但退休後卻能享受比企業職工更高的養老金待遇,“退休金雙軌制”一直被視為養老制度的最大不公,社會上要求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不斷。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産物。“三農問題”不是中國特有的,但有中國特有的客觀實際。“三農問題”是三農的各個方面的弱質性帶來的,有其質的、歷史的、社會的深刻原因。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産業化的問題。農村問題,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農民問題,可以分為素質和減負兩個問題。
【十八億畝紅線】2006年春天,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18億畝耕地是未來五年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簡單説是指全國耕地總數目要至少保持在18億畝以上。決不能因為城市化、及工業化過程而使耕地大量減少。
【“分稅制”改革】是指將國家的全部稅種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進行劃分,藉以確定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收入範圍的一種財政管理體制。1994年,經過中央與地方艱難的談判,中國進行了分稅制改革。但是一直以來對於“分稅制”改革,大家持有不同的觀點。分稅制改革旨在提高“兩個比重”,即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可是很多人開始反思看似有些“矯枉過正”的分稅制,也有學者堅持分稅制改革有里程碑式意義。
【兩個同步】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一個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經濟增長同步,另一個就是勞動者報酬要和生産率提高同步。有媒體分析,順利實行“兩個同步”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是關鍵。當前收入分配領域中還存在勞動報酬佔比低、貧富差距擴大等諸多問題,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的宣言】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這個講話實際上成為即將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指導思想,為此次全會確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認識和新決策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次講話,也被稱為“改革開放的宣言”。
【頂層設計】一個工程學術語,正成為中國新的政治名詞。其在工程學中的本義是統籌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頂層設計”在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出現。這一新名詞進入國家新五年規劃,預示著中國改革事業進入了新的征程。
【厲以寧:新型城鎮化的錢從哪來】從1994年實行分稅制以來,財權和事權是不對稱的。中央的財權多,而很多事情是地方做,地方又沒有錢。我們有一句流行話:中央請客、地方買單。所以,解決城鎮化的經費問題,就要加快財稅體制的改革,既然要讓地方做這件事,地方就應該有相應的經費。
【吳敬璉:三中全會核心是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將會通過一個帶有各種具體改革措施的總體方案,核心就是建立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吳敬璉説:“我們經濟的兩個大問題,一個問題就是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始終轉不過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腐敗。”
【許小年:降低房價不應抑制需求 城鎮化不需要政策扶持】許小年説:“我從一開始就反對政府行政性的手段來調控市場,把好端端的一個市場搞的烏煙瘴氣,這樣無法預期的調控打亂了企業資金的調動,我們看到一些房地産企業在經營上發生困難,因為它被政府的調控壓垮了,它的資産都是固定性的,不能賣出。”
【周小川:中國經濟不會連續下滑】周小川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內在動力還是很強的,不會出現這種所謂連續性下滑的方式。周小川稱“但是我們會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既保持經濟比較快的增長,同時結構又能得到優化。”
【茅于軾:權勢不平等是中國人的焦慮之源】收入差距和貪污腐化是中國社會矛盾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民怨的根源。茅于軾講,權勢的不平等,社會正義的缺失,沒有地方講理,是自由的最大障礙,也即中國人的焦慮之源。
充電時光總是那麼容易過去,而訊息背後的訴説萬語千言也很難道完。在中國進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時間”前後,社會各界對中國改革的預測也好、建言也罷,均呈“井噴”狀態,瀏覽或者研讀這些文章,連結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是一種寶貴的學習。當然不論是歷史的印記,經濟學家的犀利語言,還是媒體評論的直抒胸臆,大家都在訴説對中國深入改革的期待。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十八大上所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