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歸來:您好秦軒,不知道您之前是不是去過朝鮮?
秦軒:就是看到人民軍的戰士在那兒站崗,看了我們一眼沒説話,我看到的情景,人很少,眼前有他們的海關建築物,建築物上面寫著朝鮮語口號的招牌,後來我問了一下,是“金正日將軍是21世紀的金太陽”,在丹東也能看到這樣的狀態,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前幾天,我又回去了,又過去看了,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橋拓寬了,車並不多,當時得到的消息是從朝鮮向中國進出口的話,中國商人或者朝鮮商人,在當地一個比較主要的商品,朝鮮的水産品,2月的下旬,當時説停掉了,沒有什麼生意往來。
記者歸來:您這兩次去朝鮮,可能並不深入,但是這兩次去朝鮮給你留下了什麼樣印象?
秦軒:我的印像是,這個大家都會説的,它跟六七十年代中國很像,包括我接觸到的朝鮮人,他可能因為內心自尊的原因,他會説跟中國80年代初有點像,實際上是更早一些的,而且從你看到的建築,兩三層的水泥破舊樓,有的地方看不到人。然後還有一個印象,這一年以來,在丹東的鴨綠江口岸,對方建了兩個很大倉庫,促進中朝貿易的信號。
記者歸來:現在那個倉庫被利用起來了
秦軒:對,被利用起來了,這是一個特徵。另外一個,可以感受到的是有兩點,在邊境上的邊民和我們在北京這邊,我們看到網絡上的討論不太一樣的是,我所接觸的人,基本上都對朝鮮保持一定謹慎的心態,或者認為我們這邊會比他們要好,並沒有認為他們的制度更優秀,或者人民生活更安家樂業,因為他們實際有更多的交流,而且這些年,他們是能夠看到這些脫北者出來,包括跟他們做生意的話,會面臨種種問題,被欺詐亂七八糟的。基本上那些商人都有經驗教訓,這是一點。另外,因為去年12月中下旬金正日去世了,我這次去丹東在3月初,現在中朝之間的面貌已經復蘇了,而且很頻繁,頻繁的甚至比我們去年看的時候更加繁榮,因為我每年都回去。比如説我住的酒店來福士酒店住滿了朝鮮人,他們會拎著大包小包進來定房間,一個房間雙人床,他們要求這個房間夠大,可以再加床位,加床位的話,人民幣一百元、兩百元無所謂,他們會這樣做生意,而且我也注意到,其實他們在這邊,很多人是不戴像章的,過境的時候,回去的時候,再把領導人的像章戴上。但是可以很明顯看到,能分出來誰是朝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