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方式有多種,最危險的一種是潛水作業,漁民需戴著一副潛水鏡和呼吸管,潛到水下十幾米或者30多米的礁石上捕魚,"為了抓一隻鮑魚,可能一輩子都得躺在床上。"一名漁民説。
中國海洋漁業資源其實並不特別豐富,沒有一處大洋型海洋資源區。比如日本擁有的鱈魚資源量數以千萬噸計,而中國四大經濟魚種之一帶魚,歷史上最大年産量僅50萬噸,相差了兩個數量級。
在舟山,漁民捕撈愈走愈遠,傳統漁場已難以形成漁汛;在海南,近海漁類資源幾近枯竭,漁民無魚可撈,面對近海生存空間萎縮,漁民赴遠洋捕撈成為突破的方向之一。
康菲溢油事故,污染致扇貝大量死亡。海洋開發的步伐無法因當地對就業與稅收的需求而減弱,漁民成為人為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後的直接犧牲品。
颱風、海嘯、鯊魚、海盜、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危險,是他們時時刻刻都經歷和面對著的。他們最大的希望,除了每天能有所收穫,便是能安全回家。
在爭搶有限海洋資源的背景下,遠洋捕撈因此不時成為周邊外交的燃爆點。大量漁民越捕越遠,離爭議漁場或者他國水域越來越近,摩擦自然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