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阿裏木江哈力克,維吾爾族,靠賣羊肉串謀生。9年裏,他靠賣出30多萬串羊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這位草根慈善家成為“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阿裏木,用人間煙火展現善良情懷,詮釋新時期的雷鋒精神。[詳細]
阿裏木,自幼家境貧寒,讀到高二時,家裏沒法再供阿裏木上學。2002年,阿裏木路過貴州鎮遠縣參與撲滅了一起山火,政府獎勵他300元現金。他卻將獎金連同身上的200元錢捐給一位因貧瀕臨輟學的女生。
“這麼多年,有多餘的錢了就去資助,直接資助的學生有100多個,加起來有10多萬吧。”阿裏木説。
賣一串羊肉串,毛利不過3毛錢,擱在兩年前,毛利僅兩毛錢。攢10萬元,至少要賣30多萬串。
5年前,阿裏木揣着5000元錢,來到畢節學院想資助困難學生。畢節學院被其打動決定配套5000元,將這筆全校金額最小的助學金命名為“阿裏木助學金”。
“沒讀書缺文化,我只會烤羊肉串,絕不能讓那些貧困孩子和我一樣。”阿裏木對文化教育有着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人的思想和命運”。“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如今,阿裏木打算未來10年攢錢辦一所留守兒童學校。
畢節第十三小學位於畢節的郊外,這裡有1至6年級的學生618名,40%的學生都是貧困生。很多學生穿着破損的鞋子上課,很難抵擋冬季的陰冷潮濕。遇到冬雨天氣時,甚至能從孩子們的鞋裏倒出水來。
得知這一情況,阿裏木打算出資12000元捐給這些孩子送240雙鞋子,由老師分發給家庭貧困的學生。在他的感召下,熱心單位也積極參與,為618名孩子都送上了一雙溫暖的鞋子。
1997年,迫於生計,阿裏木離別親人和家鄉,背着烤肉爐子,開始了漫長的打工生涯。陜西、北京、四川、廣西、雲南等地都留下了他執著而忙碌的身影。那時,他每天住一塊錢一晚的旅店,靠吃一塊錢的饅頭或蕎涼粉度日。[詳細]
阿裏木搬過好幾次家,而搬家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省錢。為了每個月節省二十多塊錢的房租,阿裏木搬進了這個一年只要1000塊錢租金的小屋裏,這個只有十多平米,每個月的租金不到一百塊的房間。臥室裏只有一張床、幾把凳子,唯一的電器是電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