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人,本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代著名小説家、文學家、戲劇家。老捨得一生極富戲劇性,出生在大清朝的北京、成長在民國時的北平,到英國任教、開始文學創作,回國在濟南達到創作高峰,解放後回到闊別的北京,成為“人民藝術家”……[詳細]

編輯:黃田園

心中的故鄉 手中的筆

“我的第二故鄉”

  老舍在其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中,寫山寫水寫城寫人,描繪了一個與自己的家鄉北平迥然不同的地方。這個時期,他從倫敦回國、赴齊魯大學任教,文學創作也趨於成熟,達到了高峰期。[詳細]


“想北平”

  老捨得另一篇散文佳作《想北平》,拋卻華麗的詞彙,語言質樸平實,點滴之處都滲透著對北平的思念與迷戀。他的作品有兩大標誌性特點,一個是北平,一個是基於北平方言的俗白與幽默。[詳細]

“這枝筆是我的抗敵的武器”

  老捨得創作始終不離開當時的社會底層人民,表達著他們的生活狀態,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更可貴的是在亂世中依然能夠對傳統文化做出冷靜的思考。抗戰爆發後,他獨自一人走出家門,離開“溫晴”的濟南,奔赴中國文藝界抗戰的中心——武漢。[詳細]

人民藝術家

  新中國成立時,遠在美國的老舍收到了一封周恩來授意、曹禺等老友聯名寫來的信,立刻決定十三天后啟程回國。1950年,在臭水河龍須溝改造工地旁,拖著一條病腿的老舍整整思索了一個下午,後來寫出了話劇《龍須溝》……[詳細]

人文老舍

五四運動的“旁觀者”

談對待傳統道德和倫理:絕對不可以像潑洗澡水一樣,把孩子一起給潑出去!

溫晴的濟南,溫情的國民性寫作

在濟南,老捨得文學創作和家庭生活都進入佳境,他確立了人文主義的立場和態度。

獨愛北京味兒

劇作《茶館》中,北京的風俗文化、市民形象與老捨得故鄉情愫水乳交融……

北京的川劇迷

“每逢川劇來京,我和其他的川劇迷高興得就像過年似的!”

他自己,就是一齣戲

“我終年是在拼命地寫,發表也好,不發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筆”,其實……

不忘老舍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兔年春節前夕,老舍創作的《龍須溝》公演,60餘年後這裡的故事還在繼續……

往期回顧

 

網友留言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