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常德盛:讓老百姓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在富庶的蘇南,論經濟總量、企業規模,蔣巷村都不是大塊頭。但是,村級經濟發展的成效真金白銀地體現到全村百姓的共同富裕中。“勞有豐得、住有宜居、老有頤養、學有優教、病有良醫”,這是盤旋在常德盛腦海中幾十年的幸福鄉村模樣。 常盛集團最大,消化了蔣巷村絕大多數勞動力,還有個私經濟五六十家,經濟總量也有3個億。私營企業黨支部書記王阿明是做包裝的,他説,“我們有困難找書記,他照樣幫”。平建榮放棄常盛集團的優厚收入去種地,成為村裏16位種田大戶之一。眼下進入最忙的收種季節,他卻説“我喜歡種地”。常德盛經常嘮叨一句話,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副則副,讓每個勞動者享受選擇的自由。 恩格斯説,社會主義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足的物質生活和閒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在蔣巷,我們看到了鮮活的“現實版”。
常德盛所在的蔣巷村是常熟一個偏遠鄉村,曾經是一個土地貧瘠的“窮鄉”。1966年,23歲的常德盛成為一名共産黨員,並當上了生産隊大隊長。他第一次在兩間茅草房召開全村會議的時候,連條凳子都沒有。也就在那次會議上,常德盛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誓言,承諾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有人説我一直像個新當幹部,風風火火的,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其實,我懂得,只有少數人忙,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只有當幹部的忙了,老百姓才能過上安穩日子。 ”社會上流行“有困難,找警察”,而在蔣巷村,老百姓則流行“有困難,找常書記”。
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是我的母親,因為工作忙,忽視耽擱了母親的病情,老母親被“帶狀皰疹”輕易地奪走了生命,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愧疚。但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蔣巷發展了,村民們感到美滿幸福。村民全部住進了別墅,村裏還為老年人建造了三星級賓館式老年公寓。
一代“愚公”為子孫後代的幸福生活付出了代價。在蔣巷,包括常德盛在內,不少上了年紀的人腿都有點羅圈,那是青年時代挑土擔子壓出來的。人壓矮了,千畝低窪地卻硬是填高了1米多。
很多村官信奉的是“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有的村官就公然叫囂“不貪污受賄,我當官幹什麼”?聽聽人家常德盛是怎麼説的:“我這個書記,追求的就是富民強村,不是為了個人發財。這些錢留給村集體和老百姓,能辦不少大事。”村官雖小,位置卻很重要,應該多發掘常德盛這樣的基層幹部。
俗話説:“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常德盛毫無私心雜念,一心一意為大夥兒謀福利,讓鄉親們老牛打滾——大翻身,受到了全村人的愛戴。這樣的基層幹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僕。
登錄 | 註冊用戶名: |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