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源市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工程來抓,深入挖掘家訓文化,精心組織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傳遞崇德向善、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正能量,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家庭暴力事件、鄰里矛盾糾紛、社會治安案件明顯下降,善行好人不斷涌現,公民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大大提高。
2013年,由市委宣傳部聯合媒體發起徵稿活動,廣泛發動全市幹部群眾蒐集、報送各個姓氏家訓。活動持續半年時間,共蒐集到有關家訓稿1000多篇,供稿人涵蓋了作家、記者、公務員、教師、學生、企業員工、農民等,上有高齡老人,下有年少學生。同時,組織人員“走下去”了解掌握家訓,走進祠堂、祖屋等地,查看姓氏族譜。河源有350多萬人840個姓氏,經過報送、篩選、整理、認定等程序,最終確定了首批100多個姓氏的家訓。這些家訓,文體多樣,有詩歌、散文、也有格言和俚語,或口口相傳,或刊佈族譜,或鐫刻祠堂廊柱,或寓于花燈和民間藝術。許多家訓歷史悠久,千載流傳。如連平忠信鎮司前村大部分村民都姓吳,自祖上洪武年間落戶至今600多年,世世代代都恪守著“吳氏家訓”。
專題舉辦客家古邑家訓文化研討會,組織市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整理出的各個姓氏家訓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通過研討,達成了“三個共識”:一是客家古邑家訓積澱了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家訓內涵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十德”,即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儉、和、廉。推崇仁愛原則,倡導厚德載物與人際和諧;重視人生觀,強調個人在家庭人倫及社會關係中的作用;重視修身齊家,強調道德主體的能動作用。如卓氏家訓“愛國家,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崇祭掃,敬祖宗,訓兒女,和鄰里,端心術”。
二是家訓凝聚了客家人文精神之靈魂。包括刻苦勤儉、崇文重教、熱情好客、念祖思親、愛國愛鄉,等等。如夏氏家訓“祭祖心誠,居安思源,重德重才,勤儉持家,教子學賢,敬業上進,愛國愛鄉,和睦鄰里”。
三是家訓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要義。倡導“文明、和諧”,如“和鄉鄰,明禮讓,務本業,端士品”;倡導“法治”,如“講法律以警愚頑”、“訓子弟以禁非為”、“聯村組以弭(mi)盜源,解憂忿以重身命”;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如“忠國愛家園,敬祖盡孝道;立身德為首,禮義誠信高”,“禮節當知,職業當勤,節儉當崇”等等。
一是在市內主要媒體及網站開設“弘揚家訓文化”專欄,在公共場所設置家訓公益廣告,形成全方位高密度的家訓文化宣傳。二是編創“古邑家訓客家魂”文藝節目,以吟誦、舞蹈、竹板歌、山歌等藝術形式宣傳家訓文化,並深入基層巡迴演出,讓廣大群眾喜聞樂見、耳聞目染。三是編印10萬冊《客家古邑家訓》讀本,發至機關單位、學校、鄉村、社區和家庭。四是制播電視專題片,在省、市電視臺廣泛播放。五是舉辦家訓文化圖片展,深入各社區、學校開展巡展活動。六是編寫家訓“十德”讀本,利用機關單位、企業、社區和媒體“修心講堂”平臺,宣講家訓文化,引導文明修身。七是創作家訓書法作品送進千家萬戶,製作家訓匾牌懸挂在祠堂,已在全市建設近百個示範點。八是在市區客家文化公園內建設全國首個家訓文化長廊,全國百名書法家書寫百姓家訓鐫刻在百個臘石上,成為一個集誦家訓、賞書法、觀奇石的特色文化景點。此外,在龍川、紫金等縣區建設了一批家訓文化展示街區。
在全市範圍內深入開展“傳揚家訓•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文明修身活動,編發文明修身手冊,倡導市民傳家訓、行“十德”,從點滴入手,從小事做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轉化為社會行為規範。一是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編發中小學生“傳揚家訓•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文明實踐手冊,組織中小學生傳揚家訓,學校每天有倡議,學生每天有承諾、有行動、有感悟,並寫好善行諾言記錄。二是融入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廣大家庭學家訓、傳家訓、用家訓,創建最美家庭。三是融入黨風廉政教育,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宣揚廉政文化,勁吹“萬綠清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轉變作風。
四是融入文明創建活動,將家訓文化列入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建的考核指標和測評體系;建立每週好人榜,涌現上百名全國、省、市級“身邊好人”;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活動不斷豐富,促進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五是融入鄉村治理,把黨的執政理念和家訓文化結合起來,充實村規民約,推動民風轉變,促進農村和諧,涌現了一批“十星級文明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