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之孝到孝行風尚——福州市創新傳統節俗引領敬老愛老社會風尚_專題_央視網(cctv.com)

百家經驗

福州市:從一家之孝到孝行風尚

先進事跡宣傳報道 專題頻道出品

2005年起,福州市堅持以本地獨有的、已延續數百年的傳統節日“拗九節”為載體,積極豐富拓展節日形式內涵,精心組織“拗九孝敬節”活動,將拗九節提升打造為引領孝親敬老、鄰里守望社會風尚的節日,為“拗九節”注入了孝老敬老的現代文明要求,讓“孝老敬老”之風在節日文化中綻放光彩。十年來,拗九節慶活動從一家一戶的兒女感恩之行,昇華為千家萬戶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成為福州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有效抓手。

福州拗九節:幸福之粥 孝老敬老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圖為福州市委楊岳書記為老年人盛粥

 農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一大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岳就來到鼓樓區後縣社區綜合文化站,與老人們一起品嘗拗九粥,欣賞老人們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共度拗九節。

“老人家好!”“祝你們身體健康!”“請喝拗九粥!”楊岳親切地與老人們攀談起來。他説,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要求。老年人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讓老年人擁有歡樂、祥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必須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強調,孝親敬老,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解老人之所需,在事關老年人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點點滴滴中連愛心、見真情;要在全社會深化孝親教育,弘揚孝德文化,加大典型宣傳,傳遞正能量,努力營造全社會尊老愛老的氛圍,把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榕城大地、有福之州遍開文明之花、幸福之花。

福州市創新傳統節俗引領敬老愛老社會風尚相關做法
節日活動中參送敬老粥的紅領巾志願小分隊

一是重拓展,從一家到大家。福州市從2005年起舉辦首屆“拗九孝敬節”,這是福州打造“我們的節日”系列民間節慶文化品牌的開始,並且連續舉辦了十年,一年比一年有拓展,一年比一年更熱鬧。挖掘一個漸漸被遺忘的民間傳統節日,並把它提升到全新的層面,這既弘揚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也與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相聯。如今的“拗九孝敬節”的活動時間已從拗九當天拓展為孝老愛親周;活動形式從送“拗九粥”拓展出陪伴老人讀報聊天、老人文藝匯演、健身比賽、拗九節俗講座等全新的形式。各種敬老孝老活動與志願活動、關愛空巢老人和助老延伸服務緊密結合,從節日期間向平時延伸,從城區向鄉村延伸,向民間社會組織延伸,家庭、社區、單位、學校都有形式豐富多彩、百姓喜聞樂見的孝老敬老主題活動。

節日誌願者送粥上門 為老人送上深深的敬老情

二是重融入,從實踐到教化。結合志願服務活動,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在奉獻中踐行志願精神,讓敬老愛老成為自覺的行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14年1月份,發起“鄰里守望·情暖榕城”志願服務活動倡議,引起廣泛響應,拗九期間市民自發組建百餘支“鄰里守望志願服務小分隊”,給困難老人送去實名“愛心聯絡卡”,進行長期的結對幫扶和樓門互助,讓老人時刻感受到鄰里鄉親的溫暖。各類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各村、愛心企業和社會組織自發舉辦義診、閩劇表演、“千叟宴”等各類敬老活動,受到廣大老年人的熱烈歡迎。福州百年餐飲老店聚春園在門口支起大鍋,向過往的老年人贈送拗九粥。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每年拗九節“千叟宴”有近2000名老人參加。將拗九節活動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節日文化教育及實踐活動,通過為老人製作一份賀卡、煮一碗拗九粥、梳一次頭等“八個一”活動、“濃濃拗九粥、深深感恩情”徵文比賽、拗九感言徵集、網上“虛擬煮粥”遊戲等主題實踐活動,廣大青少年在參與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陶冶了道德情操。

全國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拗九節孝言孝語感恩墻

三是重引導,從傳統到時尚。充分發揮各類媒介作用,通過在全市各級各類媒體上推廣傳唱福州方言拗九歌曲,製作播出孝老敬老電視公益宣傳片和公益廣告等方式,造濃節日氛圍。市裏精心組織多場大型的中心場次活動,示範帶動各街鎮(村)、社區、學校、單位因地制宜廣泛組織好多樣活動,僅今年全市就舉辦市級大型主場活動7場,縣區級活動100多場,向近萬名老人代表送去“幸福之粥”。組織開展“好女兒”、“好媳婦”、“好護工”、孝親之星、敬老之星等形式多樣的評選表彰活動,利用新聞媒體、道德講堂等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強化敬老愛老風尚引領。今年拗九節期間,《人民日報》連續刊登《福州:創新節日尊老愛親》、《“一碗粥”的溫度》等兩篇介紹福州“拗九節”活動的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