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區:惜福校園涵養感恩之心_專題_央視網(cctv.com)

百家經驗

重慶市渝中區:惜福校園涵養感恩之心

先進事跡宣傳報道 專題頻道出品

利用“審己功德、量彼來處”節儉箴言,在中小學開展惜福校園建設,倡導“愛物知恩、節用惜福”文明新風,教育孩子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儉以養德、珍惜幸福生活、涵養感恩之心。

推廣惜福儀式,普及節儉箴言
重慶渝中兩路口小學志願服務進校園活動

根據中小學生中午就餐的不同形式,每天開展餐前靜思唱誦活動推廣節儉箴言。在小學,針對學生集中就餐,利用餐前靜坐等待分餐的時間,組織學生唱誦節儉箴言。在中學,讓學生在食堂排隊、領餐、就餐、餐畢等環節感受儀式性教育,將節儉箴言錄製成伴樂朗誦播放,做到節儉箴言進門可見、抬頭可見、桌上可見、洗碗可見;採取值班老師領誦、炊事員提醒節儉箴言和設立泔水桶值日生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剩飯不剩菜開始,做到感恩惜福。目前,各中學食堂人均餐廚垃圾量減少了約69 %。

打造惜福課堂,創新德育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觀摩研討會在渝中區中華路小學舉行

以“審己功德、量彼來處”促進學生進行節儉之思,以“愛物知恩、節用惜福”引導學生躬行節儉之道。德育課專題講解“審己功德、量彼來處”的含義、淵源等,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享用與節用、惜福與幸福、接受與感恩的關係。美術課學習設計惜福海報,數學課學習設計帳本和成本核算,健康課開展就餐和膳食知識等講座。人和街小學將“紅領巾跳蚤市場”作為校本德育課核心課程,讓學生通過買賣交易實踐,學會“賺錢”,從“量彼來處”中懂得父母賺錢不易;學會“花錢”,從“審己功德”中懂得花錢心疼。

佈置惜福功課,推動家校互動
渝中區評出百名“五心四好”美德少年

通過佈置特殊家庭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探討節儉箴言,討論如何按照“審己功德、量彼來處”的要求看待生活,如何按照“愛物知恩、節用惜福”的要求過好生活。每年母親節向學生發放母愛明信片,讓學生給媽媽寫信,思考自己為媽媽做了什麼,媽媽為自己做了什麼。堅持開展“衣舊情深”等家庭愛心捐贈活動,讓學生和家長一道,通過力所能及的善行義舉關愛他人和社會。

開展童言童語説節儉、古言古語説節儉、網言網語説節儉徵集和討論活動,鵝嶺小學組織學生記錄自然筆記,與家長一起手寫、手繪在自然界觀察到的事物,感悟生命、感恩自然;復旦中學、中華路小學通過“微信家長學校”,開展“審己功德”——看看我為他人和社會做了什麼有益之事,“量彼來處”——想想我的幸福生活來自何處的網絡討論。

培育惜福文化,營造校園氛圍
渝中區關工委老幹部報告團舉行學雷鋒主題報告會

以節儉箴言為核心,通過校園環境、課外活動等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精一民族小學組織老師帶領學生利用廢棄飲料瓶、塑料桶種養植物美化校園環境;信息技術體驗室陳設師生捐贈的大哥大、卡式錄音機等,讓學生感受快速的時代發展,睹物知恩;樓道、角落、墻面等張貼節儉箴言,使其與環境融為一體,處處可見。曾家岩小學依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公館,十年如一日開展“小小志願解説員”活動,激勵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29中學設立“紅岩英烈班”30年,開展“緬懷先輩、感恩現在”主題活動,教育學生把對黨和社會的感恩之心融入學習生活、植入思想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