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區:建設“夢想社區” 造福居民生活_專題_央視網(cctv.com)

百家經驗

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區:建設“夢想社區” 造福居民生活

先進事跡宣傳報道 專題頻道出品

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區生活,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以和為貴、以家為根”的工作理念,以愛心文化為引領,突出參與式的社區治理、參與式的社區發展、參與式的文化建設,打造了最美五棵樹、惜福食堂、夢想課堂、愛心行動、特色文化廣場等多個載體,營造思善向善從善的氛圍,努力建設具有獨特文化、共同價值取向的夢想社區,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區里落細、落實,在百姓心裏潛移默化,開花結果。

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區黨委書記王迪:真心服務 大家總會看到
王迪(右)看望社區居民。

走進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區,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停下腳步——在社區入口的白墻上,“栽”了象徵希望、榮譽、長壽、幸福的4棵“社區樹”,每棵樹上挂著居民的照片,代表著不同的喜悅。這是該社區80後黨委書記王迪的手筆:通過曬好事、喜事,將幹群擰成一股繩。

“我們的小王書記,確實有兩把‘刷子’。”60歲的廖阿姨豎起了大拇指。王迪有些不好意思:“社區工作7個年頭,居民的信任,是我最大的成就。”

“社區工作沒啥訣竅,真心服務,大家總會看到的。”王迪説。

大渡口新一社區: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區生活
社區文化廣場——最美五棵樹

“愛心行動”引導思善向善

走進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區,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停下腳步——在社區入口的白墻上,醒目地貼著象徵希望、成長、榮譽、長壽、幸福的5棵“社區樹”,每棵“樹”上都挂滿了居民們的幸福照和感人事跡,展示著新一社區居民的人生夢想、善行義舉、幸福生活。

“只要是曬好人、好事、喜事,人人都能上去展示自己。”社區相關負責人説,“我們栽植這‘5棵樹’的目的,就是讓居住在這裡的人感受到幸福新生活的希望,推動參與式社區文化建設,更好地把個人追求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裏,傳遞社區正能量。”

八旬老人正在抄寫黑板報

實際上,這樣的舉措在新一社區並不是首次。為更好地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宣傳教育,新一社區還在街道指導下引進愛心公益組織,創辦“愛心銀行”,開展一系列“愛心行動”,鼓勵居民思善向善,打造夢想社區。

以“愛心銀行”為例。義務助殘、幫困,積累20分;義務為青少年輔導功課,積累20分;義務上門為老人送餐,積累20分;獲得文明家庭、十大好人等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榮譽,也可獲得積分……“儲戶”每捐贈一定的資金、物資或做了好事、善事,均可以到愛心銀行進行積分存儲。只要達到一定積分就能到社區的愛心藥店、愛心超市、愛心家政換取物品或服務。

如此一來,愛心得到儲蓄、善行獲得激勵、精神更加昂揚,讓居民在社區找到了主流價值和共同信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居民生活中,滲入到社區日常運行。

夢想課堂

“夢想課堂”構建精神家園

“我的祖國,黎明般的太陽,懷抱著堅定的信念,將澎湃的鬥志化作永恒的執著,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近日,在新一社區的文化室裏,社區藝術團的居民們正在飽含深情地演唱《我的祖國》。

20多名藝術團員時而輕聲附和,時而齊聲高歌,“社區好聲音”久久地回蕩在文化室裏,讓整個社區充滿了生機。

與此同時,文化室旁邊的“微型少年宮”內也飄出陣陣歡笑聲。在這棟3層高的建築裏,美術室、音樂室、科普室等一應俱全,孩子們不僅能在這裡看書學習,而且還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

據介紹,文化室和微型少年宮都是新一社區近年新建的基礎配備設施。為滿足社區居民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新一社區開設了“夢想課堂”,每週二、週四開課,先後推出了以終生學習為理念,培養興趣愛好,激發老人熱愛生活、追求夢想、老有所為激情的中老年人課程;以創新實踐為理念,培養青少年感知科學、感懷歷史、感受藝術、感恩生活,提高實現個人夢想能力的青少年課程;以興趣開發為理念,捕捉幼兒學習的敏感期,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激發其學習、運動潛能,從小種下夢想種子的嬰幼兒課程。

這些課程促使形成了社區共同的價值,增強了社區居民對新一社區的歸宿感,打造了社區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得到社區及周邊區域居民和小孩的熱烈歡迎。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一社區還結合自身實際,在社區內部積極培養集“禮義仁智信忠孝”為一體的社區人文文化。配套國學圖書館等,打造了“以人為核心”主題的人口文化廣場、文化小站和文化墻,努力建設具有獨特文化、共同價值取向的夢想社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區裏開花結果。

“為構築幸福家園,我們還將在文化平臺建設上多下功夫。”據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一社區還將進一步助推社區品質發展,增強社區居民歸屬感,積極促進社區和諧發展,體現以人為本這一根本原則,讓居民的幸福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惜福食堂

“惜福食堂”增進社區和諧

快到中午12點,家住月光小區的張炳昆老人從家裏出發,走向社區食堂:“中午我一個人在家,懶得做飯,去食堂吃方便些,味道也不錯。”

走進社區食堂,飯菜香味撲面而來,乾淨素雅的裝飾風格如同家一般舒適,墻上挂置的“審己功德、量彼來處,愛物知恩、節用惜福”節儉宣言,更彰顯出社區居民積極向上、倡導節儉養德的良好氛圍。張炳昆老人選了一張桌子坐了下來,要了一份7元錢的豆花飯套飯,解決了當天的午餐問題。

實際上,作為老年人較多的新一社區,買菜做飯一直是獨居老人的難題,有的老人擔心自己記性不好,甚至不敢使用天然氣,吃的能簡則簡。

針對居民的就餐難題,新一社區立足群眾利益,突出參與式的社區治理和社區發展,專門打造溫情“伙食團”——惜福食堂,為轄區居民提供便利、實惠、放心的餐飲服務。

據了解,惜福食堂位於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內,面積約150平方米,採用“公辦民營”的模式營運。其初期租金及近20萬元設施投入均由財政買單,“一葷一素套餐7元、兩葷一素套餐9元”的親民菜單讓居民只用成本價就能吃上營養健康的飯菜。據稱,這是大渡口區開設的首家便民食堂,在全市也屬首家。

據了解,惜福食堂位於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內,面積約150平方米,採用“公辦民營”的模式營運。其初期租金及近20萬元設施投入均由財政買單,“一葷一素套餐7元、兩葷一素套餐9元”的親民菜單讓居民只用成本價就能吃上營養健康的飯菜。據稱,這是大渡口區開設的首家便民食堂,在全市也屬首家。

目前,惜福食堂重點解決轄區老年人、特困戶和優撫救助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就餐問題,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還可提供送餐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