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宣傳這些身邊好人的善行義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能量,龍泉驛區文明辦積極利用洛水濕地公園這一“人氣十足”的旅遊景點,建設“好人公園”,通過展板宣傳的形式,拓展道德宣傳的覆蓋面和新陣地,積極在全社會培育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
自2013年6月龍泉驛區創新啟動了身邊好人“十百千萬”(街道鄉鎮級“萬名好人”、部門級“千名優秀”、區級“百名榜樣”和國家省市級“十大模範”)創評活動以來,該區已累計評選出身邊好人12000余人,其中有9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人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5人獲得成都市道德模範稱號。全區初步形成了尊重好人、推薦好人、宣傳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的良好氛圍。
客觀地講,即便是放在全國縣級行政區域來考量,這也是一份頗具“含金量”的優秀“成績單”。那麼,這份“成績單”是如何取得的呢?龍泉驛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簡要回答了記者的疑惑:“一句話,在創評過程中,我們一直堅持走群眾路線,做到了群眾評、群眾當、群眾學、群眾樂。”
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龍泉驛區十分注重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以身邊好人“十百千萬”創評活動為抓手,積極培育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首先,是從平凡善舉中進行評選,突出評選的普遍性。在評選過程中,龍泉驛區始終立足於從“身邊人、身邊事”,“平凡人、平凡事”,“行善人、點滴事”樹立好人典型,如撿到7000元現金苦等失主的13歲學生劉葉輝,托舉輕生跳樓女的“竹竿哥”張立軍群體等。其次,堅持從各行各業中評選,突出身邊好人的廣泛代表性。通過社區居民小組、企業車間班組、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推薦評議,廣泛開展身邊好人推薦活動。根據行業特點,細分若干類別,如教育行業分為“十佳班主任”、“十佳校長”、“十佳教師”、“十佳支教人士”等10個類別,全區共梳理先進典型類別130多個。今年以來,全區已有10多個區級部門與區文明辦聯合開展了“十佳創業能手”、“十佳車城先鋒”、“十佳種養能手”、“十佳健康衛士”等評選表彰活動,所有參評人員不設門檻,實現了好人評選行業全覆蓋。
“龍泉驛區不設門檻評選身邊好人,是真正意義上貫徹了黨的群眾路線。通過從平凡善舉中評選出的身邊好人,可信、可親、可學,與群眾沒有‘疏離感’,因此,這種方式評選出的好人,才更具有示範引領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講,龍泉驛區創評好人活動,表象上是在評選出一大批道德模範,本質上是在培育豐厚的道德土壤。”採訪中,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萬本根教授如是説。
有了豐厚的道德土壤,自然能生長出繁盛的道德文明之花。近年來,龍泉驛區通過各級各部門層層推薦和新聞媒體徵集等多種方式,推出了如堅持36年在龍泉湖免費撐船接送村民的“當代活雷鋒”彭長江、17年自願無償獻血近萬毫升的教師王小勇、無怨無悔照顧孤寡老人30多年的成秀青等一大批好人典型。同時,這些推薦出的好人充分發揮道德感召作用,帶動更多市民加入好人隊伍,好人輩出産生乘數效應,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引導市民、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又積極發揮作用,為黨和政府分憂解難。榮登“四川好人榜”的獨臂老人周俊明,發揮書畫特長,成立詩書畫教師志願者協會,發展會員150余名,已為2100多名學生免費開展書畫培訓;榮登“中國好人榜”陳奎安,成立新市民志願者組織,常年為徵地拆遷安置農民開展志願服務。
事實上,在啟動身邊好人“十百千萬”創評活動之前,龍泉驛區已連續多年開展“龍泉好市民”評選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龍泉驛區身邊好人創評活動必須立足長遠,我們在啟動身邊好人‘十百千萬’創評活動之初便規劃了10年時間,必須著力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龍泉驛區文明辦負責人表示。
為此,區委主要領導親自策劃,主持專題會議和區委常委會研究審定活動方案和實施辦法。成立區身邊好人“十百千萬”創評活動指導服務中心,建立全區、街道鄉、社區(村)身邊好人三級服務網絡,建立好人服務平臺。區財政每年預算1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開展好人創評活動,以強力的組織保障體系,確保創評活動順利開展。
讓有德者有“得”,是龍泉驛區建立身邊好人“十百千萬”創評活動長效機制的基本指導思想。為此,龍泉驛區積極構建榮譽激勵機制,引領社會風尚。一是完善禮遇幫扶。通過每年舉行一次表彰會、製作一本好人相冊、拍攝一部好人專題片、編印一本好人故事集、召開一次好人座談會、舉辦一場好人文化演出等活動,落實“十個一”的好人禮遇舉措。二是尊崇好人榮譽。對好人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給予經費支持。凡區內重大節慶活動,均邀請好人參加,讓他們登臺致辭,增加榮譽感。三是強化激勵保障。制定好人表彰獎勵禮遇幫扶實施辦法,從創業就業、子女入學、公交出行、困難幫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讓好人有好報,讓道德模範“流血不流淚”,讓每一個龍泉人都能充分感受到社會之愛、政府之愛、他人之愛,從中獲取精神激勵,營造友善、和諧、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培育道德沃土、建立好人榮譽激勵機制的基礎上,龍泉驛區更注重通過多種形式的載體建設,不斷培育好人文化,讓做好人成為一種習慣。首先,採取多種形式、全方位、無盲區的宣傳活動,提升公眾對身邊好人“十百千萬”創評活動的知曉度。一是建立好人宣講志願服務隊,組織開展好人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進軍營“五進”活動,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去年以來,共開展道德講堂、百姓故事會和好人巡講巡演等各類好人宣講活動2800余場次,參加市民達20余萬人次。二是編印龍泉好人故事冊,製作“龍泉好人”系列公益廣告片,投入近60萬元在城區繁華地段設立兩塊大型LED顯示屏,每天滾動播出好人事跡,把好人事跡宣傳到千家萬戶。三是加強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宣傳。除了在電視臺、電臺、龍泉開發報等傳統媒體開設好人專欄外,還在門戶網站、政務微博等新媒體開文明微博宣傳好人故事,開通短信平臺累計發佈好人信息達10余萬條。
其次,突出宣傳載體創新,增加關注度。創造性開展流動道德講堂活動,以“聽身邊好人故事,看車城壩壩電影”為主題,採取“政府+社會組織”模式,聯合百姓宣講團、志願者服務組織,創新“3211”道德講堂新模式(即表演3個文藝節目、講2個道德模範故事、播放一則公益短片和觀看一部電影),將好人事跡宣講活動貫穿到全年2000場民生工程電影放映,走進每一個社區(村)院落,這種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表現生動的融合式宣傳,深受群眾歡迎。
在宣傳載體創新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社區(村)打造的特色文化廣場。為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激發全社會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龍泉驛區在基層開展特色文化廣場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融入到群眾日常生活,讓群眾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唱主角,打造出群眾身邊的文化樂園和精神家園,建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陣地。
自2013年11月開始,龍泉驛區啟動特色文化廣場試點建設,截至目前,10個文化廣場試點已全部建成。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區每一個村均建成一個文化廣場。文化廣場建設包括“一堂一場、三站六廊”。“一堂”指道德講堂,“一場”指文化活動廣場,“三站”包括志願服務站、好人模範服務站和圖書服務站,“六廊”則是根據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創建的6個以上特色文化展示廊。
特色文化廣場的建立,使社區(村)種類繁多的文化活動有了各自的場所,原本各自為政、管理混亂的情況得到了改善,在社區(村)初步形成了一個便於規劃管理的精神文明新陣地。作為龍泉驛區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特色文化廣場建設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次創新實踐,吸引了更多群眾參與到豐富多樣的文化文明創建活動中來,使民有所樂,民有所學。
“特色文化廣場除了方便社區(村)群眾開展日常文化活動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有效培育了好人文化,如山泉鎮桃源村文化廣場,設置了道德模範廊、勤學勵志廊、致富能人廊等特色文化展示廊,將村民們推選出來的道德模範、勤奮學子、致富能手等典型展示出來,古人講,見賢思齊,春風化雨才能潤物無聲,我們所倡導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只有植根於人民、生長于社會,為社會成員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認同,才可能熔鑄成一個穩固的價值共同體,把價值導向轉化為自覺行動,真正形成崇德向善的價值風尚。”採訪中,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濟琛先生對文化廣場的建設作出了如此評價。他表示,隨著龍泉驛區身邊好人“十百千萬”創評工作從點(個人)到線(各社區、行業)再到面(全社會)體系的完成,在好人文化的浸潤下,龍泉身邊好人的不斷涌現,將成為龍泉驛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