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做好監測、預報、預警為抗旱打好前戰
主持人:説到氣象,大家一直都非常關注,因為是跟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近些年,西南旱情持續不斷,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損失也挺大的,所以想問氣象部門在這一方面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鄭國光:氣象部門首先做好天氣、氣候的監測、預報、預警。特別是兩年以前,雲南,就西南出現的幾十年少有的乾旱。那麼我們做好旱情的監測,然後在抓住有利的時機,來做人工增雨,來緩解旱情,也同時又做好天氣氣候的預報與預警,然後為當地的抗旱提供一些決策性的建議。從西南這個地區的氣候情況來看,它受季風影響非常明顯,也就是説它的雨季和旱季非常明顯。每年的5月下旬才能夠進入雨季,到10月中下旬就進入了旱季,一年當中有七個月是旱季,整個七個月旱季總的降水量只佔全年降水量的17%都不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在旱季有更多的降水來緩解人畜用水的困難問題,從天氣條件來説是很困難的。應該説雲南年平均降水量不少,它的水資源在全國也是排在第三。
主持人:但是分佈不均勻?
鄭國光:時間分佈很不均勻。而且空間分佈也很不均勻,你比如説就在近幾年的旱情很嚴重,可是在它的南部,雨水並不少,它主要是集中在它的中部,集中在雲南的內陸地區,集中在雲南的經濟、社會、人口多的發達的地區,所以首先是人畜用水出現了嚴重的困難。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水量在急劇增加,可是我們在雨季能夠提供的雨水的蓄水能力,沒有跟上。所以就導致了旱季出現了人畜用水的一些問題,如果再加上旱季的雨水在偏少,這樣就加劇了這些地區的旱季的人畜用水。
第二部分條件具備才能實施人工增雨
主持人: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您剛才提到這個人工增雨。其實我發現有很多網友可能不太了解這樣一個情況,比如説當大家看到,某某地方有旱情的時候大家會説,氣象部門為什麼不人工降雨啊?那事實上其實人工降雨跟增雨這個詞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説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您在這也給我們解釋一下。
鄭國光:你知道一個地方要下雨,他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空中必須有水汽來源。第二個條件,必須要使得這些水汽能夠抬升,抬升就要零階層雨。第三個條件,它雲裏面還得有凝結核,要把這種水汽變成水滴降到地面上來,那麼在合適的水汽條件下,合適的天氣裏,有一個把它向上抬升的一個條件,再加上一個凝結核,這三者都合適了,才能有效的降雨。在多種情況下,就是有一些雲,缺乏另外一些條件,它可能降雨的這種效率就不高,因為缺乏凝結核,那麼我們通過人工的方法向雲中提供。逐個的凝結核來使得雲裏面的水汽轉化成雨水,下落到地面的效率更大一些,那就是人工的方法。但是沒有這樣的水汽條件,沒有一些抬升的條件,你送再多的凝結核它也下不了雨,就是説它只是在雲雨條件下,通過人工的干預,來增加自然的降雨,這叫人工增雨。
主持人:這個增雨是指單純的增加這個雨的量還是説也包括範圍?
鄭國光:主要是增加量,但是有一些雲雨條件它可能下不了雨,比如説它這個雲裏面確實缺少足夠的凝結核,那麼我們通過人補灑,也可能會使得這種雲雨的條件更適合於降雨的形成。主要現在為什麼談得更多的是人工增雨,就是説通過人工干預方法來增加降雨。
第三部分人工影響天氣局限很大
主持人:這是咱們説人工增雨,可以緩解這個乾旱,同時大家也想到了,那是不是也能夠人工減雨呢?因為其實雨水多了,也會造成這樣一種災害比如説最近廣東,60毫米的這樣一個水位,這個我們能控制嗎?
鄭國光:説實話嚴格來説,我們講的是人工影響局部天氣,如果我們對一些局地的一些天氣的干預是有影響的,但是人要影響大範圍的,像人工的減雨,這從自然來説是非常困難的,你比如説我們講一個夏季的這個雷雲,這個雷雲面積多大呢?十公里乘十公里這個範圍,那麼要使得這個雷雲産生大量的雨,它需要多少的熱量呢?我們有科學家進行了計算,大概需要480萬桶的石油,那麼多的熱量。因為你要把那麼多水汽抬升到足夠的高度,比如説要抬升三公里、五公里,這需要能量,同時這個水汽它凝結成雨,要釋放凝結潛熱,它也需要能量,這480萬桶的石油相當於什麼?相當於美國在日本投了廣島原子彈,要兩顆原子彈,就十公里乘十公里這雷雲就需要那麼大能量去干預,人工不大可能。所以人工干預就是要通過有限的方法,來改變雲裏面形成的一些物理過程,使它朝著人們所希望的方向去發展,所以它干預的程度就很有限。這個就是小的範圍內,如果你像大範圍的,那這個就非常困難了,你説你剛才講説消雨,消雨也是很大的問題。你剛才講的那是廣東,那麼大範圍的,消雨它是雨,能夠下那麼大的雨就是説它雲裏面的降水的這種效率很高,你現在沒有,現在人們還沒有一些辦法來阻止,説它降水效率太高,我讓它降低一點,現在人們還沒有這個辦法,只能是説,要消雨只能是對一個很小的一塊雲,通過人們一些更多的干預辦法。比如説我們播撒一些吸濕劑,這樣的話把局部的雨能夠提前給下下來,或者産生下沉氣流,把上升氣流壓下去,但是你知道這要花費的能量,那有多大?可能目前人們做不到。所以人們要認識自然,要逐步去順應這個自然,通過我們有限的一些方法,去有限的改變自然的發展的一個過程,朝著人們希望的方向去發展,就剛才講的人工增雨,比如説還有人工防雹。
第四部分預測平均準確率達85.3%與國外水平相當
主持人:對,所以鄭局長我們就想聽您告訴我們,就是對於天氣災害的這樣一個及時準確的預報,我國的現在這樣一個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鄭國光:我們怎麼評價,第一個就是針對什麼樣的天氣狀況,有多長的時效來評價。比如説我們現在常規的預報。一,就是對提前二十四小時,對一個地方,下雨和不下雨。這種預報,現在的準確率,我們2011年平均是達到85.3%,就是我們預報一百次,對了85次。這個水平和國外的水平是相當的。因為影響自然大氣的過程是很複雜的。我們只能是説不斷地去認識這種大氣過程的規律,只有把握這個規律,再試圖去預測它,所以是預測本身就是一種可準可不準的。就是説如果百分之百準呢它不叫預測了,叫報告。
第五部分克服困難 認真對待氣象預報工作
主持人:這個我之前了解到,我不知道,跟您求證一下對不對,因為我之前也去氣象局做過採訪,他這個預測不是説像普通老百姓想得那麼簡單,是不是我電腦什麼什麼通過科技手段,就出現一個數據告訴我,是幾點下雨還是幾點下雪不是這樣,而是它是好像很多很多這樣一組數據通過人來進行一個分析,隨後得出一個結論,是這樣嗎?
鄭國光:既通過人也通過機器,你比如説我們現在有全球的有區域的數值預報的模式,它可以把地面的實況的信息放到計算機模式當中去,然後它通過解讀這個大氣運動的一些方程來預測未來,我們叫做數值天氣預報,現在這是我們預報天氣的一個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同時,我們的預報人員根據各種的資料,包括歷史天氣過程的一些分析,積累了一些經驗,對目前大氣狀況下,可能大氣怎麼發展,有一些經驗,有一些方法,來結合數值預報模式的結果進行綜合的判斷、分析。你比如説我們現在探測能力增強了,比如説我們上面有衛星,地面有天氣的雷達,來監測這些大氣的一些狀況,然後預報員進行一些判斷,就是未來一個小時,五個小時,一天,兩天的預報,所以它這個預報本身就是把各種數據,還有一些各種的經驗綜合在一起,對未來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所以本身這個預報過程是非常複雜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壓力很大的一個過程,就是預報準和不準。有經驗的預報員,他對大氣的狀況,就是説規律的把握,他把握得比較準。可能他就預報得準確率可能高一點,比如説我們的一些數值預報的模式,在某一段時間可能它預報的準一點,也可能會影響到預報員的預測,所以現在這個更多的是取得預報員的經驗,和數值預報模式的預報能力。
主持人:就是最終我們看到的這個天氣預報的結果。
鄭國光:剛才講到的是24小時晴雨預報。比如説對颱風的預報,颱風預報它可以提前幾天就報。因為颱風發展它是有一段時間的,比如説三天、五天,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就是對於颱風的這種預報它只是説往哪個方向走,它的強度是增強還是減弱的這個預報應該來説有衛星的監測,雷達的觀測,現在我們的預報能力應該是在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個沙塵暴的預報,比如説我影響北京的沙塵天氣,有四分之三是來自於蒙古國,當形成的沙塵天氣到我們北京,到中國境內可能有一天兩天的時間,在那我們做好監測再做好一些分析。在那可以提前一天、兩天甚至更長時間做出來沙塵天氣預報。比如説雷電的預報,雷電的預報你要讓他做出,提前一天兩天三天的預報,難度就更大了,他就要根據實況的分析,來提前。比如説兩小時三小時甚至一小時進行一些預報,就是針對不同的天氣現象,他預報的提前量和預報時間段有不同的。你像暴雨預報準確率,我們經常講全世界,就是現在世界上暴雨預報準確,24小時提前預報,只有20%幾。實際上我們對暴雨過程的預報準確率遠不止20%幾。你比方説暴雨,因為暴雨這個它的發生,落點,什麼時間開始,預測這難度是很大。要提前二十四小時,確實我們只有20%到23%。
主持人:是不是因為它來得快,結束得也比較快?所以這個時間不太好掌握。
鄭國光:是來得猛,而且它的落區不清楚,比如説你今天北京有暴雨,是在東城區還是在西城區,就是説暴雨是一種局地性更明顯一些。所以我們就是説整個暴雨的過程,我們報得準確可以60%、70%,可以提前6小時、3小時做暴雨的預報,我們的準確率也很高,但是你怎麼衡量這個準確率的問題,其實我們總體上來説,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在世界上也是同樣一個水平,也證明了人類對這種天氣氣候規律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來探索。
第六部分氣象為農業服務是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主持人:而且肯定現在,未來還有很大的這樣一個進步空間?
鄭國光:但是儘管有這樣的,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氣象工作者,還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把每一個過程,都要認真地去分析,去預報好。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就是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裏,它又明確的指出了各級氣象部門要切實做好氣象為農服務,您也給我們説一説關於很好的預報自然災害的這樣一個水平,很好的為農,因為這個,如果説産生了比較巨大的損失的話,這個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那麼我們在這個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鄭國光:你知道農業受天氣氣候影響最大,靠天吃飯,是我們國家傳統農業基本的特徵。咱們國家是十三億多人口,吃飯問題一直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解決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這涉及到我們國家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它的穩定,如果糧食減産了,我們吃飯問題解決不了,社會穩定問題,物價問題等等問題,所以黨和政府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為我們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凸顯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家各項工作的一些重點組建,這是我們國情決定的。既然農業靠天吃飯,就是農業對氣象條件的依賴程度是越來越明確,糧食的安全,糧食的豐收還是減産,對氣象條件,氣候條件影響越來越大,所以氣象為農業服務,這是中央氣象局成立以來,就是作為一個重點的工作,所以我們一直把氣象為農業服務,作為我們氣象服務的一個,重中之重。那麼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作為傳統的氣象為農服務的一些方式、內容的不適應,大家知道這些新的農産品,糧食作物,品種的改變,現在很多的設施農業、經濟農業,還有各種的農業的發展,對氣象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所以氣象為農業生産的服務也面對了新的一個情況。同時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對農業生産也提出很多要求。農業怎麼適應氣候變化,這也是擺在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當中一個非常迫切現實嚴峻的問題。比如説作物品種的選擇,耕種變化,你比如説過去黃河以北一年只有一季,後面氣溫升高了,我們現在科技發展了,現在我們黃河以北有的地方可以兩季,整個種水稻,就是水稻種植過去在黃河以南種,現在我們黃河以北可以種,現在東北也可以種水稻了,就是説它這整個耕作出現了一些變化。所以氣象部門在為農服務裏邊,就是抓住這一種氣候的變化,對作物品種的選擇,對一些耕作制度的一些變化、安排,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建議。可是這些極端的事件多了,比如説這些年來北方,東北、華北降水量少了,乾旱頻率發生大了,如果我們做出一些提前進行預測,採取一些措施,比如説冬小麥入冬以前,如果旱的話,那麼在入冬以前我們澆一遍水呢?讓它安全越冬呢?如果你不澆水,生長情況不好,就不利於冬小麥的生長。就是諸如此類的服務。因為就是説農村的農民一直是受自然災害影響最脆弱的,所以我們把農業的氣象防災減災又作為一個新的重點的服務,就是儘量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民生命財産安全的一些影響。
第七部分提高氣象災害預防需要法律約束
主持人:您今年的提案當中就提出了,希望國家要出臺氣象防災減災法。
鄭國光:這個提案是去年提的,現在有國務院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是2010年1月份出臺的,我覺得氣象防災減災的條例從法規上規定的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在氣象災害防禦中的一些責任,但我總認為這只是國務院一個條例,就是從它的法律的約束力來講,還是欠一些。
主持人:聽覺得這個法律的約束力特別重要?
鄭國光:我覺得要上升到法律的層次上,比如説遇到突發性災害,那麼這樣的災害的預警怎麼通過法律的方式規定有關部門要發出去。比如説媒體要時時的發出去,電視要及時插播,比如説通訊部門有有限的把災害的預警信息要發佈出去,這個法律責任和政府法規的責任是不一樣的。我覺得通過法律的手段,再落實到各部門,各級政府的法律責任,這樣就更有效來防禦氣象災害,能把現有的國務院的氣象災害防禦條例能上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災害防禦法。
第八部分:進行PM2.5監測是科技發展的必然
主持人:今年大家也特別注意到了,特別注意到了環境這個問題,因為特別提到了把這個PM2.5是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您作為氣象部門,在這個方面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呢?
鄭國光:其實氣象部門在做環境氣象服務方面,也已經幾十年的歷史了,首先一個酸雨觀測,我們有四十年的觀測,我們現在已經有342個覆蓋全國的酸雨觀測站。那麼我們從1996年開始,就和環保部門合作,開展了環境空氣之的預報,就是通過我們氣象的條件,環境監測的一些數據來預測未來的城市的環境質量,應該説為了做好這個,我們氣象部門也建設了一批的空氣質量的監測站。當然環保部門監測數據也給我們一些共享,共享的程度還不是很充分,所以我們自己也有一些觀測站,比如説我們氣象部門,現在PM10的觀測站就有95個,PM2.5的觀測站有74個,還有PM1的觀測站還有73個,我們還有其它的,比如説臭氧,比如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還有一些其它的大氣成份的一些觀測。這些觀測對於我們做好環境空氣質量的預報,提供一個非常基礎的資料,同時給政府提供一些。環境空氣質量評價做一個報告,我們還有衛星,現在氣象衛星它也具備了這種監測環境的一些功能,比如説沙塵、氣溶膠、臭氧,衛星可以監測,所以應該説從1996年開始和環保部門的合作,在環境空氣質量方面的監測預報也做得一直很好,但是一直按照國家的一些標準來提供空氣質量的預報,比如説一級、二級都有。那麼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就把我們傳統的用PM10觀測的氣溶膠上升到更細化的PM2.5,就是這個是一個發展的一個必然。
主持人:而且這個方面的監測力度我們還會逐步地去加強?
鄭國光:是。實際上已經有一些監測的經驗,我們有一些監測資料的積累。比如説我們北京,我們氣象部門就有7個PM2.5的觀測,這已經觀測了有好幾年了,有的長一點,已經快10年了,短一點的也已經有兩三年了,其實我們也表明,就是無論PM10還是PM2.5,在從2005年開始,應該説無論城區還是城郊。還有逐步下降的一個趨勢,應該説在北京市的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採取的措施還是有成效的。現在PM2.5進入環境空氣質量的檢測內容來説,可能我們對未來環境空氣質量的預報相應的這些技術、方法、標準,可能都要進行相應的變化,使得環境空氣質量能夠更貼近於老百姓的生活。
主持人:這是不是有可能我們以後看天氣預報的時候,除了天氣、風向還能看見一個PM2.5是多少?
鄭國光:我覺得這個PM2.5的數據公佈,還是由環境監測部門來公佈,我們只是提供空氣,總體的環境空氣質量是什麼一個程度,比如一級、二級、三級,然後提出相應的一些建議。比如説一級很好,你們可以放心的到戶外去活動,比如説到三級,那就要提醒你要注意減少戶外活動等等。
主持人:一個整體的一個級別的預報?還有就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氣預報,大家對天氣預報情況的這樣一個了解,習慣上也發生了很大的一個改變,過去可能大家都是守著電視機前準時準點的看天氣預報,或者通過報紙。但是現在更多人很便捷的,可能隨時隨地要了解天氣情況,可能通過手機上網我就能,或者通過這個電腦,很快的了解到天氣情況,所以説我們這個天氣在預報的時候,新的傳播手段,我們是不是這方面會有一些改變?
鄭國光:是的,傳統的預報主要是廣播,解放初期廣播,然後每天在報紙,《人民日報》第一版,在日期的下面有個小框框,天氣預報。後面電視出來了,電視作為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一個傳播氣象預報的一個主體,過去還有尋呼機,現在手機,實際上傳播天氣預報的方式真是多種多樣。比如説我們正在發展的是這個農村裏面,恢復高音喇叭,就是農村的大喇叭,那麼現在網絡,我們現在這種手機從文字的預報變成圖形圖像的預報,變成過去主動的定制,現在是可以群發,可以我們主動的來向手機用戶來發佈這些預報,比如説我們城市裏好多地方還有電子顯示屏,我們還可以利用交通信息發佈系統。在一些賓館裏面,就可以還提供更細的預報,還有氣象專用的頻道,打開電視機就可以,可以隨時看天氣的實況,天氣的預報,多種多樣。其實我們氣象部門要追求的就是在第一時間,而且能夠讓老百姓方便的獲取各種氣象信息和氣象預報,應該説在過去的幾年裏面,發生了非常大的一個變化,你比如説中國天氣網,它就可以提供全國23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主要旅遊景點,全世界的主要的城市,預告七天的預報。同時也提供過去二十四小時,逐小時的天氣狀況,你可以看到,上了天氣網,北京過去二十四小時,哪個時段溫度多少,濕度多大,風向風度多少都可以看到,同時也提供一些衛星雲圖,雷達圖還有我們各種的預報預警的信息,那麼在,可以看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它的形式也很多樣的,比如説有一些預警,它可以和各個部門,比如説和國土資源部發佈地質災害的氣象預警。和林業部發佈森林火險的預警,有一些語言更通俗化了,同時手機也一樣,ipad,iphone,都可以方便的得到一些氣象的信息。你看北京現在做天氣預報的顯示屏是越來越多。然後現在包括社區,你到社區裏面,無論顯示屏還是廣告板上每天都有天氣預報,我們的原則就是擴大氣象預報信息發佈的覆蓋面,來把氣象信息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甚至現在還有進工地,建設工地受氣象影響很大。就是要提高信息的覆蓋面,而且多種手段,多種方式提高覆蓋面。去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一個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佈的意見,也同時規定了媒體、通訊部門和各個部門的相關的責任,就是要確保氣象信息,特別是氣象災害的信息,是綠色通道。
第九部分:氣象預報追求唯一官方聲音
主持人:所以在這個獲得氣象報告的這些手段多了之後,這裡可能也給提醒一下觀眾朋友要注意一下,因為可能更加便捷了,可能通過微博,通過短信,有的時候會得到一些可能是比較虛假的,這樣一個關於天氣情況或者自然災害的這樣一些預報。那我們在有的時候看到這個信息的時候,第一時間我們要考慮到去找一些權威的這樣一些渠道,去最終確認一下,而不是盲目地轉發。
鄭國光:你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就做了一個規定,公共的氣象預報必須有國務院氣象主管部門所屬的氣象臺站發佈,因為氣象信息的發佈是很嚴肅的一件事,現在我們也看到,有許多手機都在轉發氣象預報,使得老百姓很困惑,哪一個預報是準的。為什麼要國務院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預報,就是我們的預報要經過認真分析做出權威性的預報,而且我們會時時的來更新預報,所以我們用戶一定要看到這個預報是誰發的,什麼時候發的。我們也發現有一些預報,他把前一天的,昨天的預報當成今天的預報來發,這錯了一個時間位所以預報感覺不準。美國一個經驗也表明,美國再向我們學習,因為美國過去形成的一套系統就是,公共的預報,他電視臺,一些媒體可以自己發佈預報,但是追求的就叫唯一的官方聲音,英文叫(single official voice),就是關於氣象預報,氣象信息,我們實際上法律上這種規定,也確保了在氣象預報的官方唯一聲音,就是保證了預報科學性,時時性,權威性,使得老百姓不置於不同的信息感覺到束手無策,不知道相信誰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來辦事,執法,來制止一些社會上擅自發佈氣象預報的這種,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一些執法,來規範。使得老百姓得到更可靠,更及時的,更有權威的氣象預報。實際上這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我們會通過和各個部門來合作,很便捷的來提供發佈這些氣象預報。
主持人:謝謝鄭局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