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億流動人口背後凸顯留守兒童危機(圖)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31日 1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孩子在“留守學生之家”自習。 法制日報記者丁國鋒攝

  編者按

  明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説,他們將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在父母的陪伴下,度過這個屬於自己的節日。但是,仍然有不少孩子,他們享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疼愛,甚至不能連通過電話收到父母祝福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地也陸續出臺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然而,圍繞留守兒童産生的各種社會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關愛留守兒童,需要從體制、機制等諸多方面入手,細化政策,將口號落到實處。

  我們身處的時代,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經濟大發展背景下的人口大流動。

  據統計,2009年,涌進城市的流動人口群體近2億人,他們以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為主。青壯年流動人口外出打工的原因,固然是為了提高經濟收入,同時,也是為了擺脫家鄉落後的狀態給下一代發展帶來的“天然羈絆”。但因為種種現實狀況和條件的限制,尤其是在目前“城鄉二元”結構和體制尚未打破、城市生活、教育、醫療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農村青壯年流動人口在奔赴外地時,不得不“撇下”尚處年幼的孩子,這給這個時代帶來了另一個更為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法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位於蘇北腹地的淮安市,100多萬外出打工人員“留下”了至少超過10萬的少年兒童,這些孩子與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在“隔代監護”的情況下,他們除了怨父母、恨學校之外,還因為缺乏體制上的關愛,給當地學校、社會帶來了難以承載的新壓力。

  在正常的教學任務之外,關愛留守兒童的責任,讓學校承擔了從前難以想象的壓力。把這個群體的孩子,在小學階段管理好、教育好,的確會對他們以後的人生,帶來很多影響

  “親愛的媽媽,您在那兒生活還好吧,女兒不在您身邊,您要好好照顧自己。

  “三年前,您為了我到外地找工作。三年過去了,女兒已不是那個好哭、好吃的小丫頭了,我已經學會了燒飯、洗衣服、掃地了,這些都是老師和外婆教導我的,請您把心放下來。”

  寫下這段令人哽咽的文字的,是江蘇省盱眙縣官灘中心小學六年級一班13歲的陳雪。

  在陳雪的身邊,還藏著一封沒有寄出的信,是寫給2年前因病去世的父親的。

  “2008年2月21日,是我的生日,但那天我最敬愛的人離開了我,那個人就是您。爸爸,因為這天,我會永遠傷心。在每一個夜裏,我都會哭……”

  見到這個留守孩子時,記者並不知道她的家庭情況,一句“想爸爸媽媽嗎”,一下子觸動了陳雪敏感的神經,眼淚瞬間挂在了她的臉頰上。記者甚至感到了多年採訪沒有發生過的“手足無措”。

  在老師的陪伴和慢慢引導下,陳雪講述了她媽媽外出打工後,她的“留守”生活:“我4歲多,父母就打工了。現在媽媽一個人在外,我就和外婆生活,但每週五,媽媽都會打電話給我,有時候我太想她了,也用學校裏電話打給她。”

  陳雪如今住在學校。每個週五下午,她可以在校門口坐上公交車,回到10公里外的外婆家,享受一下家庭的溫暖。

  “她很懂事,但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家,和其他留守兒童一樣,心理上長期存在著和有父母陪伴的同齡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官灘中心小學工會主席、關工委副主任毛學元對《法制日報》記者説。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