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在保障性住房上的一項舉措引發熱議:有關部門提交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深圳市2010年政府投資項目預安排計劃表》中,安排了9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購置包括“深福保、華達園、首地容禦”等6個項目共計4000余套住宅做保障性住房。其中,正在熱銷、均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的“首地容禦”成為引發關注的焦點。
“首地容禦”項目位於深圳市著名的豪宅區——華僑城片區,整個項目包括6棟高層樓,主力戶型為170平方米至220平方米的三至四居室,已基本建好在售,市場均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售樓處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其中不對外發售的一棟樓是政府買來做保障房的,戶型有兩種,面積分別為50和80平方米。
對購置豪宅為保障房一説,深圳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政府購置“首地容禦”的房子作為保障房是按照成本價收購的,不可能採用商品房的價格。
據悉,政府擬將該項目的348套房提供給“海歸”等高級人才。近來,高房價等問題帶來生活成本劇增,導致深圳對高端人才的吸引環境持續下降。深圳市有關領導多次指示,要把人才列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對象,吸引更多人才落戶深圳。
深圳市社科院城市運營中心主任高海燕則認為,實際上,過於功利化、産業化的人才觀念才是導致整個城市上升動力不足的原因。當一個城市面對人才競爭壓力時,首先要考慮清楚,這個城市靠什麼吸引人才,強調人才引進的預見性、先導性,給多元化的人才提供發展空間,這或許比豪華保障房更重要。
也有專家質疑,保障房是給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以保障房的名義給“海歸”人才分房,是拿本來應用於救濟窮人的錢給特定群體“埋單”,政府為吸引人才提供房子無可厚非,但不應擠佔本當屬於窮人的保障性住房空間。(武欣中)
責編:許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