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2月23日 1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書名:《焦點訪談》檔案2003
編者: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編
主編:梁建增、 關海鷹
頁數:367
定價:20.00
前言
我們無法知道五十年後的中國青年人如何評價21世紀初葉的社會生活;但我們可以肯定他們會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代感興趣一一如同我們對五十年前中國社會狀況認知的渴望。
五十年並不久遠。
五十年前,共和國誕生初期,一個活躍著我們的父輩、祖輩的年代一一對於我們已經相當隔膜。儘管那個時代的當事人還頗多健在(不過會越來越少),但由於記憶以及記憶之外的種種原因,他們講述的經歷未必完全真實,甚至顯得有些可疑。我們所依賴的真正具有文獻價值的材料也不豐富一一這從大量被重復使用的歷史資料中可以得到證明。
五十年後呢?彼時,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我們國家已躋身於世界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已經完成。那時的青年將根據什麼來認識活躍著他們父輩、祖輩的年代呢?
肯定地,我們留給五十年後的東西要比五十年前留給我們的多得多。
但是,即使是信息爆炸甚至是“後爆炸” 的時代,也不是所有被記錄的東西都具有文獻的價值。
忠實記錄今天的新聞記者也許並不清楚歷史學家怎樣認識昨天。美國華裔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提供了一種方法。黃先生在其代表作《萬曆十五年》開宗明義的話就是:“全年無大事可敘……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感謝當時有人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看似平淡無奇卻別有深意的記錄,讓幾百年後的中國人懂得了“大歷史”——不是氣度恢宏、縱橫捭闔的歷史,而是社會發展脈絡清晰可握、了解于胸的歷史大走勢。
所以,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獻不僅僅是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或偉大著作,更是真實描述典型社會狀態的記錄。
在當今的媒體中,《焦點訪談》的報道應該具有這樣的文獻價值。
五十年後,當人們也許已經享受到基因免疫療法時,是否還能理解世紀初葉有正規藥廠居然會兜售過期注射液;五十年後,當人們已經普遍生活在完善的人居環境時,是否詫異於世紀初葉一些房地産商低劣的欺詐手段……
但這一切曾記錄在案,被《焦點訪談》。
按照目前的技術手段,如果不借助其他的轉錄模式,《焦點訪談》的節目磁帶是無法保留到五十年後的;而傳統的紙媒質卻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本書的命運無外兩種:把它;扔掉,或者把它存起來。這本書應該屬於後者。
作為《〈焦點訪談〉檔案》,其實也是時代的檔案,我們講述了一個過程。
“放寬歷史的眼界,更應當避免隨便作道德的評議。因為道德是真理的最後環節,人世間最高的權威,一經提出,就再無商討斟酌之餘地,故事只好就此結束。”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焦點訪談〉檔案》提供事實,結論由歷史去做。
歷史就是這樣被記錄的。
編者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