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回顧視頻>>>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打開《新聞週刊》。在本週,關於上海在建樓房倒塌事件,人們又有了新的關注點,在購房戶中有十幾戶神秘業主一直不曾現身,而記者發現,這十幾戶所購住房都是樓房戶型非常好的房子,這十幾戶業主不但不參加賠償溝通會,甚至在賠償方案公佈時也不露臉,難道他們不關心自己的財産了嗎?而記者又發現,這十幾戶業主買的房,好多套住房都以低價買進,其中有一套首付比例僅佔成交價格的一成,他們是誰?他們為何如此神秘?他們與權力有關係嗎?相信陸續我們應該會有答案,好,接下來共同走進本週。
新聞回顧
流感蔓延 危險?
本週,隨著22名參加夏令營的學生集體感染甲型流感,廣州緊急叫停夏令營,同樣也在本週,流感不僅在全球繼續蔓延,危險似乎也在增加。僅15日一天,泰國的病例就激增412例,死亡病例也增至24人。此外,加拿大、英國的確診病例都超過萬人,英格蘭北部的病例更是在一週內增了5倍。更令人擔心的是,在重災區阿根廷,死亡病例已經超過130人,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死亡病例也都在增加。週四,世衛組織的公報顯示,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疫情,9萬4千5百多人確認感染,其中429例死亡。流感危險,也提醒中國的民眾要提高警惕。
清潔能源 真正的合作
美國政府的兩位重要部長,笑容滿面的兩張華人面孔,他們要來談的,是對中美雙方影響巨大的清潔能源合作。本週,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和商務部長駱家輝,四天的訪華圓滿成功。中美雙方決定,共同成立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首先從清潔煤技術、建築節能和清潔能源汽車等領域開始,逐步將中美的清潔能源合作推向深入。朱棣文表示,清潔能源科技可以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中美雙方合作,可以完成各自獨立無法完成的任務。有分析認為,這是美國一直以來只願意賣清潔能源産品而不願意賣技術立場的一次突破。中美之間的“綠色對話”,已經開始破題。
電擊治療網癮 無科學依據
本週,衛生部叫停“電擊治療網癮”技術。據了解,該方法多用於治療精神疾病,但用於治網癮,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但國內已有醫院將此方法用於治療網癮。本週,經過衛生部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認為該方法安全性、有效性並不確切,須立即叫停。
視點:又到調整關鍵時?
主持人:從今年的6月一直到現在,很多媒體都注意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以極高的密度前往國內各個省、市、自治區進行著調研,幾乎每一位常委都參與其中,這讓我們立即想到了去年的這個時候,記得當時我們的《新聞週刊》就做過一期節目,叫做《七月大調研》。因為當時金融危機的很多苗頭已經顯現,國內很多企業停産,工人失業,出口遇阻,於是決策層在高密度調研之後開始出臺應對舉措。那麼今年的這次高密度調研,政治局常委足跡從南到北,從東到西,31個省、市、自治區中他們去了15個,這樣的行程發出了怎樣的信號?而本週四,國家統計局發佈數字,上半年GDP增速為7.1%,第二季度增速達到7.9%,比第一季度6.1%的增速高出1.8個百分點。那麼這次決策者的調研又與這些數字透露出的變化有著怎樣的關係?經濟的發展是否又走到了一個關鍵時刻?《新聞週刊》本週視點關注,在高密度的調研背後。
短片一:密集調研的背後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李曉超: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1%,二季度增長7.9%。
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1%,而且還是一個上升的曲線,第一 第二 第三産業都有增長,此外,夏糧連續六年增産,畜牧業生産增勢平穩,工業生産加快回升,利潤降幅出現減緩,固定資産投資快速增長,國內市場銷售、城鄉居民收入,也都繼續增長,7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公佈的一系列數據,對世界來説都算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作為一個對世界影響巨大的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最艱難一刻似乎過去了。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李曉超: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國民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回升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回升過程中還存在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
儘管還在提醒大家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李曉超的前提是,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曉晶:很明顯的前一段時間,無論是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銀行、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對全球經濟預測做了新的調整,這個調整的結果很有意思,就是對於中國經濟增長都上調了,而對於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基本上都是下調了。
點擊回顧視頻>>>
最新數據,世界銀行已經將今年世界經濟的增長預期,由-1.7%調整為-2.9%,目前,美國經濟雖有所反彈,但仍面臨很大不確定性,而歐洲和日本經濟還在加速惡化,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大幅放緩,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上半年7.1%的數據來之不易。但是,一向對自己經濟發展保持警覺的中國,目前最大的擔心是,這樣的回升勢頭究竟能不能持續下去。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從目前來看,為了應對這個危機,我們的投入大部分都是比較集中的,集中在基礎設施、基本建設等等領域裏頭。所謂“鐵公基”(鐵路 公路 基礎設施)的大量的投入,那當然是跟我們國家建設需要有關係,但是有可能的話,擔憂可能會出現一些:比如説産能的過剩問題,重復建設的問題等等,會不會也同時伴隨著下去了。這個可能對我們以後的結構調整,會帶來一定的難度。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經濟學家 華生: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嚴重地依賴國際市場、依賴出口,這個問題,短期我們可以用政府投資來彌補這個外部需求下降的缺口,但是從中長期來説,你不能老靠這個投資,那下面你政府投資的效率、它的效益從中長期來看顯然是有疑問的。包括我們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會有負面的作用,特別是中長期就會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只能説我們這個遭遇戰採取的緊急措施效果是好的,但是,面臨的真正的經濟增長的中長期的挑戰,還剛剛開始。
6月28日《新聞聯播》播報:胡錦濤十分關注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生産經營的影響,專門前往哈爾濱兩家大型企業考察。
事實上,除了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同樣吸引輿論關心的,是六月份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委們對各地進行的頻繁調研,短短四十幾天,他們已經先後走訪了17個省區市。中國經濟是否真的回暖了,數據背後,實體經濟的情況到底如何,下一步中國經濟的風險是什麼。面對目前情況,信心在增加,擔心也在增加。
本週三,全國人大財經委召開會議,委員們在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對上半年經濟情況的彙報後指出,當下正處在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2009年下半年,要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對宏觀政策進行微調,並抓緊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而聯想到去年七月,中央領導在經過一輪密集調研後對中國經濟做出的調整,2009年7月,中國經濟,似乎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
主持人:進入7月份,我和周圍很多人一樣,腸胃時常不舒服,其實原因可能不複雜,冷熱交替造成的,外面很熱,溫度持續高漲,而屋裏空調又很冷,溫度很低,於是一會兒熱,一會兒冷,腸胃不出毛病才怪。那麼經濟的發展如果遇到冷熱不均,有冷有熱的局面,如何避免經濟集體得病呢?尤其是得過一次大的傳染病,在陸續康復的過程中再得病,可能就比較麻煩了。去年這個時候我們遇到的情況是外冷內熱,外部金融危機苗頭顯現,而內在又有著某種虛熱的延續。但是今年變成外面依然冷,但我們肌體內部卻是又冷又熱,好多數據表明,我們率先復蘇,但是從用電量、港口集裝箱、公路貨櫃車通行量、廠房閒置率上看,又不那麼樂觀,似乎與宏觀數字背道而馳,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開冷藥還是熱藥?可能決策者正在調研中尋找著答案。
短片二:難下的藥方
現場:入職培訓
同期 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張全收 董事長:首先歡迎各位員工來加盟咱們的全順公司,祝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代我向你們的爸爸媽媽問好。
珠三角一帶鼎鼎有名的張全收,現在可以睡個安穩覺,因為他公司裏的農民工開始搶手,通常都是第一天到深圳,第二天就上崗,而追著他要人的企業還是絡繹不絕。
同期 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張全收 董事長:年初是他們買得硬,現在是我們賣得硬,這是我們的家鄉話,就是説年初的時候我們求他,現在很多他們要求我們。
經濟是否在回暖?或許張全收的這個勞務派遣公司是最敏感的觀察點。在今年最艱難的二三月份,長達兩個多月沒有工廠要人,一個員工都送不出去,一個月光饅頭就吃掉20多萬,那一段,張全收是靠吃抗抑鬱藥熬過來的。
記者出鏡:在東莞市工廠集中的區域我們重新看到了一些久違的景象,比如説在一些廠門門口重新張貼起了招工啟示,而在一些員工的宿舍又重新晾滿了衣服。
去年被金融危機重創的廣東,也在本週四公佈了上半年GDP數據,增幅與全國一致,也是7.1%,“企穩回暖跡象明顯,總體形勢好于預期”,這是省長黃華華的評價,但他同時警告説,這個數字比上年回落3.6個百分點,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同期 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一洋:從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來看,應該説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經濟逐步從底部開始回暖,但是能不能夠達到復蘇,還要看下一步經濟發展的狀況。
中國經濟能否尋找到新的動力?本週,除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們也需要參考一下中國社科院的另一組數據,目前,大約有40%的中小企業已經倒閉,而挺過來的中小企業,未來仍有太多不確定,比如張全收的勞務公司,就不知道10月份聖誕訂單一結束,等待他的又是什麼?而整個上半年,中國的外貿出口,還在下滑。
現場:廣渠路15號地拍賣
播報:SOHO中國的董事長潘石屹,昨天(6月30日)高調亮相拍賣現場,但卻在報價超過39.5億之後毅然收手,而開發經驗豐富的萬科也只舉了兩次牌。
點擊回顧視頻>>>
同期 SOHO中國董事長 潘石屹:我覺得價格太高了,而且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太高了。
6月30日,北京廣渠路15號地,成了這個城市總價和樓面地價的“雙料地王”,自此北京提前進入“3萬元房時代”,具有國資背景的中化方興在97輪競價之後,最終以40.6億元拿下。然而一週後,北京郊縣大興誕生了30.25億的新地王。兩個月來,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多座一二線城市,就紛紛上演一場場“地王接龍”的大戲。
北京市民:我認為它的價格還是偏高,相對於我們現有的工資水準。
北京市民:在兩三年之內是不會買房的,我覺得現在房價動蕩太大了。
短短幾個月,從剛需復活到投資客進入、從量價齊跌到量價瘋漲、從頻頻流拍到地王歸來,多座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産出現了V字型的急劇反彈。與樓市相倣,中國股市滬深兩市上半年也分別上漲75%和95%,A股市值一度在本週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一時間,資産價格泡沫論又開始被大家關注。
同期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 經濟學家 華生:現在從政府的決策來説,確實他面臨著一個比較兩難的境地,一方面看到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寬鬆,政府投資的拉動,已經開始會帶來一些隱憂,另外一方面,由於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並不是很明確,那麼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並不牢固,所以又擔心如果現在在宏觀政策上調整過早的話,是不是使得經濟回升的步伐半途夭折,是吧,如果完全不採取措施,又擔心這個措施是不是出臺晚了以後,下一步使得資産泡沫或者通貨膨脹成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宏觀經濟政策在現在確實進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如果把2009年7月的中國經濟比作一枚硬幣,那麼一面是來之不易的復蘇,另一面就是泡沫初現的資産市場,一面需要進一步鞏固經濟上升的基礎,另一面新的風險新的問題又開始顯露,下一步,究竟怎麼辦?
主持人:在週四,國家統計局公佈宏觀數據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是否面臨通貨緊縮的危險。但有趣的是在老百姓這裡,包括很多的學者前一段時間一直擔心出現通貨膨脹的危險。這種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誰都看得到。這幾個月,中國股市一直出乎預料地在漲,領先全球。而同時,房價也出乎預料地不斷在漲,很多樓盤價格早已回到了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價位,甚至更高。而豬肉、蔬菜、水果價格也大幅度波動,再加上銀行發出去7萬多億的貸款,趕得上2007年信貸增量的兩倍,這是全面復蘇還是全面泡沫?這是通貨膨脹的前兆還是繼續走向通貨緊縮?最關鍵的是,我們是要一個好看的數據,還是讓老百姓看到改善中的民生呢?
短片三 為了數據 更為了民生
深圳發展銀行 袁丹旭 總監:我們前5個月賣的量,銷售量跟去年全年比還超出一點點。
在深圳發展銀行,一支去年幾乎賣不動的基金,最近一下子就賣掉了近3個億。
在杭州,當地一家房産仲介的老總這樣來形容生意的火爆。
浙江裕興不動産經紀有限公司 董事長 張裕興:火爆到我們現在合同簽到(夜裏)一兩點鐘是很正常的。
菜百公司 銷售員 :現在好多老百姓都靠投資一些金條來抵禦通貨膨脹。
菜百公司 銷售員 :我們公司上半年銷售實現是26.2億,同比上升了近18%。
樓市、股市,基金、黃金,如果這些受訪者説的都是事實,那麼,這樣的火熱,到底蘊含著什麼呢?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 :我們不能排除説以後某些領域裏頭的變熱會不會帶動其它的領域裏頭也變熱,出現一個通貨膨脹的壓力,甚至更糟糕的,出現一個價格上去了,通貨膨脹上來了,但是經濟沒上去,出現這種滯脹的狀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張曉晶:如果我們大量的資金支撐了我們資産的一個泡沫,而沒有對實體經濟起一個積極推動作用,那麼將是很危險的,更別説我們的貨幣政策都有滯後效應,我們現在看不到物價上漲,但是幾個月以後呢,半年,甚至更長一點兒時間,那麼它的效應可能就起來了。
同期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 周德文:現在溫州在房地産市場上可能至少有1000億的資本進入。那麼隨著溫州購房團可能進一步地出去,也可能這個投資數量還會增加。
事實上,儘管目前對中國接下來的情況還很難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判斷,但是,無論是大大小小的投資客,還是普通的民眾,似乎大家都已經開始為下一輪的通脹做出準備。更令人擔心的是,在樓市的投資大軍中,溫州炒房團還算不上什麼主角,一些掌握著大量信貸資金的央企和地方國企更引人關注。就在半個月前,以40.6億元的天價摘得北京“廣渠路15號地”的中化方興,正是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的子公司。而在此前後,在廣州、上海、浙江等多個省市,在不斷刷新紀錄的“地王”背後,幾乎都有國企的身影。
點擊回顧視頻>>>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 :一些大的企業,特別是一些大的投資主體,/本來應該進入到長期領域裏頭去的,由於長期領域的預期不清晰,都集中到短期的領域裏頭去了,所以導致某些短線的投資就非常非常膨脹。我們還是希望這個經濟的增長是一個持續、穩定和均衡的增長,不希望出現這種不均衡的增長,因為不均衡的增長帶來的就可能後邊有巨大的調整。
清晨六點,在北京海淀區稅務所,離上班還有幾個小時,但是這裡已經排起了長隊。他們都是來繳納二手房交易契稅的。據了解,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這次房價漲起來之後才決定出手,倉促中有些無奈,更有些恐慌。
一組購房者 同期
1:本身看好了,就是那個價錢,但是過幾天又把價錢漲上去了。
2:房子越炒越高越炒越高,炒得我們賣了房子買不起房子了。
現在看來,經濟復蘇,並不是一個政策上簡單的目標,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復蘇的過程。
經濟學家 華生:資産價格的大起大落,它會對實體經濟反過來産生影響,對我們自己的收入預期,消費行為都會産生扭曲影響,所以資産價格的大起大落對經濟增長不利,對老百姓持續改善、提高生活水平不利。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 :你從一個心理預期很平常的,很平凡的這麼一種狀態,很穩定的狀態,突然之間變成一種不確定的狀態的話,對老百姓來講是一種巨大的心理的刺激。/如果這種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波動的頻度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那麼老百姓某個時期心理預期很高,某個時期心理預期又很差,很悲觀,這樣悲喜交加,最終的結果,老百姓就越來越傾向於什麼呢,投機。
毫無疑問,對於起起落落的市場供求規律,恐怕沒有人可以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才能讓市場的劇烈波動逐漸平緩?如何才能讓每一個普通公眾對未來都有穩定而且可以承受的預期?如何才能保護人們不需要再為市場的波動付出巨大的代價?在2009年經濟調控的關鍵時刻,這一點顯然尤其重要。因為一個健康的經濟,首先就一定是個讓百姓有信心的經濟。
主持人:數據很好看,大家很開心,但是好看的數據也提出兩個大問題。第一,對國內經濟冷熱的判斷更加複雜,這道題越來越難答,還不能答錯。第二,國外的復蘇狀況依然不樂觀,依然在冷風之中,那麼我們的開心能持續多久?是被國外的冷重新帶冷,還是帶著世界慢慢熱起來,這樣的問題恐怕現在誰都無法給出答案。但是無論國內國外,對這次金融危機判斷都拿百年一遇來説事,既然是百年一遇,更謹慎一點總沒有錯,我們不一定要成為什麼救世英雄,但避免犯判斷性的錯誤卻的確是應該做到的,相信不會這樣。
人物回顧:
陳同海:一審死緩
本週,備受關注的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受賄案一審宣判。經審理查明,從1999年至2007年,陳同海受賄金額約合人民幣近2億元,不僅受賄數額巨大,這位陳總經理在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也讓人吃驚,與某公司商談40分鐘,就決定出資2億元入股,對某賽事贊助8億元,竟然沒有經過董事會討論決定;而這位陳總,平均每天的職務消費,更是高達4萬元,對此,陳同海説:“每月交際一兩百萬算什麼,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本週,受賄罪,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這就是陳同海得到的一審判決。
閻政平:拋磚引“玉”?
“我承認這是違法,但有別的辦法嗎?”蘭州74歲退休教師閻政平,因自己和眾多行人的生命在斑馬線上得不到保障,決定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心中積聚的情緒。本週,這位手持磚頭連砸30多輛闖紅燈違章車的老人,所作所為也引發了一場全社會的激烈爭論。本週四,蘭州交警部門公開回應,將通過加派警力、增設抓拍、監控等措施,讓斑馬線真正成為平安線。拋磚真能引玉嗎?希望這位老人的極端行為,能促進蘭州交通秩序的改善,但他手中的磚塊,卻不應成為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
范振宗、許榮淑:順應潮流
“連看看都不行?又不是洪水猛獸。”本週,帶隊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台灣民進黨元老范振宗、許榮淑,在承受著自家政黨施加的巨大壓力。前幾次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民進黨一方面污衊共産黨“統戰”、另一方面指責國民黨“賣臺”。這次自己人要來,不但一直在給范振宗打電話勸回,甚至黨內還通過了建議將兩人開除黨籍的提案。而在參加兩天論壇後,范振宗和許榮淑更多的則是感慨,“國民黨改變了,大陸也改變了,民進黨如果一成不變,會被潮流淹沒。”
萬金剛:城市守護者
本週,烏魯木齊在恢復平靜,而這場送別,卻令人心潮難平。“七.五”事件,武警烏魯木齊市十二中隊中隊長萬金剛,帶領8名戰士與公安特警一起對鬧事人群進行勸阻,面對暴徒從四週用石頭、磚塊的猛烈攻擊,萬金剛和戰士們始終保持克制,堅持依法處置、文明執法。在搶救被暴徒打傷的戰友時,3名暴徒從萬金剛身後突然用石頭猛擊他頭部,萬金剛最終因傷勢過重不幸犧牲。本週五,戰友、親人以及無數普通民眾,在淚光中為英雄送行。
點擊回顧視頻>>>
主持人:這一週的好幾個人都似乎與一個關鍵詞有關,那就是堅持。蘭州老漢明明是一個違法的行為,他自己也清楚,但他依然堅持自己不為此後悔。我想我們都知道闖紅燈不好,併為此氣憤,但更該堅持一個底線,那就是一切得建立在守法的基礎上。范振宗、許榮淑作為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民進黨代表,雖然出發之前接到禁止登陸令,但他們依然堅持參會,我相信就如同臺辦王毅主任所説,歷史將會證明他們的堅持是正確的。好,接下來走進《新聞週刊》選出的本週人物,他們的堅持讓我們感動並興奮,在礦井下被困25天后,他們獲救。
本週人物 奇跡生還
7月12日 中午11點20分
距離晴隆縣新橋煤礦“6.17”透水事故發生25天
救援人員 李興維:我看到燈亮過後,我就叫我們的工人,我説我們的人馬上下去,/然後我説你家裏哪的,他説是河南的,我説其他人還有的嗎,他説沒的。
救援人員 屠定平:我把他背下來的時候他一直喊渴,跟我要水喝,就可以看到肋骨是露出來的,就是餓的原因。
7月13日
三名獲救礦工被轉運至貴陽接受治療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生:由於長期在黑暗、潮濕,還有恐懼、饑餓的情況下,他的皮下脂肪已經消耗殆盡,有肌肉的萎縮,有比較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的紊亂,有腎功能一定程度的障礙。
25天,整整604個小時,在“6 17貴州新橋煤礦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3名河南籍礦工——趙衛星、王圈傑、王礦委,在沒有任何食物來源的情況下一直堅持到獲救一刻,創造了挑戰生命極限的奇跡。當救援隊員發現他們時,獲救礦工王礦偉無聲地哭了,卻因為嚴重脫水而沒有了淚水,而三個以前130斤左右的漢子,體重都只剩下不足80斤。但他們升井時神智清醒並能進行簡單對話,其頑強的生命力令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
記者:你們這幾天在下面是怎麼過的?
獲救礦工 王圈傑::我們就喝水。我們也沒啥吃的。
記者:你們三個之間是互相鼓勵的?
獲救礦工 王圈傑:(點頭)
記者:在下面怎麼想的?
獲救礦工 王圈傑: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救我們出來的。
2009年6月17日早上8點 貴州省晴隆縣新橋煤礦發生透水事故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後王藝明教授(電話採訪):發生這種透水事件之後,他們三個人往上面跑,就跑到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那個時候他們就有一些恐懼心理,當時就想到會不會活著出去,然後這個時候,其實他的動力就是到處尋找出路,找看看有沒有什麼洞,大概有四個小時之後,水就慢慢減小了,那麼他們求生的慾望也就更強烈了。
如今在貴州醫學院附屬醫院ICU病房接受治療的三名獲救礦工,在他們對心理醫生斷斷續續的講述中,我們也開始知道,25天來,在險象環生的百米井下,在那個高不足1.7米麵積僅四平米的平臺上,三名礦友如何突破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極限,又經歷了怎樣的井下生存和心理考驗?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後王藝明教授(電話採訪):下邊有一個大井架的一些木料,木料上面有一些樹皮,他就吃那個樹皮,吃完兩天之後消化不了,他就不吃了,不吃了他就靠飲用巷道頂端滲漏的水來維持生命。我説那你們後來餓不餓,他説我們後來,第五天之後,饑餓感就消失了,他們每天就是接水、喝水,其餘時間我説你們幹什麼,睡覺,他説保存體力,他説我們很少説話,但是就是一旦要説話都是鼓勵的話。
新橋煤礦透水事故發生後,由於礦主瞞報延誤了時間,加上事發地偏遠道路多為山路,以及強雷電、大暴雨等因素,當第一批救援人員趕到時,距事故發生已整整一天。而當三名遇險礦工在井下堅信會等來救援的時候,井外搜救工作已經艱難展開,而且從開始之後,20多天來從來沒有停止過。
點擊回顧視頻>>>
搶險指揮部副指揮長 陳晴:我們進入搶險以來,我們已經遇到了六次大暴雨的雷雨天氣,由於我們這個礦它地處偏遠,屬於電網的末端,由於天氣打雷,就會影響到我們的供電系統,所以説我們在這次搶險過程中,每前進一步都是困難重重的。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後王藝明教授(電話採訪):這個時候他們身邊有的一個東西就是有一個電子錶,還有幾盞礦燈。他在什麼情況下用呢,比如説他聽到出水聲音,可能他就下去看一下,燈就亮一下,聽到風吹的聲音,他就想是不是救援了,他們就開一下,亮一下,相當於給救援的人發信號。等待救援大概有15天之後,電子錶就沒有電了。他們就一天天的就是猜測。後來出來之後,我問他們,你們估計到大概有多少天,他説我們估計有30多天了。
有了岩壁的滲透水,以及救援隊從通風口輸送的空氣,三名礦工決定平靜等待。一個電子錶,三盞礦燈,成了他們唯一擁有的求生物件。原本只能使用10多個小時的礦燈,最終卻堅持了25天,燈光雖然微弱,卻是他們發出的強烈生命信號,救援人員也正是通過深井中的一縷微弱亮光發現了他們。而在電子錶都停止了走動之後,又是什麼樣強烈的求生慾望,讓三名礦工的生命在井下依然延續?
獲救礦工王礦偉妻子 梁玉婷(電話採訪):當時我們也是想他們的希望非常渺茫,當時當地政府打電話來告訴我們説他們平安的上來的時候,我們也是非常激動,在這裡大哭了一場,如果不是人家當地政府盡力的挽救他們,可能他們就沒有第二次生命的機會了。
三名礦工的絕處逢生,也讓他們的親屬在20多天的漫長等待中,經歷了人間的大悲大喜。礦難發生後第三天,三名礦工的親屬就結伴從老家河南汝陽趕到事發地,並被當地政府安置在距事發煤礦5公里外的一個招待所裏。
獲救礦工王礦偉妻子 梁玉婷(電話採訪):19號下午我得到消息,當時心裏覺得非常的悲痛,因為我們全家,還有兩個小孩,全靠他一個人來維持這個家。
獲救礦工王礦偉今年36歲,有一個12歲的女兒,和5歲的兒子,以及年邁的雙親。而另外兩名礦友王圈傑、趙衛星和他年齡相倣,家庭狀況相似,並且同為河南汝陽縣城關鎮河西村人。幾年前,他們一共7名同鄉從河西村一起來到貴州這家煤礦務工,由於另外4人當日並未下井,所以才逃過一劫。
獲救礦工王礦偉妻子 梁玉婷(電話採訪):他做礦工做十幾年了吧。我們那個縣是貧困縣,我們那個山區土地薄弱,每年就沒有多少余糧,全是靠他們出來打工來維持家用。以前也擔心過,但是他沒有什麼技術,他從事這個礦工,工資可能比較高一點。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後王藝明教授(電話採訪):三個人平常關係都非常好,非常密切.。他們聽到有水聲,他們想著可能是政府在救援他們,/所以他們就抱著這種信念,還有強烈的求生的慾望,還有對家裏面人的牽掛。他們想如果他們完了,他們整個家就完了,這是他們的原話。其中的那個王圈傑,我覺得他心理素質最好,他就是非常樂觀,他當時跟我講了,他説他認為他那個體質出來只要喝兩碗稀飯就好了。
2009年7月17日 貴州醫學院附屬醫院ICU病房
礦工與醫生交談
雖然身體仍然十分虛弱,但三名獲救礦工的胃腸功能正在逐漸恢復,醫院預計下週一可能脫離危險。對於這三名遠赴他鄉挖煤養家的河南同鄉來説,他們在井下的守望相助和頑強求生讓所有人為之感動和驚嘆。來自家鄉的慰問團赴貴州看望了礦工家屬並送來慰問金,而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則承擔了他們所有的治療費用。而對於未來,趙衛星、王圈傑、王礦委都説,短期內他們不想再下井挖煤,但對以後的生活來源卻感到擔憂。因為他們的肩上,還會重新擔起生活的重擔。
鄭智化《老幺的故事》
黑色的煤渣 白色的霧
阿爸在坑裏不斷地挖
養活我們這一家
嬌縱的老幺倔強的我
命運是什麼我不懂
都市才有我的夢... ...
主持人: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是什麼讓三名礦工得以堅持下來,並創造了奇跡。但同時我們別忘了另一個堅持的可貴,那就是井外救援隊伍長達25天,但絕不放棄的營救。井下與井上的共同堅持,才是這604個小時生命奇跡誕生的真正原因。謝謝這不放棄救援的行動背後,所深深藏著的對生命的尊重。
主持人:杭州飆車撞死人案發生之後,如何減少城市當中的飆車行為成為人們關注的事。本週看到一張照片是北京交警給汽車貼上了一個幽默的卡通車貼,上面不是禁止超速等字眼,而是“NO飆車 我很低調”。顯然這是一個很時尚、也很符合年輕車主語言習慣的提醒語。北京崇文交通支隊製作了兩萬多個這樣的車貼,發放完畢之後還將繼續製作,但願這樣有人情味的車貼不僅讓人會心一笑,還能真正起到勸阻的作用。好,接下來咱們看看本週還有其它哪些特寫。
點擊回顧視頻>>>
相約而去 大雨中的八寶山
7月17日,北京,很多人冒著雨,要特意趕來送別一位93歲的老人。他們當中,有同事、親友、學生,更多的則是慕名而來。兩天后,另一位老人的告別儀式,也將在這裡舉行。
七月十一日的淩晨4點半,任繼愈先生在北京醫院逝世,4個小時後,季羨林先生也在北京301醫院離世。對學術界、文化界乃至整個華人社會來説,兩位老先生在同一天離去,算是一個大事件。幾天來,在國家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前來悼念的人很多,而更多的,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來表達自己對兩位大師的敬意。
群眾:懷念兩位老人的採訪
兩個老人,季羨林比任繼愈大了5歲;而兩位在同一天離去的大師,也劃出了兩條極為精彩而相似的人生軌跡。他們都出生在山東,相繼到北京求學,一個在清華,一個在北大。後來,他們又同在北大任教,兩個人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做出了傑出貢獻,堪稱“泰山北斗”。任先生作為我國宗教研究的開拓者、著名哲學家、《中華大典》的主編,他所著的《中國哲學史》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是中國高等學府的權威教材;而季先生更是精通十二國語言,在語言學、歷史學、佛教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一生著文超千萬字,是中國東方學的大家。
任老:我喜歡學生,教書多年了,我喜歡學生。
季老:我生活的第一需要就是工作,不停地工作,不寫不行。
或許,大多數人並不了解兩位先生具體的研究內容,大家更為熟知和敬重的,則是兩個人 “著作等身”之外的那份人文精神的象徵。任先生的學術地位令人仰慕,但他卻以“不赴宴、不過生日、不出全集”的“三不主義”,幾乎謝絕了外界給他的所有榮譽。而季先生,也在晚年堅決推掉了 “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這三樣榮譽,他還曾説:“我不是搞中國文化的,更不是搞哲學的。毛主席最推重任繼愈。説中國文化、中國哲學,你們最好去找任先生。説我是國學大師,是外行話。”兩位先生的低調和謙遜,也是他們除學識之外能被稱為大師的最好注解。
季老:我做人的標準是樸實、真實,不耍花腔,不愁衣服不好看啊,吃的不好啊,人活著不是為了穿衣吃飯的
任老:因為科學這個真理,他就是很平凡的他就是真理,太稀奇古怪的,太新奇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就是很樸素,很平凡,大實話,往往是這樣的。
各地紀念兩位先生
或許,除了他們過人的學識,兩位老人給我們留下的更為珍貴的,就是對真理的追求。樸實、真實,平凡、樸素,儘管他們生前不曾應許,甚至公開拒絕過諸如 “大師”、“國寶”等頭銜,但是,今天,當人們依舊以這些頭銜來送別他們時,沒有浮躁、沒有擾攘,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與合理,這是我們存于內心的敬意。於是,在一篇又一篇紀念兩位老人的文章中,我們也願意與大家分享這樣的文字:“如果季先生獨駕鶴西去,堪為他撰寫墓誌銘的,大概是任繼愈先生;而如果獨獨任先生故去,其墓誌銘由長他5歲的季先生來做,也再恰切不過。然而事實是,二位先生在同一天辭世。”或許,在兩段精彩的生命旅程中,在共同對於真理的探詢中,2009年7月11日,兩個老人的相約離去,才是他們最好的墓誌銘。
季老:現在年輕人出國下海,我不反對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文化的事情,還是需要有人去坐冷板凳的。
任老:我們也是借前人栽過的樹底下我們乘過涼,也希望栽一點樹給後人乘涼,我們也要給後人留下點兒才行,這樣的話社會才不斷地在前進,文化才不斷地在積累。
主持人:好了,下周的事咱們下周再聊,《新聞週刊》,祝您週末愉快。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