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視頻
這是一個戲劇化的冬天,當世界各國的人們雲集哥本哈根,為全球氣候變暖,向各國政要表達他們的建議、哀傷甚至憤怒時,北半球的大部分國家卻迎來了一個罕見的寒冬。30年不遇的寒流致使英國數千所學校停課。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部分地區氣溫跌至零下20攝氏度,積雪厚度近1米。
暴雪寒潮災害性天氣在我國華北地區同樣勢力不減。石家莊遭遇了1955年以來最大降雪,積雪厚度達48厘米。去年的11月1日,北京迎來22年來最早的降雪。1月3日,一場持續24小時的大雪,使得“極端天氣全市停課令”首次以政府的名義發佈。今年1月,北京的降雪量是往年的將近五倍,也是歷史極值的兩倍多。創下1951年來降雪量和積雪深度的新記錄。
暴雪更是使得內蒙、新疆陷入到幾十年未遇的災害當中。而就在人們的眼前瀰漫著狂風暴雪的時候,在我國東北部的渤海灣,海冰正在悄悄生成。
其實,生活在渤海沿岸的人們知道,每年這片茫茫的海域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冰情,只是今年它來得早了些。2009年11月中旬,當渤海灣的初生冰開始生成的時候,人們沒有預料到未來一個多月,它的發展竟然如此迅速。
昔日波浪翻騰的海洋成了一座巨大的冰場。
劉煜(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首席預報員):我覺得就是作為內陸地區,一般他們好像不了解海冰,或者説他們好多人不知道海裏結冰。中國近海,他們認為是不會結冰的。我遇到過好多這種情況。
記者:普通人的概念當中好像覺得海水不是鹹的嗎?怎麼會結冰呢?
江崇波(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 副主任):對,它也會有冰點的。它達到零下一點五度左右的時候,到這麼一個幅度的時候,它也會結冰。
解説:大海結冰,在很多生活在內地的人聽來還是一件新鮮事,而位於我國東北部的渤海灣,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卻極易産生冰凍。渤海三面被陸地環繞,從陸地排出的水匯聚到這裡後,和海洋的水體交換受到極大的影響,也就造成了這裡海水鹽度相對較底,冬季易生成冰凍。其次,大陸架的延伸,使渤海的水位相對較淺,平均水深在18米左右,在許多入海口,水深更是只有幾米。遭遇到今年冬天這場席捲整個北半球的寒冷天氣,給渤海灣的冰凍發生創造了更有利的時機。
劉煜:1月開始,我們在北京也都能感覺到,就是一直就是很冷,很冷,基本上還沒有回暖。比如説我給你舉個數字吧,就是説我們海洋局有些海洋站,在渤海沿岸,像營口站附近,它那個日平均氣溫,就在12月中旬到1月上旬這一段,它比常年偏低了5度,這個是非常明顯的。
解説:異常寒冷的氣候,帶來了渤海灣冰情的急速變化。從2009年11月中旬,渤海灣初冰發生開始,在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衛星遙感圖象上,我們清楚地看到:海冰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
2010年1月19日 青島
江崇波:1月4號至8號開始,這段時間這次冷空氣比較強,強度比較強。另外,這次冷空氣最大的一個特點它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解説:也正是1月3日降臨的這股冷空氣,造成了我國華北又一次普降大雪,而渤海地區的日最低氣溫也下降為零下16.6度,比常年同期偏低了6.6度 ,持續的低溫讓海冰的凍結愈演愈烈。
江崇波:就是海冰它有特點,什麼天氣比較有利呢?就是説一次冷空氣,看上去不是很強,但是它持續的時間特別長,這種天氣過程對海冰的發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記者:那3號這次寒潮,它的氣溫降得很低嗎當時?
江崇波:對,水溫降3.5度。
解説:氣象資料顯示,渤海地區的低溫從1月3日開始持續了近十天。冷空氣到來兩三天后,遼東灣的海冰外沿線從原來的33海裏一下增加到71海裏。
點擊觀看視頻
同期:這是今天上午,可見光衛星觀測到的渤海和黃海北部的,海冰分佈情況,根據這張探測區域裏面海冰分佈面積,我們統計的是將近33000平方公里,黃海北部的封凍面積大概是5400平方公里。
下面由國家預報中心海冰組發表會商意見。
近期的海冰的實況,今天(1月19日),遼東灣是70海裏,然後渤海灣是20,萊州灣30海裏。
解説:隨著冰情的日益嚴重,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始了每日一次的海冰會商。2010年1月12日,在會同北海預報中心、遼寧、河北、天津等省市的海洋部門會商之後,發佈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個海冰警報。
同期:目前在渤海上,海冰的面積大約是3萬平方公里達到了衛星監測以來歷史同期的最大值。
解説:但是就在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佈海冰警報後的一個星期,氣溫開始出現回升,在渤海灣南部的海邊,冰面出現鬆動跡象。今年的海冰發展是否到此就結束了呢?
同期:後天白天在渤海、黃海的北部和中部海域都會有九級大風,陣風十到十一級。
中央氣象臺今天十點繼續發佈寒潮橙色警報。
今天一股強冷空氣的到來,海上大風使漂浮的海冰對海上設施和近海作業帶來了新的隱患。
北方冷空氣也將再次南下侵襲島城,目前秦皇島港因為港口冰凍停航。
解説:2010年1月20日,又一輪強冷空氣降臨我國北方,僅僅三天后,渤海海冰的分佈已超過總面積的一半,達到51%,萊州灣的海冰外緣線離岸已達46海裏,達到四十年來最大值,甚至青島膠州灣也出現了罕見的結冰現象。新一輪的冷空氣活動會讓渤海的冰情發生怎樣的變化?三十年一遇的海冰究竟對渤海沿岸帶來怎樣的影響?《新聞調查》記者沿山東海岸線展開了調查。
解説:在新一輪冷空氣降臨的當天,我們驅車前往萊州灣,一大早天開始下小雨,並伴有四、五級的風,越往海邊走,風力越大,雨也漸漸變成了冰淩。上午10點半,在抵達昌邑的海岸時,已經是狂風大作,人在戶外站立都有困難。
記者:今天下午來的這個寒流已經到了是嗎?
葉林(濰坊市海洋與漁業局 副局長):對,已經影響到濰坊昌邑的萊州灣。
記者:我看這邊的冰好像化了一些,是不是前幾天?
葉林:它是這樣的,16號吧,氣溫有所回升,有部分的冰它是鬆動了。
解説:根據海洋部門的測量,這裡的冰層厚度已經達到40公分厚,有些地方的堆積冰甚至超過1米。在岸邊望過去,海面覆蓋的冰蓋一眼望不到頭。濰坊海洋部門介紹,這片灘塗海域,海水的深度很淺。
記者:是本來這個條件是適合於養殖。
葉林:對,非常適合。而且歷來就是天然的灘塗貝類養殖,非常好的場所。
解説:這連片的灘塗原本是很多養殖戶致富的好地方,每到春節前,也正是貝類收穫的季節今年,突如起來的海冰給他們帶來的損失究竟怎樣呢,我們向一個扇貝的養殖戶進行了了解。
養殖戶:這幾年根本沒有那麼冷,今年突然的。
記者:突然的?
養殖戶:突然的,收著收著就來了天氣。
記者:正收的時候?
養殖戶:正收的,收了一半了。
點擊觀看視頻
解説:老李一家今年養了1萬多籠的扇貝,月初就聽説了寒潮的消息。但是,從養殖區到賣貨的港口,每天收扇貝的船隻能跑一個來回。
記者:當時有沒有想讓別人幫幫你們?
養殖戶:找兩個船幫忙,凍的很厲害,直接動不了了。要不的話,再有個3、4天就收完了,好天。
記者:就沒搶過這個天氣?
養殖戶:對,就沒搶過這個天氣。
解説:海冰在幾天之內快速形成,普通的漁船不敢去撞厚厚的浮冰。
記者:這損失有多少呀?
養殖戶:一籠就60塊錢吧,40來萬。
記者:40來萬。
解説:像老李一家這樣情況的在萊州灣沿岸非常普遍,僅僅是半個月的功夫,市場的反應已經顯現。
記者:最近這一個月怎麼樣啊?
濰坊市南下河水産蔬菜批發市場商戶:你一冷,船出不去,也打不進來。
記者:能差多少啊比原來?
濰坊市南下河水産蔬菜批發市場商戶:原來啊,現在你説這有貨,明天就不知有貨沒有貨了。
記者:那現在這個價格呢?
濰坊市南下河水産蔬菜批發市場商戶:價格現在也浮動,漲。
記者:漲,大概比如説漲多少,每一個?
濰坊市南下河水産蔬菜批發市場商戶:這個毛蛤現在賣七塊五、七塊錢,原來賣五塊錢。
解説:王祥增是一個水産批發商,供應著濰坊的20幾家超市,他告訴我們目前市場上的海産品平均上漲了30%的幅度。
王祥增(濰坊市南下河水産蔬菜批發市場 批發商):打電話的多的是,都死了、凍死了。這個凍死了,很多的。
記者:比如説你現在的貨源呢?
王祥增:咱們渤海灣的貨源很少很少,南方那邊多點。現在就是江蘇那一帶的,那一帶過來的貨比較多。
解説:貝類的耐寒溫度在四度左後,近一個月來,渤海的氣溫超過了它們的生存極限。
2010年1月23日 濱州沾化
李金峰(山東沾化縣漁業技術推廣站 站長):海面結冰之後,氣溫越低,也就是説它的條件越不適合,它潛入得越深,它有種自我保護的習性。今年從去年的12月份以來,今年的嚴寒天氣一個是降溫幅度大;再一個是來的突然。所以説貝類潛入的深度不夠,突然降溫達到它的極限溫度以後,造成大批的死亡。
解説: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由於貝類的生長週期較長,海冰所影響的還不僅僅是今年的海産市場。
記者:像這個貝類生長期大概是多長?
李金峰:像文蛤,文蛤的生長期,一般在兩年到三年。
記者:這麼長啊。
李金峰:對,魚蟶的生長期,這一個它的生長年輪,第一年的;第二年的;第三年的;這是第四年的。
記者:四年才長這麼大。
李金峰:四年才長這麼大,正常年份的時候,他就放當年的苗就行了,每年都放,所以每年都捕,每年都放,每年都捕。我今年放小苗,要等到四年以後捕,我今年捕的成品是我四年之前放的苗。像今年這個特殊的天氣,越是小苗,它的耐低溫能力越差,死亡率越高。
記者:那就等於就是缺了一年?斷了一年檔。
李金峰:斷層了,就斷層了。
點擊觀看視頻
解説:每年夏季是國家法定的休漁期,冬季恰是漁民最關鍵的捕魚期,正常作業的時候。一條船一天收入能到一萬五千元左右。
一月初,老于和其它兩百多條捕魚船在秦皇島港躲避寒潮後,準備返航的時候,卻發現海冰封了回家的航道。
老于:我們往回跑的時候,跑到你們那個黃河口那個地方就開始封凍了,到我們這個地方有30海裏,現在都結成冰了。
記者:那怎麼辦呢?
老于:船多了,我們因為是鋼殼船能拱使勁拱,加足馬力,拱不動再倒,倒倒再拱。我們大夥一起,一條兩條不好辦,必須要船多了,三十條、四十條一塊來拱。
記者:當時三十海裏花了多長時間?
老于:四個多小時。
解説:老于和幾十條船就這樣硬是破冰返回了港口,但隨即,漁船也被牢牢凍住。而當時一同外出的還有兩百多條船至今困在秦皇島港無法回家。
老于:現在就是一句話,就是耽誤生産。
記者:除了耽誤生産,是不是還得有消耗在那面?
老于:消耗。一個船上十個人吃喝拉撒什麼東西,你還得管人員工資吧。
解説:目前,有關海冰造成的災情還在統計中,僅僅在山東省,漁業受災人口就達到十萬,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達到22億。
對於許多生活在內陸的人,今年是第一次聽説海冰現象,而實際上,在我國北方海域,海冰幾乎每年都在不同程度的發生著。據統計,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渤海共出現重冰年份4次,分別是1957年,1968年,1969年和1977年。發生在1968年底至1969年初的渤海冰封更是歷史罕見。
1968年12月中旬,到1969年3月上旬的三個月期間,北方來的寒流和冷空氣,侵襲渤海地區達23次之多,渤海海域的溫度迅速降低。強度八九級的東北風連續刮了六天,異常強大的寒流使遼東彎、萊州灣的冰層相繼達到20至30厘米。
張啟文(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專家):1969年是有記錄以來,沒有記錄都應該是,它是最大的一次冰封,整個從渤海海峽那個地方封到(岸邊)那個地方。
解説:往年渤海多西風,一些碎冰會被風吹到渤海中央,或者吹出渤海灣,而69年在東北風的作用下,渤海東北部的遼東灣一時間好像成了一座巨大的造冰工廠,輸送大批的浮冰南下,天津港,大沽錨地成了遇險船隻的重災區。
二月開始,冷空氣再次侵入渤海,持續三四天的降溫,天津塘沽新港和大沽錨地的冰層厚度達到了40多厘米,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浮動的冰山, 大批船隻被困。突如其來的冰情讓天津航道局措手不及,所有的船隻都投入破冰,儘管是晝夜不停,但還是滿足不了受困船隻的需求。
就在受困船隻焦急等待救援的時候,氣象臺接連發出的大風降溫警報,將更多的人推到了絕望的邊緣。這輪寒潮的入侵,最終使冰封線迅速東擴,老鐵山水道附近的最後一片海域封凍。
原本參與破冰的船隻也被凍在了海面上。一種恐慌的情緒在渤海上空蔓延開來。
事態嚴重,天津向中央政府上報災情,請求援助。災情報告,求援報告和各種指示批示幾乎同時在塘沽、天津、北京之間飛快地傳遞,儘管當時中國海軍本身也沒有裝備專用的破冰船,北海艦隊還是遵從海軍司令部的命令,秘密派出了兩艘代號為海拖221號和海拖216的拖船。
點擊觀看視頻
1969年正處於文革時期,渤海大冰封的嚴重情況在國內沒有被宣傳報道,從中央到地方都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秘密出航的船員多日未返導致謠言四起 ,最後216拖船不得不派一個代表回去跟家屬們解釋清楚。這場風波才逐漸平息。
而惡劣的天氣似乎有意和人們作對,2月中旬開始,持續而強勁的東北風加上連降6場中到大雪,渤海冰封再次升級。渤海整塊冰的面一般都發展到30至40平方公里,最大的一塊目測約有70平方公里。
而巨大的冰排在洋流和風的作用下,威脅到剛剛建成兩年的海1井石油平臺和正在建設的海2井平臺。填滿了水泥、直徑近一米的兩根鋼管樁被海冰折斷了。油井平臺倒塌,讓中央震驚,周總理立即命令海陸空三軍對油井進行緊急救援,一場抗冰保油井的戰鬥再次升級。
在黃河口執行任務的濟南部隊工程兵攜帶炸藥包,連夜空降天津,正在援救海上船隻的北海艦隊216船和天津航道局海建號也奉命趕往海2井平臺。
但是,渤海上一排一排的大冰流隨著狂風和海潮橫衝直撞,經過一個白天的艱難行進,救援船才把搶險隊送上了前來支援的216船上,而這時他們距海2井平臺還有7海裏。突然七八級的東北風,加上大雪鋪天蓋地,高達兩米以上的冰山一下子從海裏鑽了出來,216船寸步難行。
從塘沽新港到海2井平臺,平常一個半小時的航程走這次卻走了33個小時以上。可是,幾天后,天氣再次突變,氣溫急劇下降,九級大風攜帶著幾百平方米的巨大冰排兇狠地向海2井剩下的兩個平臺壓來。海冰達到每小時1.8海裏的流速,並與風向達成一致。海冰再次顯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切割力,將兩個平臺的10根直徑近1米的鋼管樁切斷,經過十多天加固的兩個平臺轟然倒塌。
直到1969年的4月1日,人們才終於盼來了渤海的終冰期,它比往年遲到了40天,1969年的大冰封給渤海歷史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一次回憶。
一般公眾對發生在四十年前的這場渤海冰封知之甚少,人們對海冰威力更多的認識來自上個世紀初一艘巨輪“泰坦尼克”的沉沒。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郵輪,全長約269.06米,排水量達到66000噸,擁有2層船底和16個水密隔艙,即使4個水密艙進水也完全可以保持漂浮狀態。但是在1912年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首航途中,在北大西洋,由於躲避不及時撞上冰山。漂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山,受風力和洋流作用而産生的運動,其推力巨大,導致船體、船底受損嚴重,海水涌進水密艙,泰坦尼克號最終沉沒,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
而海冰帶來的險情在今年的渤海也在上演 ,就在1月13日的上午,濰坊港北部海域的14海裏處 ,一艘浙江台州的油輪,因受海冰的擠壓撞擊,兩處壓載倉破損進水, 經過多個部門的全力搶救才成功脫險。
記者:海冰對船體擠壓的力度都會很大,這又是什麼原因?
江崇波:對,當海冰達到一定的強度之後,當海冰的溫度,水溫降得非常低,海冰的溫度也降得非常低的時候,會有比較大的脹壓力。如果它冰溫降得很低的話,它也是非常堅硬的。1969年冰封的時候,當時船被冰封在裏面,為了解救船,空軍用炸藥去炸冰,結果大概有60厘米厚的冰,用了3噸多炸藥炸也沒炸開。
解説:1969年特大渤海冰封發生後,我國開始重視對渤海灣冰情的檢測預報工作。70年代開始,每年冬季國家海洋局都要派出科考船舶,對渤海灣海冰進行科學調查,了解海冰形成狀態、發生發展特點,為海冰的預報和防災減災工作做科學指導。而在這些科學工作者的鏡頭下,那些似乎冰冷凶險的海冰卻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海冰從初生到發展,形態會發生各種奇異的變化。初生的海冰,由海水直接凍結或雪降至低溫海面而成。在陽光照射下,海面上仿佛浮動著一層厚厚的油脂。而進一步凍結則會變成冰皮,厚度一般在5厘米左右的冰皮晶瑩剔透,像一塊塊平整但又碎裂的玻璃浮在海面上。冰皮碰撞加厚,進一步凍結,就成了眼前這些美麗的蓮葉冰。而灰冰、白冰則是海冰進一步發展後的狀態。那麼海冰的出現可以預測嗎?
劉煜:海冰是可以預測,像我們每年冬季從11月20幾號開始,就發佈年展望,包括各種月預報、旬預報、周預報等等,做不同時次的海冰預報,現在做海冰警報每天都要發佈。
解説:對海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逐年積累, 但是隨著近些年氣候逐漸轉暖,海冰似乎淡出了普通公眾的視野。每年冬季,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都要發佈海冰預報,海冰預報面向公眾,更重要則是面對渤海灣地區進行各种經濟活動的部門。時光進入到21世紀,今天的渤海灣已經遠非六十年代末那個封閉清冷的海域,它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環渤海經濟區。在1969渤海冰封發生四十年後的今天,當又一場嚴重的海冰襲來的時候,渤海灣將面臨怎樣的考驗呢?
點擊觀看視頻
解説:今年的渤海冰情出現後,國家海洋局派出了兩路調查組分別沿山東、天津、河北一線及遼寧一線進行調查。
2010年1月18日 天津塘沽
同期:非常感謝大家今天來參加這個座談會,這次來更多是了解情況,聽取大家的意見,做好海冰災害的應對工作。
天津港在燈塔附近,發現了三處浮標移位。
現場的作業已經很困難了,總部今天在北京開的已經上升到中海油最高的一個緊急和戰備狀態。
記者:這次海洋局派出了兩個調查組,你們匯總的結果是個什麼狀況?
林山青(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 司長):從目前對海上影響的情況看,主要影響的是交通業、養殖業、海上油氣勘探;再一個是海上的施工,它帶來的是一系列的影響,不僅僅是海冰自身的一個影響,它是對整個經濟鏈條的一個影響。
解説:1月21日上午,我們到達濰坊的森達美港,碼頭上赫然躺著兩塊巨大的冰塊。
記者:這個冰是從哪兒來的?
張其新(濰坊市森達美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這個冰是昨天下午因為大風,大風也趕上大潮,海上的浮冰隨著潮水推到這兒的。
解説:海冰出現之後,濰坊港封港了五天,即使是前兩天氣溫回升,目前每天可以靠港的船隻也只能是4到5條,比正常時候減少了一半還多。港口外的錨地滯留了大量的貨船。
張其新:好多貨主都很著急,因為從港口往外出的有鹽,南方的化工企業都用這個鹽,廠家都急用這個原料,船就拉不出去,都在錨地裏進不來港,十幾天了。
記者:他們的補給啊什麼的?
張其新:有的船補給就很緊張了,糧、食品、水都比較緊張。
解説:目前,海洋運輸是最經濟的運輸手段,港口受阻帶動的是一個經濟鏈條的反應,在濰坊港的碼頭,我們碰到了一個電廠的供應商,運送原煤的船剛剛靠岸,在苦苦等待了一週之後,他終於可以暫時松一口氣。
電廠供應商:從(1月)中旬這個時間,用煤就非常緊張,從那時候用煤就非常緊張。
記者:您説緊張是什麼概念?
電廠供應商:現在電廠用煤只有三天的。
解説:按照正常的排隊順序,他們的運煤船要一個星期之後才能靠港,他們是帶著當地政府的介紹信到港口協調提前進港的,因為電廠保障的是三萬居民的供暖供電。而下一步,他們還要考慮繞遠停泊其他港口或者鐵路運輸。
記者:比如説轉其他的港口,這個成本增加的話,你們會把這個成本怎麼辦呢?
電廠供應商:我們就不算成本了,先保住電煤的供應再説吧。
解説:濰坊港的狀況並非個例,萊州、龍口等港口也曾出現了封港的情況,即使是水域較深的天津、秦皇島等港口,運輸效率也大大降低。那麼,此次海冰對海上油氣田的影響怎樣呢?我們繼續向北,趕往位於東營市的勝利油田調查。
張煜(中石化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 副總經理):現在我們的開發單位,一共有四家、五家。那麼牽涉到它的灘海地區的油水井,應該是2000多口井。
記者:佔到了整個油田的大概是什麼比例?
張煜:佔到我們開井數的10%以上。
點擊觀看視頻
解説:從1月初開始,勝利油田所有的海上管線施工、鑽井、電纜鋪設等工作都已停止。 我們前往受災最重的河口採油廠一礦四隊,這裡距離東營市還有近一百公里,海拔高度只有近0.8米,是一個開放式的採油區。1月2日的淩晨四點,大風裹挾著海冰推倒了20幾根電線桿。
張樹勇(勝利油田河口採油廠一礦四隊 指導員):因為我們這有好幾條線路,好幾個電網線路,它分成不同的線路,如果哪一條線路的哪個線桿倒塌了以後,對這條線路整個能夠引起這條線路的油井的跳停。
記者:大概是多少油井受到損失?
張樹勇:一共200多口油水井,停産了近100來口。
記者:就是在這個圖上,這個紅點的,當時停了有一半。
張樹勇:對,停了有一半。
解説:採油隊立刻出動隊伍搶險,現場的景象讓他們吃驚不小。
張樹勇:整個公路上全是冰,調的推土機 挖溝機,然後大型的挖掘設備,然後上來把這個路給刨開,把冰淩推下去。
記者:比如説輸油管線有沒有受到影響?
張樹勇:輸油管線有受到影響,因為我們這邊是灘海生産區域,所有的生産設施都是在灘海裏頭,包括管線也都是在灘塗上,都在這個海灘子上。一有冰以後對管線的撞擊,也同樣産生撞擊,這個管線有被折斷的。
解説:每年,油田主要防範風暴潮地襲擊,海冰給油田造成如此嚴重的影響,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張隊長帶我們到達現場,海冰肆虐的痕跡,還可以清晰可見。
張樹勇:再往北邊這邊是海。
記者:那就等於當時那個海浪推著冰,是這麼來的是吧?
張樹勇:對,海浪推著冰,從北往南這個方向,往這邊推。你看桿子倒的方向,你看它這基墩,整個這塊冰淩把整個基墩,全部給掀起來、撅起來以後,把這個桿子線桿給推倒。
記者:像這一個電線桿大概多重?
張樹勇:一個電線桿得有兩噸多。
解説:當晚,有二十多跟電線桿被海冰推倒,停電造成油井無法作業,儘管工人連夜搶修,但是惡劣的天氣及海冰災害的複雜性讓搶修進行的異常艱苦。
張樹勇:現在主要是為了恢復這個井的生産正常再進行洗井作業。
記者:如果不洗是沒法運作的?
張樹勇:不洗這個井開不起來,不能保證正常生産。
記者:為什麼?
張樹勇:因為這個井,由於這邊由於受地層的影響,地質影響,它這邊井有可能出沙,泵卡了,它開不起來、開不正常然後只能通過洗井以後,把這個井的沙給沖洗出來以後,沖洗出來以後讓這個泵恢復正常生産。
解説:我們採訪的當天,天氣的能見度較好,能看到6公里以外的石油平臺,工人們告訴我們,那裏的工作也已經全部停止,人員已經全部撤離,這些建設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石油平臺,還是第一次經受如此嚴峻的海冰考驗。
點擊觀看視頻
記者:渤海海域最嚴重的一次海冰災害是在1969年,那個時候就曾經把石油平臺,沿海平面切斷過。現在對於你們油田來講,有什麼樣的措施能夠保證它不會出現那樣的情況發生嗎?
張煜:我們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安全標準。我們是按照50年一遇的這種標準來設計的,但是到目前的氣象資料來看,我們叫它40年一遇。但是後面的寒流再來,再有海冰的時候,它能發展到什麼程度,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資料能夠説明。
解説:目前,油田每天通過平臺上傳回的參數對平臺的狀況進行監控。
記者:那現在能夠通過監控設備,看到他們有沒有設備,有沒有什麼被損毀?
張煜:這個有,目前由於有一些設施,受到海風的一些影響、水的影響,可能在絕緣上也出現問題,可能還有少量的井,還有那麼六七口井目前還沒有恢復。
記者:那現在能夠去進行維修嗎?
張煜:現在還不行。
記者:還不行?
張煜:對。
記者:現在如果出現了這些故障,只能暫時擱置在那裏。
張煜:對,對。
解説:海冰災害發生後,油田採取了應急預案,包括對損毀設施的搶修,對裸露管道實施升溫減壓等措施。但是,這一預案自製定以來還是第一次投入使用,對相關工作的評估還在進行當中。30年不遇的海冰災害還在持續,如何應對就成為渤海沿岸最迫切的課題。
記者:我們也常常説,可能災害我們沒有辦法預防,但是目前我們是不是只能採取的措施,就是説把災害造成的這種損失會降到最低?那現在我們能怎麼辦呢?
林山青:現在作為政府部門也罷,老百姓也罷,我想我們更多的是要關注冰情的發展。根據不同的行業採取不同的措施,比方説是交通,對交通這塊冰情的發展,如果發展得嚴重的話,可能對港口的運營,多調集類似于破冰船這樣的拖輪,來保證航道的暢通;油氣勘探海上來説,預警預報提前告訴海上的生産企業,它會採取一些有針對性的一些措施,包括加強船隻的力量、破冰的力量。
解説:破冰,是我們在調查過程中聽到最多的聲音。但是,不要説漁民,即使是在一些大的港口,企業,也僅僅是在用馬力較大的拖輪作業,其破冰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記者:比如説現在整個渤海區域所謂的破冰船到底有多少?有數據嗎?
林山青:真正有破冰能力的只有兩條船。
記者:兩條。
林山青:對,在海軍,我了解的情況還是只有一艘能用,是1969年建造的,超期服役。在國家立項的這塊,應該説也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在北方地區,還是應該在國家的這個層面,在政府的層面應該保持這樣一支力量,要有一定數量的破冰船。
記者:可能也有人會説,海冰30年不遇,如果現在我們養這樣一支隊伍的話,過於浪費呢?
林山青:今後到底這次是30年一遇、今後是30年一遇、還是10年一遇、還是5年一遇,沒法預測,因為這種災害本身是預測的難度很大;再一個,我們建立這樣一支隊伍本身,它不僅僅是破冰,它是肩負著海上的調查任務,破冰任務和海上的其他的一些甚至維權任務,它可以同時兼顧多項職能,只是在造船的過程當中,它要區別於普通的船。
解説:另外,觀測站點的缺乏在這次海冰的應對當中也凸顯出來。
林山青:儘管現在我們用了多種手段,衛星、航空的遙感的手段,飛機天天在飛,包括雷達、包括岸站、包括船舶,但是我們感到做到局部的這些,精細化的這種預報,我覺得觀測的力量,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記者:那這個精細是指具體到什麼地方呢?
林山青:一個區域,一個小的區域。現在的辦法,我們只能是什麼讓大家不停地工作,應急這樣是可以的,但是做業務化的工作,長期這樣可能,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記者:從這兩天的天氣預報來看,冰情有所緩解,可能也不會到達1969年那樣一個渤海大冰封的一個狀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是不是一種僥倖?
林山青:現在的準備肯定是不足的。
點擊觀看視頻
記者:一些大的企業、港口來説,他們可能比如説,現在是不計成本只要是我把生産恢復了就可以,但是我們也感到,比如説像一些個體漁民、養殖戶,他們的損失可能相對於這個城市、這個國家來講,太微不足道了,但是對於他們自己來講可能是一個傾家蕩産的一個損失。目前對於這方面,有一些總體的考慮嗎?
林山青:在這種情況下,至少在海洋部門在海域使用金的徵收等等,出現這種情況大的自然災害都有一個減免政策,涉及到其他部門的具體工作,肯定還是由其他部門再按照有關的規定去做。所以包括下一步的工作,包括應急預案,如何完善應急預案,現在的應急預案是部門的應急預案,下一步可能也會對國務院建議這個預案要上升為專項預案,就是由國務院領導&&的專項預案。因為這項工作,海冰一旦大的災害發生以後是需要部門聯動,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産業確實需要大家共同聯動來做工作。
(鳴謝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中國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 資料提供)
被採訪人:
劉 煜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首席預報員
江崇波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 副主任
張啟文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專家
葉 林 濰坊市海洋與漁業局 副局長
王祥增 濰坊市南下河水産蔬菜批發市場
李金峰 山東沾化縣漁業技術推廣站 站長
林山青 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 司長
張其新 濰坊市森達美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 煜 中石化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 副總經理
張樹勇 勝利油田河口採油廠一礦四隊 指導員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