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回顧視頻>>>
美國最大金融詐騙案宣判,麥道夫獲刑150年,昔日納斯達克主席將在監獄裏度過余生。麥式騙局雖然塵埃落定,受害者苦難卻仍未終結,麥道夫詐騙暴露巨大監管漏洞,亂象之源到底是什麼?《新聞1+1》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歡迎收看《新聞1+1》。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美國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幾乎可以被看作是華爾街的一個象徵式的人物,但是就在昨天,這名象徵式的人物雖然已經71歲,但還是被判了150年的刑罰,150年這樣的一個長度可以説是他兩輩子坐牢才能夠坐得完。
俗話説吃一塹長一智,我們面對這麼一個驚世駭俗的大案,從中可以學到什麼?今天我們演播室特別請到的是中國民生銀行風險管理專家、經濟學家申志華先生,稍候申先生將給我們做出解讀。首先我們還是關注一下媒體對於這樣一個驚天大案的報道。
昨天,一位71歲的老人獲刑150年。這個美國有史以來判刑時間最長的白領罪犯不是別人,正是涉案金額1700億美元,美國歷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的主角,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麥道夫。
當地時間29號上午11點半,北京時間晚11點半,當紐約南區聯邦法院宣佈對麥道夫的終審判決結果時,法庭爆出雷鳴般的掌聲。
當天,麥道夫身穿深色西裝,配白襯衫,他在陳詞中向所有受害者道歉,説自己余生將會永遠活在痛苦和自責中。主審法官陳卓光説,麥道夫所犯罪行是非常邪惡的,必須得到最嚴厲的懲罰,鋻於麥道夫欺詐案的規模、時間、跨度和犯罪實質,應該判處他150年監禁。麥道夫的終審判決備受關注,法庭外還聚集了大批麥道夫案件的受害者和媒體記者。
多米尼克(麥道夫欺詐案受害者):我們用了一生的時間來存這些錢,麥道夫用短短幾年時間就卷走了這些錢,他什麼也沒給我們留下。
麥道夫欺詐案受害者:所有被騙的錢都要返還回來,我希望到時候錢要返還給受害者,而不是落入美國證券投資人保護公司的口袋。
事實上,麥道夫案一波三折,前後歷時6個月。
去年12月11日,麥道夫因涉嫌金融詐騙被逮捕,在繳納1000萬美元保釋金之後,他返回了曼哈頓的住所,24小時接受警方電子監控。
今年3月12日,麥道夫在美國紐約聯邦法庭第一次出庭,有報道説他還穿了防彈背心。當天的庭審直接進入有罪答辯。在法庭上,麥道夫對包括證券欺詐、洗錢等在內的11項犯罪指控供認不諱。麥道夫還表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恥辱,對受害者表示歉意。法官當庭決定麥道夫立即收監,且不得保釋,麥道夫將不得不搬入聯邦監獄都市管教中心。
6月29日,麥道夫最終被判監禁150年,這樁世界金融業史上最大的欺詐案塵埃落定。麥道夫宣判後不久,他的妻子在他6個月前被捕以來,首次打破沉默,發表聲明説,與麥道夫分道揚鑣。
如今,在妻離子散之外,迎接麥道夫是與世隔絕的監獄生活,而撲朔迷離的麥道夫案背後,還有多少未解的謎團?人們的探究還遠沒有結束。
主持人:申先生,我們先來説這150年的刑期,因為麥道夫的律師要求的是12年,和最終判的這150年相差得比較多。麥道夫的律師怎麼説呢?説麥道夫他不是一個暴力犯,而且是自願自首的,是在受害者的檢舉壓力下被判了搶劫犯才應該得到的懲罰,您怎麼看這150年漫長的刑期?
點擊回顧視頻>>>
申志華(特邀觀察員):我覺得這個是應該判得這麼重,因為他這個150年其實是跟恐怖主義分子,跟叛國的和非常嚴重的兇殺犯類型差不多,因為在美國法律規定,很多法律上限制上不能判死刑,所以他按照這個150年判我覺得判得很重。因為我覺得按照他這樣子的一個身份、地位的人,他其實造成的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和對民眾的信心打擊,還是對整個社會的破壞程度是很大很大的。
主持人:他重在什麼地方?
申志華:他用了一個非常有欺騙的手法騙了老百姓的錢,然後因為他身上有光環,所以他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可以説非常處心積慮的,非常有心計的,處心積慮的把老百姓的錢騙進來,這些都是很有教育的,也都是很有水準的人,但是他很多的技巧是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來達到這個。
主持人:我們説這150年它足夠漫長,剛才您把它和恐怖主義犯罪這種刑期的長度進行類比,是等長的。那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也是一種象徵性的意味?就是説警示後來人不要向他學習,如果向他學習的後果就是這樣。
申志華:光警示是不夠的,因為在這裡面暴露出來的是金融體系那麼發達,金融創新那麼多,但是這裡面的漏洞還是不少的,所以光靠人的警示還不夠,我們覺得這個事情要在監管上應該增加力度。
主持人:換句話説,150年給麥道夫的刑期,能不能讓後來者有足夠的畏懼心理?
申志華:又講到人的本性,因為這些方面,我們以前也看到很多例子,很多人判了很多的刑,但是人有時候又因為貪婪,他們會尋找各種機會,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僥倖的一位,所以説從制度上、政策上來限制,增加監管,可能會防止更多人犯同樣的錯誤。
主持人:剛才我們一開始就説了,在某種程度上,麥道夫都可以看作是華爾街的一個象徵,有人説把他比作那個銅牛都不為過。但是麥道夫的這一次被重判150年,是否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華爾街的這種金融模式恐怕也是要徹底轉型的時候了?
申志華:我倒沒有覺得徹底轉型,但是非常值得反思。華爾街金融模型基本上是基於一個比較放任自由的市場自己弄,像這個屬於對衝基金的領域裏面,在華爾街,對衝基金是很少受到政府監管的,也就是説我跟你,然後我有一個很好的模型來操作,然後我跟你説,你加入來好了,那麼這個就是您願意的,然後我也願意的,我們倆就可以談成了,這就是典型的市場原則,不需要政府監管,政府當時也是這麼認為的,這個對衝基金又不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我們需要很大的監管,對衝基金你們一方願意,一方也願意,那麼你們就自己去弄吧,因為投資者也是有理智的,有判斷力的,特別是這些高素質的、高教養的、成功人士的,大多數這些投資者。但是還是出了問題,就説明這裡面很多的信息上不對稱,沒有監管的話,過於依靠相信,過於依靠市場機制是要出問題的。
主持人:剛才您説到一個人性的,像比如説貪婪,比如説對一種利潤的瘋狂的追逐等等等等。説到麥道夫的“龐式”騙局,今天我們説他是有罪的,但是我們看看現在在市場上,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的這種高杠桿率的金融衍生産品,它是不是和麥道夫這種騙局,在反映人的這種貪婪和野心方面是如出一轍呢?
申志華:對,基本上從原則上説是如出一轍,雖然是有一點區別,區別是麥道夫完全處心積慮是想騙錢,就是我用了高杠桿的工具,什麼什麼模型,我可以得到很好的利潤,實際上不存在,他就説我能夠做,然後我的地位很高,你要來相信我,你把錢交給我,我給你一年百分之十一到十二的利率。高桿的話,或者説次貸風暴稍微有點不同,只是説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他們覺得這裡有一點點利潤,他們通過杠桿的工具把它放大化,就是説風險也高了,利率也高了,當然市場走好的時候,我拿了最多的錢,市場一糟,那麼一放大以後,你拿到錢的時候,好的時候你是拿很多錢,但是一虧的話,變負的話就要虧很多錢。
點擊回顧視頻>>>
主持人:那這種高杠桿率的金融衍生産品和麥道夫這個騙局之間是不是五十步和百步的關係?
申志華:我覺得都是出於人性的原因,都是由於人性的貪婪。像麥道夫這個事情,不僅僅是麥道夫本人罪孽深重,而且就是説他還有很多像一般的投資者太相信這個光環,也沒有做過仔細的研究。而且特別在這種特地的情況下,在對衝基金的裏面,因為信息披露不是很多,透明度不是很高,政府也不管,那麼在國外你只要是説,我覺得有一個很好的模型,我都可以辦一個對衝基金了,就是放任了。如果説他有很好的光環,而且麥道夫的手法非常有技巧,他不是在公共場合上做廣告,説我很好,他是説通過親戚朋友,要通過人認識,才能夠進到這個圈子裏面,他實際上取的是一種俱樂部的形式,大家在私下裏面喝酒什麼,然後我説,別人來托這個關係,通過這個關係我認識了,我才給你這個機會,讓你加入到這個聚會裏面。
主持人:但問題是如果麥道夫他只是兩年、三年的存在,也許我們應該責怪這個投資者,你不應該這麼盲目輕信,但是麥道夫他已經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歷史階段裏面,他一直取得成功,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説不要讓投資者輕信,我覺得這就不是一個輕信的問題了,而是説我對他已經是充分地信任的問題了。
申志華:非常信任。
主持人:你憑什麼指責我作為一個投資者,讓我再去進行所謂的審查。
申志華:像這種例子來説,一般的投資者很難去發現中間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是可以做的,就是監管部門要求,這種對衝基金你要公佈一些資料、一些報表,這就是幫助一些不法分子真正作假的時候增加很多難度。像這個麥道夫的案子的話,他是不向投資者公佈他裏面的報表的。
主持人:你説我如果作為個人投資者,你可以對我封鎖信息,比如説現在知名的一些投行,還有金融機構都是國際知名的,當他們做出這樣的投資決定的時候,他們難道不知道裏面有多少貓膩嗎?
申志華:對,這裡面您就講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説那些專業人士他們應該做深入調查,他們應該要求,他們就有這個專業知識能力和一定的知識水準。
主持人:那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沒有去進行深入調查?
申志華:也是人性的原因,因為這裡有很多的利潤,對他們來説這個鏈條很長,我只是其中的一個鏈段,我只是把這個錢拿過來,讓他來管理,我拿到中間的一部分費用,我就可以了,至於那個好不好,那是麥道夫的事情,因為對衝基金本身就是講得很清楚,這是高風險的東西,你相信他你投,我只幫你搭橋牽線。
所以在這裡面,就是説這個機制很值得我們去反思,怎麼樣能夠,當然從道義上來説,金融機構的那些專業人員應該是説盡最大的義務,雖然不是我的錢,但是我應該按照像我自己的錢一樣做深入調查,應該做更仔細的分析,因為那些老百姓把這個錢交給我,是因為他們不懂專業知識,而我應該做這個應該做進一步的調查。所以從道義上來説,或者從職業的角度上,他們應該做到更好。
主持人:那我們有必要再説回來這150年,因為麥道夫今年71歲,即便他能夠活到100歲的話,也只能再消受29年的刑期。咱們揣測一下,美國之所以對他進行重判,希望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申志華:我猜,覺得這個事情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情,是一個罪孽深重的,麥道夫本人這樣子的做法,我覺得某種意義上要超過次貸,因為他一開始就是處心積慮,所以他判這麼重的刑就是要告誡老百姓,這個事情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情,我想通過這個能夠達到這方面的目的吧。
主持人:71歲的麥道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精心設計的麥式騙局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來了解一下。
點擊回顧視頻>>>
伯納德•麥道夫,猶太人,71歲。如果不是2008年12月11日發生的一切,他可能還是美國金融圈裏48年來不聲不響賺大錢的搖錢樹,被稱為猶太人的“短期國債”,也就是説麥道夫所進行的投資如同美國財政部發行的短期國債一樣的牢靠。
麥道夫的神話開始於1960年,當時他以5000美元起家,註冊了伯納德•麥道夫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不久,麥道夫就發現了證券交易的秘訣,那就是以快取勝。於是,他率先採用了電子交易系統,並一舉成為納斯達克的五大締造者之一。在他的撮合之下,包括IBM、蘋果、思科等一大批IT名牌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而麥道夫本人也在1991年成為納斯達克董事會的主席。
只要你信任我,你就會每月得到至少1%的穩定回報。這是麥道夫的原話,而且他做到了,幾十年來從沒變過。然而2008年12月,一切變成了惡夢。根據美國媒體報道,擔任公司總經理的小兒子向麥道夫求援,説公司的歐洲客戶要求緊急調用70億美元以應對金融危機,而麥道夫的回答讓兒子大吃一驚,數百億資産的麥道夫金融帝國已經無錢可用。
原來,麥道夫投資的所謂債券根本不存在,他的欺詐手法並不新鮮,其實就是拆東墻補西墻,以高額回報引誘投資者,再用後來投資者的資金來償付前期投資者,他從不向客戶介紹投資秘訣,有時乾脆就以內幕消息作為回答,他也從不和專業的交易員打交道,這就是為什麼麥道夫詐騙案的受害者大部分都是私人投資者、慈善機構以及外國投資公司。
最終,隨著麥道夫的陷落,很多投資機構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然而值得一提的還有,早在十幾年前,麥道夫創造的驚人業績就已經受到過質疑。
1992年,金融監管部門曾經將負責麥道夫客戶的兩名證券交易師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他們投資的所謂證券純屬子虛烏有,但麥道夫本人以不知情為由安全脫身。
2002年,美國股市接連下跌,在其他投資公司虧損的情況下,麥道夫依然只賺不賠,他的競爭對手提請監管部門進行調查,但無果而終,另外的幾次調查也都以證據不足為由草草收場。
麥道夫落案後,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聲討之聲不絕於耳,有人擔心,連如此明顯的騙局都查不出來,在這起醜聞的背後是不是還隱藏著更多的醜聞,是不是真像麥道夫所説的,他和監管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主持人:麥道夫説他是500億美元,然後檢方説是650億美元,但是現在這個數字到底是多大還沒有一個定論。
申志華:對。
主持人:所以人們特別關心,受害人有很多,他們最終投進的這些錢有沒有可能再回來。
申志華:我覺得可能性很小。
主持人:是血本無歸還是能回來一點點?
申志華:能回來一點點,因為麥道夫是屬於一種欺詐行為,所以法官可以有權把他的個人財産全都收過來,來抵償這些債,但是因為已經滾雪球滾得很大了,但是投資者可能拿了一部分錢,但是很多錢可能都沒有了。
點擊回顧視頻>>>
主持人:那對投資者説我錢收不回來,我可以做什麼呢?什麼都做不了。
申志華:這件事情的確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投資者來説,因為這個是一個對衝基金的事情,是説法律上,美國的法律上基本上講,你把錢交給他,因為對衝基金不需要監管,你願意,你要認識到對衝基金的風險性,是高風險的一件事情,你相信他,把錢交給投資者,投資者他亂花了或者他作假,或者他根本在欺騙,除了追究法律上的責任之外,就很難有其他辦法。
主持人:也就是説當你進入到這個風險市場之前,人家就已經告訴你了,説市場有風險,進入需謹慎,是你不謹慎你進去了,所以你血本無還。
申志華:是這種騙局,對。而且現在有很多市場上也有類似的這種情況,就是很多金融機構,説得很好,但是它把這種風險,各種潛在的問題説得很小,用了一個非常厚的一個書,讓你簽字,去年的時候金融風暴的時候有不少事情發生,包括像雷曼兄弟在香港賣小額的債券也是類似的,它其實就是有一種導向性的,讓你相信好的一面,儘量地縮小風險的一面。
主持人:申先生您看,這次麥道夫東窗事發,是因為這次金融風暴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申志華:對。
主持人:有一個儲戶要一下子輸出70億美元,所以一下子他的資金鏈斷了。那麼好,我們假設一下,這次金融風暴不是那麼的大,也沒有出現要贖出這麼多錢的這樣一個投資者的話,麥道夫會不會?
申志華:會出問題的,這是肯定的,因為他沒有再産生真實的效益來説,他只是拆東墻補西墻,躲了今天躲不了明天,只是基於他的威望和他的非常狡猾的手法,他能夠這麼久,因為他的雪球越滾也大,但是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終有一天它要破的,因為並不存在這件事情。
所以我覺得投資者對這種情況不能太迷信,有光環的,或者太迷信這些所謂的理論,所謂的模型。
主持人:您説的非常有道理,我們不能輕信,但問題是20年的時間,他一直是成功的,即便是一個企業,它可能20年的週期也已經結束了,你怎麼説它就是一個騙局呢?
申志華:這是一個非常例外的例子,一般來説做不了這麼久,只是因為麥道夫個人的聲望和個人的地位來説,他能做這麼久,這個是一個比較少的例子,一般來説是走不了這麼久。但他也露出了一些問題來,就是説一個問題是説這些投資者看不到那些報表,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説你看不到裏面財富的狀況,這個就是打問號了。一般來説你要做好的投資者,你要很好地了解這個錢是用什麼用途的,像美國沃倫•巴菲特,他的一個理念就是説,這個錢我投什麼地方,我要對這個産品,或者這個生産要非常了解,我知道是幹什麼的,你不能把錢就交給他,這個投資的時候可以憑一些數字,比如説麥道夫他做得很神秘,説你要找我,必須要通過私人關係,而且是你來求我的,而且我不能告訴你我怎麼做,我只能給你擔保説我給你11%,但這裡面有點問題,就作為投資者來説要增加透明度。
主持人:我想從這件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國家對這樣一個案件,驚天大案會有自己的看法。對於我們國家正在形成的這樣一個金融市場來説的話,我們應當從裏面得到什麼教訓?
申志華:我覺得像美國這麼發達的一個金融體系裏面,也會爆發出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來,而且隱藏了這麼久,就説明這個裏面有很多的地方是值得完善的,對中國我們做金融推廣來説,很多情況都是新的市場,像私募基金,還有對衝基金,都是新的,所以在這裡面更是一個很開闊的一個領域。我覺得從投資角度來説,增加政府的監管,在這方面,仔細地制定一些政策,增加透明度,要求那些公司定期地進行一些提供報表,有點像上市公司,或者像共同基金一樣,這樣子的話就能夠很大地降低類似的犯罪事件發生,在公共上市公司,或者在公共共同基金裏面,這些情況概率相對來説低很多,因為他們有很多的信息要披露。
主持人:我們今天關注麥道夫受審這件事,是因為我們希望他能夠為未來提供很多的警示。但是您也反復提到了人性,人性裏面還有一個痼疾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當這一次遇到這麼猛烈的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會反思,我們以後絕不這樣了,但是當以後出現了高回報,雖然也是高風險的這樣的機會的時候,人類會不會再次犯錯誤呢?
點擊回顧視頻>>>
申志華:這還是會發生的,不然教育人性,要知道人性自己的弱點,一方面人的貪婪,一方面過度地相信這些很光芒,過度迷信,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仔細想問題。
另外一個方面講,要增加一些機制,作為市場來説要增加機制。
另外,從金融從業角度來説,要增加一些,像這個事情來説,他很多機構是把別人的錢來投到麥道夫的公司,他們做的也不夠,他們應該增加這方面的研究、監督,才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管理錢。
所以我覺得各個方面都有很多的東西我們可以學習和接見,希望這種事情不要再發生。
主持人:我覺得還有一個事情特別值得咱們借鑒的,就是在舉報麥道夫這漫長的將近20年的過程中,有幾個人一直在堅持不懈地舉報,但是一直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我覺得可能對咱們來説,這是一個很好的需要借鑒的地方。
申志華:是的,非常對。
主持人:因為麥道夫的光環就像您説的,他實在是太燦爛了,他太具有説服力了。
申志華:對。
主持人:他本身曾經擔任過納斯達克的前任主席,而且他又是業內各種協會的董事,他還那麼熱心於慈善事業。
申志華:對,我不相信他那我相信誰呢?太容易相信了,但是他也正是充分利用這一點人性,能夠達到他的目的。
主持人:可是我們再説很實際的問題,我作為市場中的一個分子,這種人我不去相信,以後也要問他一個為什麼,打上幾個問號。
申志華:我是覺得相信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做調查,就是説監管是一方面,監管是幫助你提供更多的一些信息,那麼作為投資者,或者作為金融機構來説,要多進行調查研究。有些時候判斷,不能覺得好事情這麼好,怎麼可能,每年不管是風吹浪打,都有10%到12%的(回報),我覺得好像做不到。
主持人:但是他很穩妥,因為他是一個,我確保你不會低。
申志華:就是這個問題。
主持人:對。
申志華:有些時候覺得太好了,憑憑腦子想想是不是會有這種可能性。
另外一個就是你要多要求一些材料,讓他給你看財務報表,這個事情到底是投在什麼方面,像麥道夫他説你要麼來投,我就不會告訴你這個是幹什麼用的,我覺得這個就是有點問題,還是小心一點,不能太相信,要做些研究。
主持人:所以還是那句話,就是市場有風險,進入需謹慎。
申志華:非常對。
主持人:謝謝您給我們的解析。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時間:
週一至週五晚 22:00-22:30,重播次日早間08:30 ,午後14:30 淩晨00:30。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