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回顧視頻
一個月三期,一期399頁,200余篇論文,每個頁碼600元,錢稿交易,見文就發,四年內版面費收入數千萬元,利用學術,雜誌輕鬆找到斂財之道。研究生畢業需要投稿,評定職稱要把文章發表,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成為上級指定的標準和參考,變了味的學術與考核制度究竟又該如何是好?《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我們知道在商場買東西是明碼標價,你出錢,我賣貨,你方便,我得利,但是對於學術期刊和學術論文之間,是不是也是這種關係呢?最近《中國青年報》就曝光了一家學術期刊,他們就是這麼做的。岩松,你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你什麼反應?
白岩松(新聞觀察員):
表面上讓人憤怒的是這些唯利是圖的這種學術的期刊,好像打它就夠了,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在背後的,我們在職稱,包括相應的像碩士這種要畢業的話,評價標準有問題,最後出現了學術是學術的墓誌銘,而造假卻是造假者的通行證這樣的一種情況。
主持人:
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本被曝光的學術期刊,它是怎麼走上這條商業化的路的。
(播放短片)
《商場現代化》創刊于1972年,原名《商業科技》,入選2000年版、2004年版全國貿易經濟類中文核心期刊。
自從2004年起,這個刊物開始瘋狂斂財,這是近日一名舉報者舉報《商場現代化》雜誌的郵件中的一句話,郵件中説,該雜誌4年內版面費收入達到數千萬元,經濟類文章每版600元2400字,非經濟類文章每版800元2400字,這樣一份詳細的價格標並不是要給發稿作者支付稿酬,而是雜誌社在向作者明碼實價地索取刊登文章的費用。
這本雜誌究竟如何達到憑藉發表文章收取費用的目的呢?《中國青年報》的記者曾以在校研究生的身份,向《商場現代化》的郵箱投遞了論文,兩天之後收到了該社王編輯、魯編輯等人的五封回信,信裏均回復説可以在本刊發表,並都提到了發表論文的收費標準,經濟類文章每版600元2400字,非經濟類文章每版800元2400字,開發票另外交8.5%的稅,並且在回信中都標明了自己的銀行賬號。這樣明碼實價地發表論文,究竟對於發表文章的質量有沒有嚴格的標準來審核呢?該雜誌社的一名編輯稱,對於論文會進行審核,主要看存不存在抄襲的情況,如果有,那肯定就不能發表了。但事實上,當《中青報》的記者從論文網站中隨便搜索了一篇關於房地産發展的論文,拷貝併發送到該編輯的郵箱中,不到兩個小時後,就收到了該編輯的回復,論文已通過審核,可在本刊發表。
到底是什麼吸引著人們願意花錢,在這個雜誌上刊登論文呢?從百度上關於這本雜誌的搜索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網友都對這本雜誌的核心期刊的身份表示感興趣,看來核心期刊這樣的金字招牌,似乎成了雜誌社吸引人們送錢上門的一個法寶。
自從入選2000年和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以來,此刊物逐漸增加了刊登論文的數量,由月刊改為了旬刊,由每月出版一本增加到三本,頁數由2004年前的每期138頁,刊登論文80篇,增加到了每期近400頁,刊登論文200多篇。如此算來,按照該雜誌社編輯列出的價目表,每版面收費600元來計算,一年下來確實是個不小的數字。
進入2009年以後,《商場現代化》雜誌的版面費由原來的1200元每版降到了600元每版,為什麼在面對趨之若鶩的投稿人時,他們會選擇逆勢降價呢?
在《商場現代化》的一名編輯發給投稿者的郵件中可以看到,“我刊現已調為國家級普通期刊”的字樣,在這本最新出版的2008年版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當中也確實沒有發現該雜誌的名字,原來這本雜誌並沒有再次入選到2008年版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但在今年出版的《商場現代化》雜誌的封面上,卻仍然印著“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的醒目標識,究竟這樣的金字招牌到底能給雜誌社帶來什麼?到底是《商場現代化》在裹脅著核心期刊的名號謀取私利,還是核心期刊的光環,造就了《商場現代化》的貪婪?
主持人:
咱們就看《商場現代化》這本雜誌,它到底擁有什麼,讓它可以這麼拿人呢?
白岩松:
當我不做這期節目的時候,我如果要拿到了這本雜誌的話,我覺得我是在翻一本雜誌,但是當做這期節目的時候,知道了這個背後的故事之後,我突然發現我在翻一個支票本,這裡全是錢。那麼它拿什麼呢?我們算一筆賬,全國相應的這種期刊,就是這種學術性的期刊一共是5000多種,那麼核心期刊就不到1000種了,可是全國每年有100來萬博士、碩士的畢業生,還有相關的科研人員要發表論文,才能夠讓自己碩士通過、博士通過、職稱評定等等等等,賣方市場,人家拿著你,你不是一個又一個個人,想要讓自己變成碩士、變成博士,變成職稱可以評定嗎?那你就得找我,你既然找我的話,國際慣例又有很多地方的確收版面費,那我就拿住你了,因為反正你不來,還有另外的人。
主持人:
是,國際慣例是收版權費,那咱們這個《商場現代化》收得是不是有點邪乎了?
白岩松:
不是一般的邪乎,其實你這裡剛才透過一個短片你就能看出它好多的毛病來,一個毛病是這裡談不上質量,我翻了一下,你我都不是學這個領域的,但是我覺得我們也基本上能寫一個,你看,什麼改革開放30年來青年消費觀等等,一頁完了,論文,這裡還有一些參考文獻,《鄧小平文選》什麼的。然後全是這種一頁一個論文,一頁一個論文,剛才那個短片不也説了嗎,你要抄一下也能夠通過,質量首先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保票,人家只掙錢。
而且你發現了,還有兩個細節蠻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如果想要發票,再多交8.5%,好了,這是可以抓一個現行,他肯定偷稅漏稅,因為還可以不開發票。另外呢,不同的編輯接到了這封論文之後,都給了不同的銀行帳戶,你就知道這本雜誌編輯還得承包呢,人家自己幹自己的,如果董倩來的論文,白岩松拿到了,我能拿提成,你要發給另一個編輯,就是那個編輯拿提成了,你説這是在辦雜誌還是在幹嗎?
主持人:
這個核心期刊它很重要,但是這核心期刊應該誰來辦,因為我們就看它的名頭,它應該是一個企業在辦,因為它説是具體的主辦單位叫中商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這是個企業啊,企業能辦核心期刊嗎?
白岩松:
首先我們先説核心期刊,你看在這兒就拿到了一個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中文核心期刊的要目總覽,在這裡其實這個核心期刊為什麼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它是為了圖書館收集相關的雜誌以及學術研究來用的。恰恰就是在這個2008年版裏我看到,它自己都意識到了,北大這方面項目的負責人也意識到了,他説核心期刊功能已經被擴大化了,現在社會上有的單位將核心期刊表當做評價論文的標準來使用,擴大了它的作用,異化了功能,産生了不良影響,我們呼籲社會各界正確理解核心期刊的這種概念。
你看,核心期刊原來不是這樣的一種用意,是人家圖書館系統和學術研究來做的。但是現在畢竟我們的很多事憑職稱要發表論文,硬指標,碩士想要拿到碩士學位,要有硬指標,要發論文,博士也同樣如此,最後就都得求著它。於是既然有這樣的市場,各路人馬就都來辦,尤其是經過了前些年之後大量的市場化,都自負盈虧去了,於是人家還真來錢。
主持人:
在這個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是用來標誌著自己的學術水平的,理論上是應該這樣的,但是由一個企業辦的誰都能夠發表的這麼一個東西,它能標誌什麼呀?
白岩松:
這就是一個,我剛才已經説了,就是説開始可能是大家還希望真的有,最開始為什麼要有一些硬指標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説別靠人來決定,都靠老師,那你求我,我求你,你碩士就通過了,於是定下很多硬指標。定完了硬指標之後,發現背後的這種制度完全跟不上,人家雜誌現在在自負盈虧,以掙錢為目的,於是它就拿住你這一口,原本想要尋找公平,結果變成了偽公平,最後變成了徹底不公平,其實現在我覺得它已經形同虛設。
主持人: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本《商場現代化》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它完全是靠出賣版面來收錢,那麼實際上其他的一些核心的學術期刊也在紛紛收版面費,叫做版面費,這應不應該呢?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熊丙奇,熊教授您好。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你好。
主持人:
您怎麼看這個核心學術期刊收版面費這個現象,您覺得該收不該收?
熊丙奇:
實際上版面費制度它並不是一個很壞的制度,是一個不壞的制度,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作為一個期刊來講,它靠自己的發行量來維持自己的生存,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一般的期刊的發行量都比較小,所以説從它自己的生存角度來講,如果它不依靠發行量來獲取生存的空間的話,那麼它必須依靠政府,或者説依靠學術機構,或者説依靠一個贊助,那麼這樣也失去了學術的獨立性,因此它收取一定的版面費,可以保證它的一個財政的獨立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國際上的一些期刊,包括科學雜誌,它也會收取一定的圖表費。比如説它的正文,它是不收取費用的,然後黑白的圖表也不收取費用,但是彩色的圖表,一張要收取600美金,因此其實國際版面費並不是我們的獨創,它是國際學術界也承認的一個做法,但是這種不壞的制度在我們這兒發生了嚴重的變異。
主持人:
熊教授,剛才您説到國外學術體系比較嚴謹的這些國家也是收版面費,他們收的版面費是不是也有一個標準,是收多少錢有底線,有上線嗎?
熊丙奇:
這些它都是公開的,就是在投稿的雜誌上,在它的網站上它都是公開的,都是透明的,當然也有一些雜誌是不收版面費的,如果它的資金充足的話,它不收版面費。
主持人:
今天我們説了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叫做《商場現代化》這本雜誌,如果要是能夠避免這種核心期刊它這種逐利的傾向,你覺得有什麼辦法沒有?
熊丙奇:
最主要的問題,我們的版面費為什麼會發生變異,核心的問題是我們的學術評價體系完全已經變異,就是在行政化下面這個考評體系。剛才其實岩松也説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的國內對很多的評職稱也好,學生的畢業答辯也好,都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要發表論文,但是論文是看數量而不看質量,看你論文發表的期刊的檔次,而不看你論文的一個具體的有多少創新價值。因此在乎論文的數量,在乎論文發表的期刊,而不在乎論文的本身,使得我們學術評價就變成一個表面化和功利化,最後使得我們很多人去為了追求這個數量,而且追求這個發表的檔次,然後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其他的一些措施,使得我們很多的論文成為一種垃圾論文,而這個學術期刊成為垃圾論文的一個載體。
主持人:
好,謝謝熊教授,熊教授剛才有一個觀點説得對,他就説實際上比的論文不是比論文,它是比發表論文的地方。
白岩松:
就是硬指標,就是硬指標最後真正是不是貨真價實,已經沒有人去關心了,就是説你需要一到兩篇發在核心期刊上,然後你發了,回來給我了,行了,就通過了,大家也都不認真,睜只眼閉只眼過去。
我給你講一個更荒唐的事情,這個還是發在了,的確發在了它這個雜誌上,還出現了一種新的行騙的方式,被騙子給利用了,就是印刷廠搞相關的騙,你不是要發一個論文嗎?你給我一定的錢,我給你出版一個原本沒有你論文的雜誌,我把其中的一篇論文拿掉,把你的論文印在裏頭,然後交換給你,然後這個人就可以拿著這本雜誌,回來在評職稱的時候交給了自己的職稱辦或者怎麼樣通過了,這種事已經報出了新聞,這就更荒唐了。
所以有一位大學教授説過這樣的一句話,非常非常憤怒,你要知道在1999年武漢大學有一個博導是憤然辭職,辭去博導,為什麼呢?他的一個學生,很不錯的學生,居然就因為沒能在期刊發表這樣的論文,而不能獲得博士的學位,他説這事沒法幹了。後來一個教授曾經説過這樣的話,我居然沒有權利決定我的學生是否可以成為碩士,學術委員會也不能,而那些收錢的雜誌卻可以決定,這還哪兒講理去。
主持人:
今天咱們説的就是這些什麼都不是的東西,在這種商業的核心期刊上發表了,那它有價值,含金量高的論文,那它怎麼去甄別它呢?
白岩松:
所以今天我一直在想的一個就是,其實這已經好多年了,所謂劣幣驅逐良幣,這樣的一種理念,為什麼我們身邊假的事情很多呢?為什麼我開場説了一個最後學術成為學術的墓誌銘,而造假卻成了造假者的通行證。最後你發現,你真的想發論文的時候,人家是圖掙錢,這個編輯是圖掙錢,你認為你寫的一個非常棒的《商場現代化》裏符合它的學術標準的論文,到這兒能發表嗎?你不給錢能發表嗎?不能,因為它是以收錢為目的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好的學術的東西而被排斥在外,那麼抄的,隨便網上down下來一個,只要交了錢就可以登,慢慢這裡的好東西就越來越少。
那有些人是要做,堅決要捍衛真理,我就不能這麼幹,我不能同流合污,50多歲了還是初級職稱呢,你覺得你扛得住嗎?最後把很多個人一步又一步,由於自己要活著,要生存,逼著善良的人,有道德底線的人,都要被迫走進造假的隊伍當中,這其實不是一種造假嗎?所以我覺得我們社會生活當中,這只是一個表象,只是反映在科學領域,在評職稱領域裏的一種表象,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都是這樣,到了要徹底把它揭開蓋子去慢慢改變的時候,中國30年改革之後到了這一步了。
主持人:
剛才你説,咱們國家有5000多種學術期刊,其中還有五分之一的核心期刊,不知道將來誰會做這樣一個工作,就是把裏面真的,貨真價實的好論文給它收集出來,會有多少?
白岩松:
其實恐怕你會發現,前些年還很多,後來越來越少,因為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大家都這麼幹了,憤然辭職的那個,剛才我講的,憤然辭職的武大的博導後來又回來了,在學校的多方勸導下,他又開始當老師了,又開始當博導了。然後記者想要採訪他關於核心期刊的問題時,他拒絕回答,他説連我們自己學校都已經開始有了這樣的期刊,也開始明碼標價了,我還能説什麼。
主持人:
我們看學術論文市場的活躍,一方面是在於學術期刊的不健康,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需求的旺盛,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節目稍候繼續。
主持人:
剛才在談話中,我們一直提到了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核心期刊,這個東西它非常重要,因為在人們評職稱、拿學位的時候,它都用得上,那核心期刊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呢?我們來看一下。
(播放短片)
這本厚厚的書,就是引起期刊界高度緊張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別看它其貌不揚,但如果一家刊物能被它收入,這家期刊的身價可能就會立刻大漲。而從1992年到2008年,它已經先後出版過五版,《商場現代化》就是因為曾經被收入其中,從一本普通期刊變成了核心期刊,才開始了它的擴充之路。那麼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它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北京大學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工作人員:
我們最早出的那版是1992年,1992年的時候,當時因為我們圖書館是經費,購書經費特別緊張,期刊本身增加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等於是我們這個購書的經費,這個期刊數量之間存在矛盾,所以我們就希望能夠用這個有限的經費,能夠儘量地購買到讀者最需要的刊物,我們出於館藏建設的目的,當時我們決定要搞這個項目。
應該説,這只是一本普通的工具書,如果追根溯源的話,核心期刊這個概念可以上溯到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時任南肯星頓科學圖書館館長的布拉德福,在1934年撰寫了論文《專門學科的情報源》,將發表專業文章最多的那部分期刊稱為核心區域,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核心期刊研究,主要功能就是幫助圖書館制定相應的館藏戰略,及盡可能購買和收藏使用率排在最前面的那批刊物,滿足讀者中多數人的需要。
我國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引入核心期刊這個概念的,先是翻譯國外的科技核心期刊名單之類,然後慢慢過渡到對中國自己的期刊進行運作,一開始都還一切正常,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後來出現了異化。
曾對核心期刊有專門研究的學者發現,突變的契機出現于1999年,從那個時期開始,很多名校相繼實行崗位津貼制,本來旨在增加教師收入,並拉開收入的距離,以便激起競爭,但用什麼客觀標準來衡量呢?於是,核心期刊充當了這個重任。以此為契機,事情的變化越來越走樣,從申報學位授予點,申報基金項目,評審獎項,再到全國高校排名,研究生畢業,都要看核心期刊的文章數量,核心期刊也就成了套在廣大學生和導師頭上的一道緊箍咒。
北京大學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工作人員:
我也覺得它是背離了我們的初衷,但是這種情況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説,我們也是感到很無奈,因為對於我們來説,我們只是搞一項科研的項目是不是,出現這種結果也不是我們願意看見的。我們作為這樣子一項課題,但是你出現這些現象的話,你得問問那些科研機構,它們應該制定一個什麼樣的客觀標準。
的確,一本書只是工具,關鍵是現實中如何使用它。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核心期刊至上導致的荒謬局面,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2002年11月曾經有過一個審慎的表態:“核心期刊”是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確認核心期刊的標準也是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的,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準也不盡相同”。
可惜的是,這個表態並沒有引發足夠的重視,也未能起到糾偏的作用。那麼,從這次事件再度引發的關於核心期刊的爭論中,我們還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主持人:
你説從這個核心期刊裏面,我們得到的是一個評審的硬指標,現在説它出現了很多問題,可是我們就想,它沒有了,問題又出來了,那不等於是空間更大了,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白岩松:
沒有是不太可能,但是要大幅度地消減,需要通過發論文來解決自己碩士、博士,甚至評職稱。比如説我們的中小學教師,難道一定要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嗎?這樣導致我們的鄉村教師幾乎就沒有資格來使自己的職稱來變得更升一級。還有,我們的碩士現在很多高校陸續已經開始不拿這個指標來了,比如説在日本,它的科研人員也不是通過發表論文,而是通過他的學術成果和很長一段時間的學術的這種能力來評職稱。所以我覺得我們社會生活當中很多很多的職稱通過發表論文等等可以休議,可以停止了。
另外有一點我非常非常的,就是這些年陸續很不喜歡一種事情,我們總拿國際慣例來説事,但是不去看國際慣例背後還有更好的制度去做保障。你比如説我們説國外的學術期刊也收錢,誰説都收錢了,很多都不收錢。而且你要知道,你比如説在歐洲,有的時候它的學術期刊,12頁正文是不收錢的,你一個論文如果要是12頁之內解決掉不收錢,12頁之後才收錢。另外,彩色圖表等等才收錢,不是都收錢的。另外還有一點,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這點非常重要,咱們怎麼沒學來呢,國外的學術期刊,審稿權不是在編輯的手裏,你認為一個學術期刊的編輯,有能力來決定水平很高的論文嗎?他們都是由學術期刊的學術顧問來決定,怕學術顧問走人情風,我的學生我就給他通過了,採用雙向匿名的方式來審稿,一本雜誌的論文是由匿名的方式,由學術顧問來審稿,保證它的科學性、獨立性和公平性。
中國有一個教授,他是國內十多個學術期刊的學術顧問,也是國外兩家學術期刊的學術顧問,但是國內這十幾家的學術期刊,幾乎沒找他審過稿,而國外不斷地在找他,而且每一篇論文都要讓他提供一頁以上的意見,這就決定了他必須非常仔細地看這篇論文,才能寫出一頁之上。這些所謂國際慣例背後的制度我們怎麼不學呢?
主持人:
這事看起來是懵別人,為自己得益,實際上這事懵的最大的就是自己,從一個個人來講是這樣,國家不更是這樣嗎?
白岩松:
而且這樣的制度如果不儘早地去改,我覺得是兩條路要去改,第一條路是對學術期刊一定要實行更嚴格的管理,就像《商場現代化》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我們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的,我們是合法的刊物等等,是,你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去管好這學術期刊很難,它管社會上的很多報紙雜誌都累夠嗆,學術期刊就涉及到很多科研機構,但是必須進行非常嚴格的篩選,應該有所減少。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我們高校內以及社會的各個職業當中的學術以及職稱評價體系必鬚髮生根本性的變化,否則的話它還會活著,而且活得很好,今天死了一個《商場現代化》,明天會有一個《超市現代化》出來。
主持人:
今天咱們説《商場現代化》這本贏利的核心學術期刊,我就在想,咱們老説要拿諾貝爾獎,拿諾貝爾獎,就咱們這種水平,咱們這種現狀。
白岩松:
這是一個必須引起人們思考的事情,劣幣驅逐良幣,看著是一個很學術的説法,其實生活中,它讓你非常非常的擔心,也就是説其實有很多的人是想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學術底線,以及很多很多方面好的東西,但是現實生活逼迫他一步一步都變成了,我只有造假才能通行,我不造假我就會成為一個墓誌銘,就像舒婷還是誰,曾經有一首詩寫神女峰,舒婷,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的肩膀痛哭一晚,這句話特別有現實意義,與其我堅守我自己的道德底線,但是最後我什麼都得不著,最後我還不如在現實的懷抱中痛哭一晚,得到我自己的利益,這樣不行。
所以這就到了這一步,我覺得之所以能夠揭開它,因為這兩年,陸續我們的媒體的這種輿論監督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陸續有很多大家習以為常、司空見慣,在身邊隨時存在的事情,正在被展覽出來,那就到了要改變的時候。
主持人:
學術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養分,這養分裏面要有了毒,這往下想不知道該怎麼樣。
白岩松:
沒錯,所以我覺得現在像很多的高校碩士評定的時候,已經取消了這個條款,我希望所有的都能夠陸續取消,還有很多的這種職稱評定也必須要發這個,中小學教師都要發,新聞記者,咱們也在面臨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也知道,你説新聞記者靠的是你的新聞,而不是你的論文。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時間:
週一至週五晚 22:00~22:30,重播次日早間08:30 ,午後14:30 淩晨00:30。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