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2月09日 1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2005年的1月,《庭審現場》剛剛開播,節目是以演播室+庭審現場+小片的模式製作。
而最初的幾期節目收視率一直不很理想,收視率排名一直在倒數排名。原因當然是多方面,選題不夠吸引人,庭審時間過於冗長,節目製作過於拘泥形式等等。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在思考著如何讓庭審節目更好看。在準備採訪這期節目之前,我已經作了兩期節目。但都非常不理想,節目是在快要放棄的情況下勉強通過王新中主任的審查的。雖然這兩期節目讓我在製作時心力交瘁,但也給了我很多的經驗和教訓。
2005年1月,北京市順義區法院的張斌給我發來了郵件,我發現了有個案件很不錯。大概經過是:一個叫高培東的青年在2004年的時候被一名外地到順義演出的歌舞團的青年打了;2005年十一期間,真是冤家路窄,那個歌舞團又來了,而且那個青年還向高培東挑釁。高培東不敢和他正面衝突,可又咽不下這口氣。於是等到晚上那個歌舞團正在演出的時候打了個報警電話。説演出的劇院裏有炸彈。這一下警方高度緊張。派出了200多警力到了現場。疏散群眾。可排查了幾個小時卻是虛驚一場。經過偵查,警方將高培東逮捕。
我覺得這是個好選題。但由於情節比較簡單,庭審不會很長。好的選題怎麼做得好看。那幾天我一直在思考。我甚至有種莫名的興奮,一種創作前的衝動和興奮。在開庭前的頭一天晚上,我在淩晨4點醒來,靈感突發。腦子裏像放電影一樣將第二天的一切都預想過了一遍。我更加的興奮。我已經想好了整個節目的結構,甚至將明天主持人要説的話、要採訪的對象和小片解説詞都想好了。
我的採訪方案是讓現場不拘泥于法庭裏面,而是向開庭那天和審判有關的所有現場擴展。我的設想是整個節目分為案發現場,庭審現場和嘉賓點評現場。節目的開始部分應該是案發現場,主持人要在案發現場進行介紹和採訪相關當事人;而後引出被告人高培東。最後引出庭審現場。
庭審現場部分不能像以前那樣只從庭審開始,而是要從法警從法院出發提取被告人開始,同樣這裡也離不開主持人的現場報道。我還有一個異想天開的設想是在警車裏面採訪被告人。這將讓我在後期製作時有極大的可控制性。不僅如此我的設想還包括在開庭之前採訪檢察官。在宣判之前採訪被告人當時的心理。以及宣判後採訪被告人和法官。這樣我可以不在乎庭審時間和是否精彩。
另外我決定弱化演播室部分,演播室只能佔據整個節目的四分之一,這樣觀眾就不容易流失。
下午我把齊奇叫來,將我的所有想法都告訴了她,她也很興奮,認為這個節目一定會成功的。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當時製片人張金鵬也很支持我。特地要我用臺裏的轉播車去錄製,這是我們組第一次用臺裏的轉播車,雖然在和轉播部的人聯絡上出了些問題。但最終還是解決了。
整個庭審時間很短,加上宣判也就20來分鐘。同事們都很替我擔心,擔心這個節目我沒有辦法做,因為時間的確太短了,我們的庭審現場是四十分鐘的節目,二十分鐘的庭審對他們來説能做出來是不可想象的,當時我沒有辦法向他們解釋,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我是怎麼策劃這期節目的。
拍攝庭審後,同事們隨著轉播車回去了,我和齊奇以及一個攝像在法官的帶領下採訪那天的目擊者。一切都很順利。
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由於我前期的策劃十分充分,僅僅用了兩天時間我就將這期節目做了出來。我給這期節目起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名字──《恐怖電話的後果》。
王新中主任看過後十分滿意,基本上一審就通過了,而且還打了個A,這也是我們欄目自開播以來第一個A。我也對這個節目充滿了信心。我相信我這個節目一定會有很好的收視率。
收視率出來的時候,我正在河南採訪,製片人張金鵬第一時間給我發來了短信,告訴了我喜訊,收視率0.42,頻道收視率排名第三,除去電視劇排名第二。這對於我們欄目組來説也是個突破。
回顧起來,這個節目的成功應該是一次創作思想的突破,也讓我對今後做好庭審節目充滿的信心。但我首先要感謝的還是王新中主任,他對節目的嚴格要求,對節目形式和內容的把握,對我的耐心的指導讓我做節目有了質的變化。而製片人張金鵬
吳維軍
2005年3月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