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週刊]本期人物:三面間諜(2010.01.10)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0日 1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com

  

點擊觀看視頻

2009年12月30號上午,位於阿富汗霍斯特省的美軍前哨基地查普曼軍營。一場高級別的秘密情報會議在營地內舉行。
 

有13名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參加了這次會議,其中包括中情局駐阿富汗的二號人物,她此番特意從喀布爾趕來,是要聽取一名約旦線人的彙報。

該線人自稱掌握了有關本•拉登副手、基地組織二號人物扎瓦赫裏的絕密情報。

然而,會議剛剛開始,這名線人就引爆了藏在身上的炸彈。他本人,還有7名中情局特工,以及1名約旦情報高官在爆炸中喪生。

康輝:這起2009年歲末發生在阿富汗的自殺性爆炸襲擊,震驚了世界。這是過去27年,中情局遭遇的最大傷亡。此前是在1983年,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遭遇汽車炸彈襲擊,8名中情局特工身亡。而從遇襲的方式看,這次襲擊可謂中情局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這一次,是中情局自己將自殺式襲擊者請進了美軍的營地。

胡馬姆•哈利勒•阿布-穆拉勒•巴拉維,查普曼軍營自殺性爆炸襲擊的製造者。據美聯社報道,巴拉維具有三重身份。為基地組織服務的自殺性爆炸襲擊者、約旦特工以及中央情報局的線人。

2010年1月7號,巴拉維的妻子巴雅克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披露了她眼中的巴拉維。

巴拉維的土耳其妻子 巴雅克:我認為,他不可能是美國線人,他那麼反美,絕不會為美國人工作,只有一種可能,他利用美國與約旦,去達成他的目標

1977年12月25號,巴拉維出生在約旦,一個巴勒斯坦難民家庭。此時,第四次中東戰爭已經結束,埃及、敘利亞與以色列趨向緩和。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感到自己被拋棄。阿拉法特帶領的遊擊隊開始以難民營為基地發動對以色列的襲擊。巴拉維曾對妻子回憶説,他第一次看到手拿武器的人,就在數自己的年齡。他從小的夢想就是儘快長大,當一名戰士。

20世紀末期,在約旦政府的資助下,巴拉維到土耳其學醫。在那裏,他成績全優,並通過網絡聊天室認識了未來的妻子,土耳其姑娘巴雅克。2001年,兩人結婚,之後有了兩個女兒。在妻子眼中,那時的巴拉維雖然保守,但並不極端。

巴雅克:他是一個非常熱情的人,和家人很親近,他的父母都非常喜歡他,他從來沒有對我們使用過武力或者暴力

康輝:2002年,巴拉維回到約旦,成為一名醫生。他的許多病人都來自當地的巴勒斯坦難民營。此時的巴拉維,家庭幸福,生活安定,少年時的激進思想似乎早已遠去。然而,2003年3月,一場戰爭改變了巴拉維。

2003年3月,美軍入侵伊拉克。從戰場上傳來的畫面與消息,讓巴拉維陷入苦悶與憤怒。

巴雅克:他從來沒有接受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入侵,他感到非常不安,例如,他看到新聞報道,我們的姐妹在阿布格萊布監獄遭遇強姦,感到非常憤怒。

對於丈夫的觀點,巴雅克也深表理解。

巴雅克是一名記者,據土耳其媒體報道,她寫過一本關於本•拉登的書,名為《本•拉登:東方的切•格瓦拉》,還曾經將薩達姆的小説《滾開吧,混蛋》翻譯成土耳其文。

那之後,巴拉維開始以“胡拉薩尼”為網名,頻繁混跡于阿拉伯語反美論壇,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服務器位於也門的激進網站“赫斯巴”論壇。他思想活躍,喜歡引用古蘭經的詩句表達對聖戰的渴望。

2008年底,以軍展開“鑄鉛行動”,重佔加沙。巴拉維參與了一個醫生簽名活動,表達了希望對巴勒斯坦進行人道主義援助的心願。

“當以色列人通過雙筒望遠鏡像看喜劇片一樣注視加沙的時候,那是什麼樣的情景?”

“我們不會手捧鮮花、穿著節日的服裝去慶祝,而應該拿著武器,穿上軍裝,戴上自殺腰帶。”

巴拉維在網上的激進言論逐漸引起了約旦情報部門的關注。

他曾多次被約旦當局拒捕,最後一次是在2009年1月。

巴拉維的土耳其妻子 巴雅克:約旦情報部門在1月19日深夜來到我們家,他們有大約20人,搜查了我們的房子,但搜查得並不仔細,後來他們帶走了我丈夫,並沒收了他的計算機,因為我丈夫經常在網上寫文章,被拘留3天后獲得釋放,之後他在約旦待了2個月,然後就去了巴基斯坦

記者問:他什麼時候前往巴基斯坦的?

巴雅克:3月18日,他説,他要去那裏學習,將接受培訓,成為專業醫生。他説,那裏的外科醫院非常好
但後來他説找到了份工作,要在那裏逗留一段時間,還説,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把我們接去。

  

責編:劉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