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挑夫》節目創作體會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3日 1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我當時報這個選題的時候,手中只有一組照片,一個獨臂挑夫背著一個煤氣瓶在華山陡峭的天梯上艱難地爬行著,正是這張照片深深震撼著我的內心,也強烈激發著我去拍攝這個節目。

  首先我覺得這個選題和我們欄目“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理念相吻合。華山挑夫,一個很小的群體為什麼值得我們去拍?拍他們又想表達一個什麼意思?從人文角度看,我們新聞傳媒的關懷對象顯然是人,是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生的意義,而這種關懷的本質就是對人的關注、尊重、理解。在我的心裏當時一直有個疑問,何天武為什麼要來華山做挑夫?他又是如何背著沉重的貨物爬上華山之顛的?在與何天武電話溝通中,我問老何你為什麼要來華山做挑夫,老何告訴我“我不想在人面前低人一等,我要堂堂正正的活著。”老何的意思就是他想活得有尊嚴,這是一個處於中國底層一個普通農民、一個殘疾人的心裏告白,這也是我們拍攝他關注他的理由。

  這個節目採用了紀實的表現手法,真實記錄了何天武的生活狀態。陡峭的山路,入雲的天梯,狹窄得只能容下一人的石板路,即使是常人登華山也是艱難的,失去一隻手的何天武卻背著上百斤重的貨物艱難地行走在這華山天塹的階梯上,一旁就是萬丈深淵,稍有不慎,危險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他用一隻僅有的右手緊緊地抓住一旁的鐵鏈,他的腳由於用力向上攀登顯得吃力而顫抖著,他的汗水不停地從臉龐上滴下。看著他這樣的艱難向上攀爬,我想觀眾的心也一直在緊緊地揪著。何天武的收入不高,休息途中進行午餐時,只能啃幾個幹饅頭,這樣的情景讓人心酸。可是掙錢不多的他,擔負起兒子和父親的責任,平時都不捨得買東西的他,回家時卻給父母買了很多東西,還要給兒子寄生活費。這些鏡頭我都真實的記錄了下來,裏面沒有一個 這些畫面擺拍鏡頭,這些畫面看後讓我們覺得很真實,很生活化,這也正是我們民生節目所倡導的“ 記錄真實”的理念。

   用人物的內心來解讀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質, 我覺得電視節目更應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可是説起來很容易,表現起來並不很容易。電視是視聽藝術,如何塑造人物讓人物在觀眾面前有立體感,如何把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展現在觀眾面前,這裡面有技巧,而這些技巧説實話不是我的強項,好在欄目有一套成熟的理念,欄目製片人周祚提出情感類的節目要“內容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感化”,所以我嚴格按照要求去拍攝。古人云: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情感節目的顯著特徵是以情感人,故事都力求通過主人公命運的變遷來表現人物情感世界的起伏跌宕,進而挖掘深層次的情感內涵,而《華山挑夫》具備這樣的條件和因素。

   20年前,老何的妻子身患重病去世,給他留下12000元外債和兩個年幼的孩子。1992年,為掙錢,焦慮萬分的老何來到河南平頂山挖煤,然而就在做礦工4個月後,一場礦難降臨,事故中斷裂的鋼絲繩,斬斷了他的左臂。老何拿著4200元賠償款,走投無路無奈返家,誰料想,2000元還被小偷偷走。斷臂後的老何,回家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地活著,但不久,給了他很大幫助的弟弟又被礦難奪去了生命,這給老何又一次沉重的打擊。孩子們一天天長大,老何為了供兩個孩子讀書,1999年揣著200元錢,他再次上路打工。然而,一次次他被當成“廢物”拒之門外,遭遇了無數次的白眼和呵斥之後。獨臂的老何聽説在華山只要賣苦力就能掙到錢,於是他來到了華山,開始了挑夫的工作,這一幹就是十年,而且他口碑在華山非常好,從不要遊客的施捨,他靠著自己的力氣能維持家裏的生活,並且遊客都給了他讚許的目光,他覺得活著也值了。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