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細節傳遞真情

——《生命的接力棒》創作體會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3日 18: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2009年4月份,在河南當地的一份報紙上,一個情感類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這個故事發生在河南省安陽縣,一個無法自主呼吸但又沒錢使用呼吸機的小姑娘正在死亡線上掙扎,也許你不敢相信,一個自行車架子、一台電機、一個呼吸球,就是這樣的“山寨呼吸機”,代替了價值高達10多萬元的呼吸機,維繫著那個叫小燕子的15歲少女的生命。這個特別的創意,竟出自幾位樸實、憨厚的村民。就是這份最簡單最質樸的愛,感動了我。於是,選題審批過關後,帶著領導和同事給我的建議和策劃,我和攝像很快踏上了開往安陽的列車。
    小燕子一家所在的冀莊村離安陽市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邊走邊打聽,雖然冀莊村名不見經傳,但是提起“山寨呼吸機”救助小燕子這件事,幾乎無人不曉,於是,我和攝像很順利地找到了小燕子家,此時,已經夕陽西下。
    一進小燕子家的那一幕似乎近在眼前。小燕子躺在床上,脖子上切割的氣管上插著一個用洗衣機排水管改裝的輸氧管,順著這個輸氧管往下看,一台用自行車和洗衣機改裝的發著嘈雜的轟鳴聲的自製呼吸機在不停地轉動著,是它,讓眼前這個瘦肉的小姑娘得以呼吸。瞬時間,我的眼眶濕潤了,這時,一個微弱的聲音在招呼我,是小燕子,這個小姑娘對我説,姐姐,你一定感到很驚訝吧,這個東西是我村裏的叔叔大爺做出來的,沒有它,我就活不成了。
    接下來,小燕子的父母,小燕子的鄰居都向我這個不速之客傾訴著他們的感動,一股股暖流在那個陰冷的房間裏流淌。一種強烈的感覺和願望頓時在我腦中産生,我應該把這份感動真實地傳遞給觀眾。
   我必須快速而又準確的挖掘細節,這些細節在哪呢?在和小燕子的家人以及參與製作呼吸機的老鄉們詳細地交流溝通後,我制定了這樣一份計劃: 挖掘小燕子可愛積極的一面,挖掘小燕子父母由悲轉喜的一面,挖掘製作呼吸機的村民雖無文化但卻創造奇跡的一面,拍攝到呼吸機粗糙而美麗的一面。
  在這個片子裏,我抓到了這些細節:小燕子家有一面墻,上面貼滿了小燕子從小學到中學的獎狀。 小燕子的爸爸在家裏的一個角落裏放置了給小燕子料理後事的物品,小燕子的媽媽積攢的為女兒看病的結賬單和欠費賬本,村民做呼吸機後留下的殘損的自行車和洗衣機。
  或許,正是這些細節傳遞了最普通老百姓的最真摯的愛,一直以為,情感類片子以細節取勝,而細節來源於記者認真的洞察和敏銳的捕捉。在電視節目中合理地運用細節畫面,能較好地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情感,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使電視節目主題深入並較長時間地存留在觀眾的記憶深處。

 

責編:韓淩默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