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01日 11: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com
北京市兒童藝術劇團是北京市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第一個突破口。2004年初,在原有基礎上,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從一個事業單位轉變成股份制企業。改制後,北京兒藝以兒童劇為龍頭,開發形成了以兒童用品、影視製作、項目開發為一體的新型兒童文化産業鏈。據了解,這樣的改革在北京其他許多文藝院團也正在進行。
除了文藝院團,新聞出版也是此次文化體制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新聞出版局作為廣東省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將下屬的13家企業全部劃轉省出版集團,從以前的管辦合一變為管辦分離,新聞出版局只負責行業管理和服務,徹底放手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去發展。一年多來,集團共有14種圖書獲得全國大獎,而且還取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主持人:眼下歲末年初,正是文化演出市場和電影市場的黃金檔期。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段時間各種演出豐富活躍、精彩紛呈,電影市場更是異常火爆,這些也反映了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成果。自從2003年6月中央確定了9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市和35個試點單位以來,文化領域展現出喜人的態勢。
解説:元旦前夕,記者來到北京兒藝的排練劇場。兒藝賀歲大戲《HI 可愛》正在排練之中,這是繼《迷宮》之後,北京兒藝2004年推出的又一部大戲。戲還在排練當中,首輪14場演出就被中演公司以260萬元買斷了。這對北京兒藝來説,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寶寶龍(北京兒藝演員《HI 可愛》形體導演):以前基本上一年一部大戲,而且市場基本上就是面對學生,都是組織的包場。現在一年是兩部大戲。現在我們面對的觀眾已經不單純是孩子,是一家人來看,這樣票房的效益肯定也就增加了,而且是翻著倍遞增的。
解説:2004年年初,在原北京市兒童藝術劇團的基礎上,由五家股東出資,由北京青年報控股的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全靠國家撥款的事業單位一下子變成了股份制企業,而且是以市場低迷的兒童劇為主業,它的生存就更難了。可要想在市場大潮中生存發展,就得打破舊的用人機制和運作方式,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體制機制來。
王穎(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要面向市場求生存,我們要創作出讓觀眾喜聞樂見的,讓孩子自動買票進劇場的戲劇,因此我們要制定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來創作兒童劇,包括孟京輝,像鄒靜之、齊秦等優秀的創作人才都匯集在我們的旗下。同時我們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特別是小觀眾的需要,我們研發了兒童文化的産業鏈,也就是在戲劇之外我們又創造了許多相關的産品。
解説:新的體制機制迅速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擇優上崗給兒藝不少青年演員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王昭懿(北京兒藝演員(迷宮)中果凍的扮演者):以前我們排一個戲是指定角色,團裏領導指定給你這個角色演,而這一次是全國招聘演員,是競爭上崗。那麼我覺得改企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力在先,就是給我的平臺特別寬廣,然後讓我施展。
解説:改制後,北京兒藝迅速以全新的創意和表現形式推出大型童話劇《迷宮》,過去一張門票15塊錢還得指著包場,現在一張票一兩百塊錢,卻經常是滿座。《迷宮》的成功以及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市場運作,使北京兒藝一下在業內和公眾當中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到兒童劇的創作中來。
任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HI 可愛》總導演):我是在人藝當導演,我到這兒來排戲也有很多新的感受和體驗,也可以説學到了很多東西,我覺得這裡有非常優秀的經驗,我覺得我們可以去借鑒。
解説:北京兒藝以兒童劇為龍頭,努力開發形成了以兒童用品、影視製作、項目開發為一體的新型文化産業鏈。2004年整個北京兒藝的收入達到了兩千萬,是2003年的幾十倍。據了解,這樣的改革在北京歌舞團,在北京這個綜合試點區的許多文藝院團都在進行著,那裏同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除了文藝院團改革以外,新聞出版也是此次文化體制改革中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的圖書市場上有一本書賣得非常火,叫做《健康忠告》,單行本就發行了130多萬冊,並且獲得了頭等大獎。
盧錫銘(廣東教育出版社社長):説句老實話,以前我們教育出版社計劃經濟的成分很重,反正國家扶持嘛,給了錢就幹了,有的大部頭的書雖然拿了獎,但是説老實話銷得一塌糊塗。其實這兩年我們也做了一點嘗試,比如洪昭光的小書我們大做,拿了個大獎,我們也賺了一百多萬元。
解説:廣東教育出版社屬於廣東出版集團公司,這個集團成立已經五年了,而真正走向市場也經歷了一個不短的歷程。
陳俊年(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我原來在出版集團也呆過4年時間,在那兒一起來組建廣東省出版集團。當時我們成立出版集團的時候,沒有公司兩個字,在工商登記上碰到麻煩,去領取國家的有關正式發票上都有麻煩,那你做什麼生意啊。
解説:在以前,教育出版社是新聞出版局的直屬事業單位,這樣的格局造成了新聞出版局既要進行行業管理,又要自己經營,這樣一來下屬的單位背靠著出版局這棵大樹,不用進入市場競爭就能生存。2004年,廣東省新聞出版局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它將下屬的13家單位一個不留,全部劃轉給了省出版公司,從以前的管辦合一變為管辦分離,只負責行業管理和服務,同時明確了出版集團的市場定位,徹底放手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去發展。而廣東出版集團公司結合出版業的特點,確定了精品雙向戰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一年多來,他們不僅有14種圖書獲得了全國大獎,而且還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黃尚立(廣東出版集團公司董事長):2004年我們的銷售收入可以達到24億元,利潤也超過了兩億元,每年出版的出版物達到了4500多種,音像電子出版物也達到450多種,為集團公司今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解説:浙江橫店集團旗下的影視拍攝基地廣為人知。記者在這裡看到,有十幾部戲正在橫店影視基地的各個景區同時進行著拍攝,別看現在這麼紅紅火火,可在以前他們還曾為貸款發過愁。
徐文榮(浙江橫店集團創始人):民營企業經營文化産業,(當時)國家沒有規定,沒有政策的支持。特別是銀行,對民營企業發展文化産業它不準貸一分錢。
解説:隨著文化體制改革一步步深入,橫店集團明顯感覺到以前的那些掣肘、限制不僅沒有了,而且他們還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多方面的扶持。
徐永安(浙江橫店集團董事長 總裁): 現在不一樣了,國家對影視産業大力發展,不斷地對民營資本在開放。去年(2003年)12月底,國家廣電總局給我們批准為浙江橫店影視産業實驗區,利用這個國家給我們支持的一個平臺,最近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28家國內的影視企業入駐實驗區。
陳敏爾(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宣傳部部長):這是一個發展的平臺,一個發展的載體,所以我們是做一個文化之巢,吸引各種文化要素到這裡來生根、來開花、來結果。類似這樣的還要動員社會上其它的方方面面有能力、有條件的這種工商企業,也可以慢慢地介入我們這個行業。所以這樣浙江,我們講國有文化單位的改革是重點,民辦文化産業的發展是亮點。
解説:以國有文化資本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調動了社會各方面參與到文化産業中來,激發了文化工作者的巨大熱情和創作潛力。電影作為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門類,也像其它文化産業一樣進行了大膽改革,降低了門檻,電影界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
童剛(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局局長):2004年對中國電影來説,應該是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豐收的一年。2004年我們的電影産量達到了212部,這個數字比我們最高的産量還增長了40多部,其次我們2004年電影主業收入達到了36億元,也比去年(2003年)22億元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比較可喜的是國産票房中我們的國産影片起到了主導地位,佔到了總票房的55%以上。電影的繁榮不僅僅是表現在創作上,今年(2004年)應該説從製片、發行、放映整個生産態勢,發行放映領域都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局面。
解説:歲末年初,又到了文化演出市場最為火爆的時候,而電影市場更是異彩紛呈,延續了一年多來紅紅火火的態勢。
主持人:從記者的採訪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市從實際出發,在改革中大膽創新,下大力氣促進文化産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個文化體制的改革符合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當前,這些試點地區和試點單位的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逐步向面上推開,力求取得新的進展和更大的突破。所有這些改革和努力目標只有一個,這就是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為人們奉獻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