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溫情與衝突
主持人 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新聞頻道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水均益。
今天是立春的日子,按照中國的節氣已經進入了春天。今天4歲半的雄性大熊貓“泰山”與3歲的雌性大熊貓“美蘭”結伴搭乘聯邦快遞一家重新噴飾過的波音777貨機,叫“聯邦熊貓快遞”號,從美國返回家鄉四川臥龍。根據中美之間的租借活動,熊貓“泰山”本應該在2007年7月就回國,但是美方不斷地向中方提出協商,想多留“泰山”一段時間。儘管最終推遲了回國兩年半,但是“泰山”的離開,依然在美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我們一起先來看看美國民眾送別“泰山”的場面。
華盛頓居民1:
它讓人著迷,它就要離開我們了,令人難過。
妮科爾•米斯 泰山的飼養員:
看著泰山一天天長大是很高興的事情,自它出生以來,我幾乎每天都和它在一起,每天它都給我們帶來歡笑。
馬修•索科爾 華盛頓兒童:
我們必須得來看泰山。
記者:
為什麼呢?
馬修•索科爾:
我們想和它説再見。
記者:
你會想念它嗎?
馬休•索科爾:
它會回來的。
華盛頓居民2:
祝它在中國找到它喜歡的伴侶,並繁育出熊貓寶寶,還希望它將來能再回來訪問。
水均益:
的確是,套一句中國話叫做“相見時難別亦難”。達巍先生,我知道你在美國見過“泰山”,而且也看見過美國民眾如何喜歡大熊貓。跟我們説説,很多媒體説,這實際是中美之間的一種“熊貓外交”,它的魅力在什麼地方?
正在評論 結束合同 美國民眾淚別“泰山”
達巍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
我想首先美國沒有熊貓,而且熊貓確實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而且“泰山”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就是説,泰山是在美國出生的,我們知道“泰山”是美國科學家經過人工授精在美國出生,而且美國的媒體可以説從泰山一齣生,就給“泰山”賦予了特別密集的關注。比方説全國徵集它的名字,這是大家投票投出來的。
水均益:
“泰山”這個名字是投票投出來的。
達巍:
對,“泰山”這個名字是投票選出來的。另外他們又建立了網站實時地關注,24小時直播“泰山”的一舉一動。
水均益:
是不是可以這麼説,美國民眾對於泰山給予了很多濃重的一種感情,這裡面有跟中國的關係嗎?
達巍:
如果我們説它跟中國的關係應該是一種間接的關係,也不能把它解讀成是非常直接的關係。但是確實“泰山”作為華盛頓最有名的一個市民在華盛頓存在,確實代表了中國的一種形象,一種對外友善的,很有親和力的這樣一個形象。
外媒:中美不得不跨的14道坎
水均益:
今天我們這個節目,用熊貓泰山開個頭,實際上我們當然不是要説熊貓“泰山”,還是想説一下當下非常熱鬧的,甚至也有點鬧心的中美關係,特別是美國方面連續的、一系列的招數出臺,包括對臺軍售,見達賴,以至昨天,北京時間今天早上,奧巴馬總統放出狠話,説要對中國在貿易和人民幣匯率上他要採取更強硬的手段等等。以至於我注意到很多媒體都在關注,路透社有一篇報道,題目就叫做《2010年中美之間要過的十四道坎》,它就歷數從1月份無數的事件,包括批評中國的網絡,對臺軍售等等,一直到下半年的美國中期選舉,包括奧巴馬要在加拿大舉行G20峰會等等這一系列的事件,它全列為這是一道一道的坎兒,作為這樣的評論。
我想首先請達巍先生給我們來分析一下,現在怎麼來看中美之間這樣一種局面,到底現在我們處在一種什麼形勢?
正在評論 路透社列出2010中美關係衝突點
達巍:
我想從大的角度來説,中美關係的整體框架並沒有變化,中美之間還是互相需要的兩個國家。但是確實最近出現了很多問題,在這些問題裏面,它有一些問題是新的問題,比方説像網絡這方面的問題。也有一些是老的問題,像會見達賴的問題,或者説對臺軍售的問題。另外也有一些其實是情緒性的問題,或者雙方過度反映的一些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偶然性裏面有必然性,就是中美這些矛盾是長期存在的一些矛盾。但是它集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出來,其實又有一定的偶然性。
水均益:
我注意到最近,就是這一兩天,西方、歐美的媒體大量地也在評論中美之間最近這一系列的爭吵,或者是互相的摩擦。
比方説英國的《每日電訊》,它説“中國日益示強體現了:北京相信美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中國。”這是它一個評論。我們再來看《時代週刊》,它認為“儘管存在很大分歧,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夠因此而對兩國間的緊密聯絡視而不見,也不能夠無視美國在上世紀初的崛起,同中國在本世紀初的崛起,這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我們再來看下一個,美國《時代週刊》,“雙方無論意識到沒有,中美關係實在太重要,以至於不容失敗。”還有德國的《每日鏡報》,也説“這些年儘管衝突多發,但是這些年給人的印象,兩個國家的搖擺不定,卻是讓他們走得更近。”這是人家不同的一個觀察。你像日本的《每日新聞》説“奧巴馬這次見達賴,可能標誌著對華路線的一種改變。”也是另外一種角度。我們再來看法國《費加羅報》説,這一切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只不過都是在新的世界秩序形成過程中,正常的強權摩擦,宋先生怎麼評價?
專家觀點 中美之間開始平視 雙方都要適應
宋曉軍 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剛才這一串媒體都跟前面的“泰山”的事是有聯絡的。其實中美關係,現在像一場戲劇一樣,大家都在看,包括媒體,包括BBC用熊貓“泰山”的這個事做一個,我們用電影裏的詞,就是很有名的一種“橋段”,或者一個“偶遇”,來把這個戲劇展開,實際上它有很多的背景。而且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説就是中美關係很糾結,讓媒體沒法下手,最後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於是他們按照以往500年來,西方工業化以來的帝國爭霸的這樣一種邏輯去套中美關係,所以才會演繹出來這一系列東西。
實際上中美關係,由於中國的特點,13億人口的大國,原來又是一個農耕民族這樣一個國家,開始進入工業化之後,它是無法用英美、或者是歐洲、西方國家原來成長過程當中爭霸那些邏輯來套上。現在應該説,我們還可以用這句話“現在中美關係讓這些媒體很糾結”。
正在評論 路透社列出2010中美關係衝突點
水均益:
“很糾結”非常時髦的網絡用語。達巍先生,我覺得剛才《時代週刊》它説的那個詞是不是也值得我們耐人尋味。實際上,它有一個勾連,它説美國上世紀初的崛起和中國現在這個崛起,它把它對立了起來,能不能這麼理解,就是現在的東西,我們拋開一些具體的東西,站在一定高度看的話還是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國也好,或者整個西方也好,對中國的這樣一種崛起感到不舒服。
達巍:
我想確實是有一個焦慮感在裏面,中國如此快一個速度崛起,這個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經濟危機,這次全球經濟危機加速了這種進程,使得西方人面對中國崛起有一種焦慮,有一種不安。這種焦慮當然也有比較理性一點的,就是説美國應該加緊國內的改革,跟中國展開一種良性的競爭。但也有一些,就變成一種比較消極的,或者説對華比較強硬的這樣一種聲音的出現。
正在評論 中美關係從“蜜月期”到“衝突期”?
水均益:
還有就是説,最近這一系列事,高密度的達賴、對臺軍售,包括在中國的貿易、人民幣,還有貿易保護上放出這種狠話,這種東西給人感覺,好像奧巴馬突然間轉身,而且轉身過來露的很狠的這樣一種樣子。怎麼解讀這種現象?
達巍:
當然這種轉身,咱們剛才前面講到,其實它有一定的偶然性,有一些事情是去年推過來。
專家觀點 國內政治經濟壓力迫使奧巴馬對中國硬起來
達巍:
但是有一個比較大的背景,就是美國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的困難,或者説奧巴馬面臨的一個困難。我們知道今年是2010年是美國的中期選舉的年份,民主黨會面臨一個比較困難的局面,已經輸掉了馬薩諸塞的補選,民主黨形勢比較險惡。
另外一方面,在經濟方面,就是美國經濟現在當然有一些數據比較是好的,GDP數字上來了,但是失業率超過10%,美國的聯邦政府的赤字2009年是1.4萬億美元,而且它的外債是12萬億美元,都是非常高的數字,而且很可能會發生大的問題。在這種引用歐亞集團總裁的話説,就是“美國10%的失業率和中國10%的經濟增長的速度這兩者一碰撞,像天氣裏面的冷風和暖風,兩個碰上以後就會下雨,或者産生風暴”。實際上這個是我們前面講到的焦慮感的一個重要來源之一。
水均益:
對我們來講,我們怎麼看待現在的中美關係,我們應該焦慮嗎?
專家觀點 中美關係小問題可能産生大影響
達巍:
我想是這樣,一方面首先還是要冷靜。中美關係的一個大的結構或者説大的盤子還在,就是前面有些媒體講到的,中美如此互相需要,互相依賴如此之深,以至於我們兩個不能分開,這個東西還在沒有動,所以不必過度驚慌。
專家觀點 中國看重的是美國是否讓中國和平崛起
達巍: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看到一個問題,就是中美關系裏,或者兩國關系裏面的小問題,如果你處理不當,有可能會産生一些比較大的影響,這個大的影響,可能會改變美國人,尤其美國戰略界對中國發展方向的判斷,還有改變中國老百姓和中國的戰略決策者對於美國意圖的判斷。
專家觀點 中美關係小問題可能産生大影響
達巍:
如果這樣的兩種意圖,彼此的戰略判斷發生變化的話,那麼對中美關係會有一種戰略性的影響,一種根本的影響,但是當然這種情況還是沒有發生。到目前為止,所以我個人還是覺得是謹慎的樂觀,只不過要看我們怎麼去處理這一系列敏感的小問題。
水均益:
宋教授還有一個問題,我注意到,現在西方媒體在評價中美最近這一段的時候,都在稱中美之間是兩個超級大國。兩個超級大國的一場拼爭,或者説一場“肌肉秀”,這種“秀”會使人感覺到,是不是這兩個,萬一大家真的要碰到一塊兒,真的會發生擦槍走火?
正在評論 中美唇槍舌劍不會上幾皮肉?
宋曉軍:
這種可能性並不排除,實際上就是關於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這種結構性的矛盾,大家都會討論,就是由於結構幸得矛盾,彼此會經常碰撞,就是彼此經常讓對方不高興。那麼,哪怕你按自己的邏輯去做自己的事情,對方也會不高興。
專家觀點 中美之間開始平視 雙方都要適應
宋曉軍:
比如説中國,原來美國認為我們都是短平快,勞動密集型,他們都是用錢玩錢,結果他這套模式沒了,他回來再玩製造業,他發現中國人的動員和組織能力非常強,像輕紡、重化、機電,每一級的升級都非常快,迅速頂到天花板,馬上就進入競爭性領域,跟它往回退的時候,正好有一個對頭。關鍵是雙方怎麼在這種對頭當中,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來減少這種碰撞的力度。
水均益:
其實我覺得我們從戰略的角度,或者從一個歷史的角度來看,也許2010年中美之間的這樣一種碰撞,正在碰撞一種新的火花,正在碰撞出兩國關係一種新的格局的開端,我們不能説這已經是一個格局,但是一種開端。
好,非常感謝達巍先生,《環球視線》我們稍後繼續。
——領養海地“孤兒”:拐賣還是誤會?
主持人 水均益:
歡迎您繼續收看《環球視線》。
海地大地震到今天過去已經三個星期了。就在幾天前,一條有關海地兒童有可能被拐賣的新聞引發了世界的關注。上個月29日,10名美國人以收養海地地震遺孤為由,試圖將33名海地兒童,經由陸地帶入到鄰國多米尼加。海地邊檢以涉嫌拐騙兒童罪拘捕了這10名美國人,全部嫌疑人先前是否認拐騙兒童的指控,堅稱他們是幫助海地兒童脫離苦境。而就在這兩天,又發生了多起海地兒童從醫院失蹤的案件,這不禁讓人對於目前海地兒童被拐賣的情況産生了擔心。因為有人説,國際兒童販賣集團正將黑手伸向了海地。
具體的背景,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
據美聯社報道,1月29日10名試圖將33名海地兒童帶出海地的美國傳教士日前被捕,他們沒有攜帶任何能夠證明合法收養隨行海地兒童的文件,也無法證明這些海地兒童在地震中成為孤兒。這10名美國人來自美國內華達州的一個教會組織,由5男5女組成。
海地地震後,不斷升級的危機仍在挑戰著國際救援力量的速度。據媒體報道,近期海地多家醫院接連出現兒童失蹤事件。此外,一些城市邊緣的帳蓬聚集區內也發生類似事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警告,海地需警惕拐賣兒童團夥趁火打劫。同時建議海地受災兒童應先通過相關程序盡可能尋找家人,而不是立即被扣上“孤兒的帽子”,甚至被外國人直接以“領養”名義帶出海地。
水均益:
有關這個話題,我們接下來歡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環球資訊廣播于永靖•皮特,一起來參與我們的討論。
今天這個事件有了一些最新的進展,説海地當地的一個法官,2號在太子港對這些涉嫌的美國人進行了問訊,而這個法官事後説,他將向檢方報告問訊的結果,這是一個消息。但是之前很多信息説,這些孩子的父母,他們是自願把自己孩子交給這些美國人的。但是永境,我就注意到,這件事情從開始到現在為止撲朔迷離,最開始這10名美國的傳教士説我們根本是有合法的手續,他們全都是孤兒。後來證明33名人裏面,有21個小孩不是父母雙在,就是有一個父親或者母親健在。這件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一個情況,我們怎麼甄別?
正在評論 33名海地兒童是被“帶走”還是被“拐帶”?
于永靖 國際廣播電臺環球資訊廣播評論員:
其實是這樣,一開始這10名傳教士把孩子想代理海地去往多米尼加的時候,曾經有人跟他們説,你們的手續不全,不能帶過去。他們當時就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一定要把這些孩子帶去,他們有一個貌似很道德高尚的這個話,就是説,“現在這些孩子很苦,我們一定要把他帶離這個苦境”,所以他們是要這樣去做。
而且我還聽到一個消息説,他們是挨家挨戶去敲,你們有沒有孩子,你們現在很痛苦,我把你們的孩子帶到多米尼加,那邊有吃的,有游泳池讓你們孩子去享受,然後去學習,將來有一天再給帶回來。這是一個目的,是一個計劃,而是想把他們直接倒到美國,給那些所謂的收養家庭。所以海地的總理也是很生氣,説你們這簡直是販賣人口。
水均益:
説到這兒,我們正好有海地總理的這段同期,我們請導播給我們放一下,海地總理針對這件事他的一個表態,因為海地總理是監管這件事的,我們來聽聽他怎麼説。
馬克斯•貝勒裏夫 海地總理:
根據我現在了解的情況,這是一個綁架案,誰做的我還不知道,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是這個綁架的情況非常嚴重,因為它涉及到了兒童,即使我們有一些相關的家長參與了這次行動,這些孩子也絕對不可能完全地自願的。因為我聽到的一些情況是,他們一直在呼喚他們的父母,他們希望回到父母的身邊。所以,不論是什麼,是不是宗教的,這都令人無法接受,我們不會接受這種行為的。
水均益:
的確像皮特剛才所説的,海地的總理用了“拐賣”這樣一個詞。宋先生,你覺得這件事,我們到底怎麼甄別?因為從一開始到現在,發生了好幾轉變,最開始説我們完全是收養,手續合法,後來又沒有手續,也不是孤兒,但是到現在為止,這10個美國人堅稱説我不是拐賣。
正在評論 不要急於給海地受災兒童扣上孤兒的帽子
宋曉軍 特約評論員:
因為這個背景,首先是美聯社美國採訪這個10個美國,而且是在美國採訪的他們的家屬,一對母女的家屬,就是他的丈夫,也是父親,但是他就説了很多冤。但是為什麼海地方面認為他是拐賣呢?其實我們知道在西方工業化完成之後,迅速城市化之後,它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其實中國也有,在改革開放前,我們大概平均育齡婦女的全額生育率是5.8%,後來開始工業化、城市化之後,下降到將近2%了,快速下降之後,一般是2.1%是正常更迭的。周邊的,像我們工業化國家,包括韓國都到1.4%,都很低,美國就相對高,主要是移民。這樣的話,嬰兒領養成了一個市場。在這個市場當中,自然就有犯罪。
專家觀點 瞄準災區的嬰兒販賣市場很大
宋曉軍:
而海地和美國之間的半徑又很短,同時美國在海地有四萬的移民,是不是建立這個市場,而且海地原來是不是偵查到由美國人參與到這樣一個倒賣嬰兒這樣一個市場,就成為了一個原來整個歷史的一個大背景。在救災的情況下,所以説,他們很嚴格地按程序走,你程序不全,是不能領走的,所以你們為什麼堅持這樣要領走,所以對他們是産生了疑慮。
正在評論 不要急於給海地受災兒童扣上孤兒的帽子
水均益:
但是你説這個市場,我們現在販賣的兒童這個市場,現在這件事我們無法最後下一個結論,到底是拐賣,還是説一個誤會,像我們今天所説的。但是我確實我個人感到很不舒服的一點,我記得海地剛剛1月12日地震,13日、14日,我記得當時還救援物資還運不到,救援的人員到不了,很多人還在搶救的時候,就有一對美國人,坐著美軍的軍用飛機就到了太子港,領了50個孩子就走了。我當時還在納悶,怎麼甄別,這麼段的時間內,當時震得一片廢墟,你上哪兒找合法的文件,你怎麼辦相關的手續,你怎麼確認他確實是孤兒,所以這個事情讓人很匪夷所思。
于永靖:
其實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感覺他們在發海地的國難財。為什麼這麼講?我們在理解,美國是一個全球跨國收養的這麼一個國家,它這個是一個經濟,是一本生意,如果在美國收養本國的兒童的話,10萬美金,至少要等五年,而且手續極長。所以很多的美國家庭都把目光放到了跨國收養,在跨國收養的手續和天數大大地縮減是一到兩年,而且你的花費只有兩萬美元。
專家觀點 論世之中對錯只在一念之間
于永靖:
但是我們知道,收養收養,你能收你得能硬,這些家庭,你要是作為一個收養家庭要有一定的經濟來源,有房子,而且沒有犯罪的前科。現在的這幫人可以看到中間的差價是很大的,他以為自己是個唐僧,我披著一層“袈裟”到處行善,其實就是那個“黑風怪”。
正在評論 不要急於給海地受災兒童扣上孤兒的帽子
于永靖:
其實他等於把一幫孩子,從這個火坑救出來之後,又推到了另外一個火坑。因為那些孩子到了美國之後,你也不知道到底去哪個家庭,有可能成為小奴隸,或者成為這些性犯罪的受害者。聯合國也説了,現在別急於去那邊進行收養,因為對這些孩子的確是不負責任的。
水均益:
但是我還不明白另外一個問題,有報道説,很多海地的家庭父母親願意把孩子給這些人?
于永靖:
地震之前就有,地震之前在海地的孤兒院大約有38萬名孤兒,再加上……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