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盜墓大案揭黑市內情 文物一齣土便有買主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7日 06: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山東省鄒城市警方近期破獲了一起盜墓大案,公安人員從一個盜掘當地邾國古城紀王城遺址的犯罪團夥手中追回18件珍貴文物,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案件揭開盜墓行業的冰山一角,同時也暴露出我國田野文物的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9件文物賣了30萬元

  43歲的張大軍(化名)是被人攙扶著走進鄒城市看守所審訊室的。

  這個鄒城古玩圈裏鼎鼎有名的“&&大哥”,居然是一個雙腿不能自由行走的殘疾人。

  從去年10月至今年3月,他和同夥先後三次在鄒城市嶧山鎮紀王村東的“皇上臺子”遺址上,盜得青銅鼎、青銅劍等多件國家一級文物。

  在鄒城當地,幾乎沒人知道他的真名,但“張大軍”這個名頭在鄒城卻很響。

  “但凡外地來鄒城或鄒城當地進行古玩交易的,都要找張大軍掌眼。他在團夥中主要負責看風水,確定有無古墓”。鄒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施振寶説。

  2009年10月,棗莊一個外號叫“劉老四”的“支鍋(盜掘活動負責人)”找到張大軍。

  劉老四説,紀王村東一處名叫“皇上臺子”的遺址下有好東西,三年前他們就探準了,準備大幹一場。紀王村是“邾國古城紀王城遺址”,新中國誕生前後曾在此發現古墓,並有周代帶銘文的多件銅器出土,經考證為東周時期邾國貴族的墓葬區。

  張大軍十分重視,他和劉老四組織人馬先後三次對“皇上臺子”進行了盜掘。前期他都會跟著去看現場,怎麼挖,挖多深,一一進行交代。但到真正動手時,因為行動不便,他都不在現場,而是電話遙控。

  當手下把盜來的青銅鼎放在張大軍面前時,張大軍覺得“太難以置信了,都不知道説什麼好了,渾身都在哆嗦”。他隨後聯絡到棗莊一個買家,這個買家隨後將文物轉賣給北京一個叫“小二”(在逃)的人。

  不到3天,文物全部出手。9件文物賣了30萬元,除了劉老四分得兩份錢,剩下的每人平分,張大軍分到1.7萬元。

  對於這筆交易,一位辦案民警感嘆,“光那件西周中期的青銅壺,市場價就三四十萬元,真是賣出了個白菜價!”

  “賣弄”學問露馬腳

  2010年3月19日,鄒城市太平鎮民警接到群眾舉報,有人預謀到太平鎮北亢村盜掘古墓。

  “我們在北亢村蹲守了5晝夜”,民警梁冰説,每晚12時左右,都有一兩個人拿著鐵锨在古墓附近挖,而且來的人都不一樣。

  民警沒有打草驚蛇,他們在等“大魚”。

  3月24日,當張大軍等7人在嶧山鎮一家羊湯館商量當晚去挖看莊鎮郭山村一處古墓時,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將7人一鍋端。

  警方連夜突審張大軍。

  一開始他嘴很緊,拒不交代。就在審訊陷入僵局時,一位刑警挂在腰間的一塊玉不經意間露了出來。

  看見這塊玉,張大軍猛然兩眼放光,對這塊玉品頭論足,案件就此打開突破口。

  “過去,只有文物大省才會出現嚴重的盜墓現象。現在,哪有古墓,哪就有盜墓賊。更可怕的是,盜墓者不僅分工明確、工具完備,而且他們很多人都掌握了專業的考古知識。”施振寶説,張大軍就是這樣的人。

  “只要是金銀銅鐵鋅等金屬在地下,探寶儀就會根據不同的金屬發出不同的報警聲。”張大軍稱,找到古墓後,一般會用“洛陽鏟”在墓葬周圍密集式“扎針”,以確定古墓的長度和寬度,並根據扎針取上來的土判斷該墓是哪個朝代的,是平民墓還是貴族墓,是“生坑”(未被盜過的墓)還是“老盜”(已經被盜過的墓)。張大軍説,像去年底轟動一時的曹操墓,幾乎空空如也,對盜墓團夥來説,就是個不值得一提的“廢坑”。

  張大軍還告訴記者,根據分工不同,“圈內人”有著不同的稱謂:“掌眼”、“支鍋”、“腿子”和“下苦”。盜掘、運輸、窩藏、銷贓等一條龍作業,都是由這些角色完成的。

  揭秘——

  怎麼盜?

  尋找古墓是一個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活,但張大軍的盜墓訣竅卻有些類似于中醫診療手法,即“望”、“聞”、“問”、“切”。

  “望”即看風水,看草木。經驗豐富的盜墓者大多擅長風水之術,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由於古人迷信風水,因而多數古墓都建在“風水寶地”上,如依山面水之處,尤其是古河道的拐彎處,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圍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盜墓者做出判斷的重要依據。

  “聞”即聞氣味,依照氣味的不同來分辨某處是否有墓葬。如秦漢時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銀和硃砂用於防腐;而唐宋之後的墓葬墻壁上通常塗抹有青膏泥。這些特殊物質散發的氣味,一般人難以察覺,而盜墓者總能敏銳地辨別。“聞”的另一層含義為聽聲音。一般的大型古墓,一旦受到較大震動如空中打雷時,就能向地表傳出不同於別處的聲響。

  “問”就是踩點。盜墓者一般都能説會道,尤其善於與老人談古論今。每到一處,他們便會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的身份,拜訪當地的老人,通過交談,從當地傳説中獲取有關古墓的信息。有時他們也會通過當地史志蒐羅信息。

  “切”,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一是指發現古墓後,根據地表的地勢等情況,準確地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墓穴;二是打開墓中棺槨後,沒有遺漏地摸取死者身上的寶物;三是觸摸到文物後,即能判斷其為哪個朝代的文物、價值有多大等。

  怎麼賣?

  鄒城市文物旅遊局局長邵澤水説,原先文物盜出後,要等待“識貨者”——這是一個漫長並偶然的過程。而現在,文物一齣土,便意味著它有了買主。

  鄒城市文物旅遊局執法大隊大隊長孫志強説,盜出的好東西一小時就能出手;三天時間可以通過二次“倒手”出境;如果是一條龍“不倒手”的話,兩天到達境外。

  文物出境的路,一條通過廣州、深圳海關;另一條是先將出土文物會集到河南、陜西、甘肅幾個內陸文物集散地,之後取道香港、台灣再次集散,運往世界各地。

  據報道,當前,全球文物收藏量達萬件以上的文物商,有3000人左右。這些不同國籍的大老闆,控制著一個複雜而嚴密的文物交易網絡。從各個國家盜掘出的地下文物,經過四五次“倒手”,最終到達他們手上。此時,這些出自古墓的文物,已不再帶有任何“危險信號”,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炒作、拍賣,並最終被頂級藏家收藏。

  在盜墓産業鏈上,風險最大的是基層盜墓群體,其次是最接近盜墓者的初級市場老闆。無論是在盜掘還是運輸途中案件被偵破,證據鏈條上最先鎖住的就是這部分人。因此,只有通過頻繁的“倒手”,才能抹去地下文物身上所攜帶的犯罪印記。(綜合《齊魯晚報》 新華社報道)

  分 析

  “古墓盜賊”緣何大行其道?

  現狀:盜墓案呈高發態勢

  鄒城是山東省的一個縣級市,且遭遇了這樣的盜墓大案,像我國中西部陜西西安、河南洛陽等古墓聚集地長期以來遭遇的盜墓案件更是難以數計,考古工作者經常用“十室九空”來形容當前考古工作遭遇盜墓後的窘境。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説,雖然當前沒有官方數據證實有多少人從事盜墓勾當,但已感覺非常猖獗。

  事實上,近些年古墓被盜案已成高發態勢。陜西靖邊縣楊橋畔漢墓群是迄今發現的我國最大的漢墓群,墓葬總量超過萬座。由於長期安全保護不力,近年來有數百座古墓被肆意盜掘破壞;今年1月,在湖北沙洋嚴倉古墓群遺址,考古人員在發掘中意外發現三個盜洞痕跡,墓冢內文物有無被盜、被盜情況如何,仍是個謎;去年7月,盜墓賊趁黑夜將內蒙古敖漢旗薩力巴鄉章家營子村南山一古墓盜掘,文物部門清理現場時發現三塊尚未被盜走的玉牌,上面刻有精美的胡人奏樂圖案,為全國罕見,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屬國寶級文物。

  原因:利益驅動社會誤導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變成萬元戶。”一句流傳在民間的順口溜足以證明盜掘古墓對妄圖獲取不義之財者的吸引力。鄒城市文物旅遊局執法大隊大隊長孫志強説,盜墓者多是為了短期內獲取非法暴利鋌而走險的人,在鄒城這一案件的作案者中,有遺址所在地村民參與,也有外來的盜墓者,成為一次“裏應外合”的盜墓事件。

  孫志強認為,盜墓活動猖獗主要原因是利益驅動,也有來自社會的誤導,一些鑒寶類節目過多宣傳文物經濟價值,讓不少人認為收藏是發財致富之路,類似錯誤的導向催生了一批夢想通過盜墓致富的人。而相對於國內村民小打小鬧,一些犯罪團夥,特別是與境外文物販賣集團勾結在一起的犯罪分子,他們的盜掘和販運已經有了高效運轉的途徑,造成國內文物的巨大流失,一些重要歷史信息很難再完整取證,毀掉的不僅是文物,更是歷史。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説,包括鄒城在內的國內盜墓案件再次為田野文物的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鐘,建立行之有效的田野文物保護機制刻不容緩。以山東為例,全省有文物發掘資格的人員在100人左右,而全省文物點卻有3萬多處。他説,雖然山東為一些遺址建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並組建文物保護員隊伍,但對於多數遠離村莊、遍佈田野的遺址來説,要想達到實時全面監管仍有困難。孫志強告訴記者,鄒城有文物點500多處,各類文物工作人員200名,文物保護員117名,還建立了由鄉鎮、村莊負責人及村民組成的巡查隊伍,但即便如此,仍然未能阻止住這次盜墓事件的發生。

  建議:政府重視是關鍵

  文物保護是整個社會的責任,特別是文物點所在地政府,在文物部門人手短缺、經費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是決定文物保護成敗的關鍵因素。

  當然把每一件文物、每個市場角落都管起來並不現實,但應該看到的是,一些地方的文物保護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文物保護力量太弱,以至文物保護不力,真正蘊含豐富文化內涵的文物被忽視。

  公安部門應加大對盜墓活動的打擊力度,斬斷文物流失的渠道,震懾不法分子。同時,還應加大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摒棄文物經濟價值至上的觀念,發動每個人成為文物保護者,編織一張密不透風的社會監控網絡,不給盜墓者可乘之機。

責編:唐亮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