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特別策劃]第四集 改革年代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24日 10: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本集導視】

    血案背後的深深恥辱

    重負難堪的苦苦掙扎

    舉步維艱下

    神聖的事業期待破局的良方。

    減負、保障

    改革過處,正本清源

    系列片《歲月無聲》第四集《改革年代》

    本期《第一線》,敬請收看

    【題記】

    “勞改工作的方針,第一是改造,第二是生産”。”

      ——劉少奇

    【解説】

    在首都監獄系統,有一個盡人皆知卻又被打心底裏忌諱談起的名字:鹿憲州——一個因在1995年和1996年連續製造多起命案而轟動京城的亡命之徒,一個首都監獄工作者心中永遠的痛與羞。

    1996年9月9日,當這個多次持槍搶劫銀行機構的犯罪團夥被警方打掉,其中一名主犯被確認是鹿憲州後,北京市監獄管理局上空的空氣凝固了。

    鹿憲州,原北京市第二監獄服刑人員,1992年5月因盜竊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1994年2月18日脫逃。

    “一個越獄的犯人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發生在京城的鹿憲州製造的一系列血案充分説明了這一點。作為以監管罪犯為主要職責的單位,監獄自然難逃其咎。而更令人難堪的現實是,鹿憲州並不是那個時期從北京監獄成功脫逃的唯一罪犯。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任啟才

    當時有一句話是年年爭,月月爭,天天爭,爭什麼呢?爭犯人不跑,要爭,年年爭,月月爭,天天爭,爭來爭去也可能要跑幾個

    【解説】

    一邊是幹警的嚴防死守、一邊卻是不斷的罪犯脫逃,監獄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時間倒回到1994年2月18日的那個晚上,讓我們從鹿憲州的脫逃事件中來尋找答案。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任啟才

    他跑是什麼情況下跑的呢?就是過完春節,幹警還沒有完全上班的狀態下,夜里加班的時候溜出去翻越圍墻逃跑的

    【同期】

    北京市第二監獄行政科科長 張光君

    找一些臨時的房間,在裏邊搞生産,我們就是織毛衣,因為車間沒弄好,沒車間,但是你得幹,要不就是通道裏邊,大教室裏邊幹,確實挺簡陋的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任啟才

    正好趕上那天晚上又趕了一個大霧,正好圍墻設施上也有一個漏洞。電網和墻之間正好有一個20公分的空隙,穿過去逃跑了。

    【解説】

    幹警力量不足、加班加點作業、監管設施簡陋,鹿憲州看似偶然的脫逃更像是一個必然。可是,既然明知道幹警力量不足、明知道監管設施簡陋、明知道加班生産不安全,為什麼不去糾正不去改進呢?顯然,問題並沒有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解説】

    勞動改造的方針是一個歷史的産物。在經濟基礎薄弱的建國之初,首都監獄的服刑人員墾荒地、建工廠,不但沒有成為社會的累贅,反而還用自己的勞動有力的支援了國家建設。

    但是,當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開始吹向神州大地之後,首都監獄系統迎來的卻是一場“寒流”。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任啟才

    舉個例子説吧,原來的老北京監獄

    它當時是兩種産品,一種産品是塑料涼鞋,還有一種産品是尼龍襪,這兩種産品在國家困難時期,市場上很暢銷的

    改革開放,社會商品豐富以後 市場上銷路就不行了,銷不出去,這樣呢由七百萬的利潤逐年下降,下降到90年代初期,80年代末期,只要開工就賠錢,産品賣不出去,壓在那兒了。

    【解説】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勞改産品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監獄只需埋頭生産即可,但是改革開放之後情況卻完全不同了: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並非擅長生産的監獄面對社會企業毫無優勢可言。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政委 孫超美

    監獄的生産它基本上是初級産品,科技含量低,技術含量低,所以它的附加值也比較低。

    【解説】

    讓改造罪犯的能手去跑業務、讓司職監管的幹警去抓生産,這顯然就是在趕鴨子上架,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卻使得他們不得不這樣去做,那就是——生存。

    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財政有限的情況下,監獄大部分經費包括幹警的工資都是通過組織罪犯勞動來解決的。現在産品賣不出去,也就等於掐斷了這裡的經濟命脈。而這卻還只是首都監獄當時所處困境的冰山一角,因為還有一個更沉重的“包袱”在拖著它的後腿。

    【解説】

    1949年的冬天,當清河農場的建設者將場址選定在位於天津茶淀的這個偏遠荒灘時,便決定了之後這裡會有一個“微型社會”的出現。

    隨著農場初具規模,幹部、職工接來了家屬,同時許多刑滿釋放人員也被留場就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量的人口便聚集在了農場周邊。

    為安置勞動就業,農場辦起了磚廠、米廠、面廠、造紙廠;為滿足生活需求,醫院、學校、商店、幼兒園又陸續興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正是這裡的生動寫照。而這也為日後的“不堪重負”埋下了伏筆。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清河分局局長 魏書良

    14個勞改單位擱現在來講叫監獄,過去叫清河農場某某分場,這個監獄的周邊還要有一個居民區,也就是14個分場就要拖帶著14個居民區,它就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小社會。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任啟才

    國防外交沒有,工商稅務沒有,剩下其它的都有,工農商學兵,除了兵沒有以外,農場的所有人員都有,

    經費最後都轉移到農場的創收上去,學校的經費開支,老師的工資,學生的書本亂七八糟統統這些都得靠監獄生産創收所得的經費來解決。

    【解説】

    數十個勞改單位的正常運轉,上萬名幹部職工外加服刑人員的衣食住行,而這些問題通通都壓在了首都監獄的領導者身上,每一個問題不能回避也無法回避。所以,明知讓幹警搞經濟是外行,大家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拉項目、去抓生産。

    【同期】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任啟才

    那時候的監獄長自己就反映,説我們的監獄長不像是監獄長,像什麼呢?像生産隊長,像工廠的廠長,他把精力主要放在生産上去了.

    【同期】

    北京市第二監獄行政科科長 張光君

    這樣的話,監獄把生産指標都下放到各個中隊,各個中隊就是自己找活源,組織犯人搞生産,彌補經費這一塊。

    確實任務量挺大的,年底考核都是以這個作為重要指標啊。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