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君武:還在戰鬥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3日 1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華君武素描。

  羅雪村畫

  那天,漫畫家華君武打來電話,説他對“台獨”分子參拜靖國神社很氣憤,打算畫一幅漫畫。記者隨後在他位於北京南沙溝的家中看到,他畫室的桌上,正攤著幾頁信紙,上面幾組小圖有用鋼筆修改的痕跡,他説這是正在畫的《參拜醜劇》草圖。4月7日,這幅漫畫在本報發表。他説:“就像我第一次發表作品時的心情一樣。”掐指一算,距他1930年在《浙江日報》刊登處女作已整整75年。

  華老戲説,原打算在那幅畫的下面寫上“九十老叟”,也想在名片上印上“漫畫退伍兵”,還曾開玩笑説“要放下武器了”。但他最終沒有這樣做。

  大眾化、民族化是他一生的追求

  “我畫了70年的漫畫,我不見異思遷,也不怕自己失敗。我愛我多難的祖國和善良的人民,正是由於這份摯愛,我才堅持下來了。”這是華老去年與我交談時説的一段心裏話。

  回顧華老的漫畫人生,用漫畫是其生命的一部分來形容他對漫畫的感情恐不為過。他的作品,無論是對舊中國的譏諷揭露、尖銳抨擊,還是1949年後的針砭時弊、善意揶揄,都能看得出他對祖國深愛如母的熾烈情感。當年,他就是因為不甘做亡國奴,為了救中國,才辭去了銀行小職員的職業,瞞著母親輾轉去了延安。初到延安時,他模倣外國人的漫畫手法,畫了一些諷刺畫,並展示于街頭。他熱切地希望老百姓能喜歡他的漫畫,但他發現,老鄉們看年畫津津有味,看漫畫時則掉頭就走。“為什麼我的漫畫不為群眾欣賞?”他開始琢磨、思考這個問題。

  1942年5月,他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同志在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廣大人民服務的方向。他逐漸認識到,文藝的大眾化和民族化正是他漫畫裏缺少的。從此,創作為老百姓喜見樂聞和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漫畫成了他矢志追求的目標。他開始學習群眾語言,還效倣《新兒女英雄傳》作者孔厥的做法,隨身帶個小本子,用來收集老百姓的口頭語、成語和歇後語。後來,他的許多漫畫如《老虎屁股摸不得》、《大鬼小鬼都進來》、《死豬不怕開水燙》等,都是從群眾語言中轉借移植來的,這樣通俗易懂又意趣橫生的漫畫,群眾怎麼能不喜歡?幾年前,他還將自己的漫畫拿到北海艦隊的艦艇上、北大荒的農場裏和大慶油田的車間去展覽,戰士、農民和工人踴躍觀看的場景令他難忘。他還從中國古老的雕塑、畫像磚、版畫、民間工藝美術、文人畫等豐富的傳統藝術寶庫中汲取營養,並賦予新的樣式,從而創作出許多書畫一體的漫畫。

  至今不改“見了耗子就想咬幾口”的習性

  華君武是位性情中人。儘管已至耄耋之年,但凡聽見大到國際社會、小至街頭巷尾發生什麼事,看到社會上出現什麼不良現象,他那一幅幅銳氣不減的漫畫,或一篇篇既辛辣又俏皮的文章很快便會見諸報端。2003年非典時期,國人隨地吐痰的陋習又凸顯出來,不日,他的漫畫《文明車隊》和配寫的短文《雪恥》就見了報。有餐廳挂起希特勒像、有照相館開設日本軍服照業務,他即憤起抨擊;對文藝報道中只提領導而漠視文藝家的現象,以及演藝人士言語不遜、行為不雅等,他即起而批評。有人稱他為“社會監督員”,他自己説:“我是改不了狗拿耗子、見了就想咬幾口的習性。”針對“現在報上愛登一些只為搞笑的漫畫,把漫畫的鬥爭性變成茶余飯後休閒逗樂的東西”,他近年陸續在《諷刺與幽默》上寫了幾十篇短文,熱情點評那些直面生活與人生的漫畫作品。

  每當華君武的漫畫新作發表後,總有讀者給他寫信或打電話,這是他最感高興的事。去年9月,他畫了一幅《月餅訴苦》的漫畫,友人稱許他“還在戰鬥”,他聞之笑起來,神情像個受到誇獎的孩子。

責編:肖金平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