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的英文軟實力:懂得在適當地方加入妙語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1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香港明報今日刊發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者沈旭暉的專欄文章《董建華的英文軟實力》,該文認為,董建華“英文倒有一手”,在談論中美關係等事件時,他的用語控制氣氛頗為得宜。

  文章摘編如下:

  早前本欄談及董建華被誤會到美國馬裏蘭大學演講,不久後,他“又”來了。這次卻是貨真價實的正牌董建華,演講內容還是中美關係,地點在華盛頓卡耐基智庫,即筆者辦公室的隔壁。此情此景,讓人發現我們這位前特首的英文倒有一手,起碼比廣東話流暢得多,懂得在適當地方加入美式punch line(注:美式妙語、妙句),控制氣氛頗為得宜,和我們印象中的“老懵董”判若兩人。

  先自嘲後批評 博得觀眾笑聲

  他成立“中美關係交流基金會”,顧名思義,就是要促進中美交流。要達到這目的,前提自然要證明中美雙方了解不足。筆者聽過不少中國官員、學者在美國演講這題目,他們一般平鋪直敘:“我認為,我們中國很了解美國,可是美國很不了解中國,所以希望大家加強交流,從而互相了解。”這樣的説辭,其實很令當地人反感,完全沒有照顧受眾,更可能有反效果。

董建華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官方身分,自不能偏離官方語言,但他卻懂得這樣説:“China doesn't understand America completely, but America understands China even less(中國不完全了解美國,但美國對中國的了解甚至更少)。意思與上述立場一樣,但董建華以中國人身分先自嘲一下,西方觀眾先容易接受,然後才説美國了解中國更少,這就出現了起承轉合,觀眾都以笑聲回應。沒有在美國生活一段長時間,不會懂得這樣説話。

  當談及主權、統一等問題,董建華又得跟隨官方立場,但他的邏輯是這樣的:“美國立國快三百年,對傳播民主、自由思想貢獻很大,但不太了解主權、統一等議題對一個立國四千年的國家的重要性。”這樣説,一方面自然是指美國立國歷史短促,才不能明白中國人的種種堅持;但同一時間,其實也説明西方只是因為不了解統一和主權對中國人的價值,才會引起“誤會”,從而否定了觀眾有興趣的其它陰謀論,也否定了美國支持台灣就是為了分裂中國的鷹派觀點。

  當觀眾問及諸如中國內部競爭、人民幣升值、乃至伊朗核危機等問題(港人大概難以想象董建華和伊朗核危機可以扯上關係),董建華有一道百搭公式回應,大概是這樣的:“我在上海出生,在美國長大,在台灣經商,在香港做特首,所以我可以融合上述觀點,用一個國際宏觀角度,來回應你的微觀問題……”他不是這樣説,我們不會留神原來他的國際經歷,居然和香港全盛時的港督不相伯仲:在彭定康以前,歷任港督大多出身英國外交體系,來香港前後,會到西印度群島、太平洋或東非擔任總督;早期的港督甚至負責整個東亞地區的門戶。前港督有這樣的全球經歷,優點是容易大刀闊斧提出改革,不會被香港這塊彈丸之地的本土問題局限視野,缺點自然是對每個地方的本土心態都了解不足,容易為人左右。難怪董建華回應伊朗核危機,似乎比回應香港何時普選更自在。

  董建華今天的辯論對像是布什父子、伯南克和美國民主黨兩院議員,可以輕鬆和美國80後討論籃球棒球,正是應了一句中國古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責編:羅川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