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文化要成普惠民生的大工程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3日 12: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編者按 國務院不久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文化産業發展工作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這個報告進行了認真而熱烈的審議,對文化産業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現予以整理,摘其要者奉獻給廣大讀者。

  王佐書(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

  文化産品的質量是文化産業的生命線

  文化實力是國家的重要綜合實力之一,文化實力既是國家的硬實力也是國家的軟實力。同理,文化産業既是國家的硬實力也是國家的軟實力。其“硬”在提高國民經濟的實力,增加國內生産總值;其“軟”在引導、啟發、影響、教育人民的思想,提高國民素質,為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這是對文化實力的基本定位,也是對文化産業的基本定位。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是文化産業的功能,是文化産業的責任。

  文化産品的質量是文化産業的生命線,文化産品沒有質量,文化産業也不會有質量。沒有質量,一切無從談起,沒有質量的文化産品,容易為社會製造更多的文化垃圾,文化垃圾會影響社會風氣,影響人們的思想,影響人的素質,乃至影響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質量不高的文化産品,即使不是文化垃圾,在社會上發揮的正面的作用有限,同時也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社會産生不利的綜合影響。更為重要的是,質量不高的文化産品對社會産生影響很容易,而消除這種影響、風氣、趨勢則是很難的事。所以,只有強調文化産品的質量,才能提升文化産業的地位。有質量的文化産品、産業,才能真正提高國家的實力,才有可能“走出去”,提高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沒有質量的文化産品“走出去”,只會對中國帶來不利的影響,影響中國的軟實力,影響中國在世界的形象,並且堵塞文化繼續“走出去”的通道。

  現在我們對發展文化産業的要求,是創新體制、轉化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我認為這個要求還不全面,沒有強調文化産品的質量,沒有強調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應當加上“強調質量”的字樣。文化事業、文化産業應當“兩輪驅動”,文化産品也應當“兩輪驅動”,只強調經濟效益,不強調社會效益,這是失敗的文化産業。

  哈斯巴根(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改變政出多門管理體制

  促進文化産業健康發展

  文化産業發展涉及九個産業門類,各門類間雖都有一定聯絡,但是各有各的主管部門,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情況普遍存在,哪個部門都牽不起頭,難以形成合力,制約著文化産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建議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快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文化産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設立統一的協調領導機構,從上到下,進一步加強對文化産業的組織領導。

  要加大對西部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産業的支持力度。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民族文化特色非常鮮明,文化資源比較豐富,但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開發,文藝演出和文化旅遊等優勢的文化資源沒有轉化為相應的産業優勢,其他門類的文化産業也還處於起步階段。建議國務院和相關部門要積極扶持西部地區,特別是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文化産業的發展,要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扶持,落實稅收政策,指導和扶持民族文化産業加快發展。對那些趨同的文化資源,可以跨地區進行整合,形成具有整體合力和品牌效應的文化産業。

  鄭功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文化要下鄉要普惠

  成為普惠民生工程

  我的建議是,文化要下鄉,文化要普惠,要成為普惠民生的大工程。我贊成文化領域産業化、市場化的取向,但認為還要加強分類指導,並賦予其公益性。現在的文化産業既有市場化不足的問題,也有公益性不足的問題,公共投入還是偏少,尤其是鄉村。現在的鄉村文化荒漠化現象令人憂慮,不重視鄉村文化建設與發展,不是一個好現象。鄉村文化不可能像北京、上海等城市,走市場化、産業化的道路,至少在相當長時期內是不可能的。因為農村還不能形成相應的文化消費能力,文化消費的興趣也還要通過培養和引導才能逐漸成就。所以,我感覺到,在發展文化産業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廣大農村與農村居民,不要忽略部分文化産業應具公益性、普惠性,在國家財力日益豐厚的條件下,應進一步加大公共投入,還要引導社會資源向農村傾斜。總之,鄉村文化建設應該成為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只有加大公共投入才能帶動鄉村文化建設,才能彌補鄉村文化的缺失,改變鄉村文化荒漠化的現狀。

  龔學平(原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加大投入培育市場

  促進文化産業大發展

  政府需要加大對文化産業的投入,積極培育文化市場,才能真正扶持促進文化産業的大發展。中國文化資源這麼豐富,文化市場這麼大,為什麼發展不快?我認為這與政府的投入、支持不夠是分不開的。比如,韓國在2000年之前,文化産業佔國家GDP的份額不足1%,但是到了2004年以後超過6%,這都得益於韓國“文化立國”的方針,將文化産業作為國家發展支柱的産業,制定了從政府投入、稅收減免、土地優惠、人才培養、市場補貼、政府獎勵等一條龍的政策。所以,韓國的文化産業市場迅速培育成熟,成為亞洲新型文化産品輸出大國。

  現在我國政府特別重視民生問題,但對文化民生的關注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相比于教育、衛生、科技等領域,政府對文化的投入總量偏小,對文化産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更顯不足,在稅收政策、市場融資、土地優惠、政府獎勵等方面都缺乏自上而下、系統的鼓勵扶持政策。我認為,現在還不是政府在文化産業的經濟利益上有所獲的時候,而是應該將它放在民生工程戰略高度來看,毫不吝嗇地加大投入,培育市場、培養人才、扶持企業,國家和各級地方都應該有對文化産業的發展的立法保障,有文化投入的法定增長,有人均經費的概念,使得發展文化産業的國家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人才是文化産業發展的根本。文化産業作為最具創意性的産業,主要靠的是從業者的創造力。現在,文化産業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缺乏原創作品,而打造文化産業鏈,創意、技術、經營、管理人才一個都不能少。目前,文化市場上既懂文化特點,又懂經營的高素質的人才還比較少,這就急需在人才培養下功夫,只有培養出一大批文化産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文化的大發展、文化大繁榮才能實現。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