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大學校園內出現特殊群體“跑腿族”。主要由家庭貧寒的大學生組成,專門為“偷懶”的同學跑腿拿外賣、領包裹、送東西,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可抵生活費。專家稱學生僱員造成關係不對等,高校應制止此類行為。
本該是“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卻成了“幫我跑腿的夥計”,原本單純且親如手足的同窗之情,卻被雇傭關係所代替。原本平等的同學關係會不會因為摻雜了金錢交易而變得複雜而尷尬?“跑腿族”會不會造成大學生群體的裂痕與分化?專家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
不過,有道是“存在即合理”,高校“跑腿族”的出現,其實不會無緣無故,對此,身處其中的大學生們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認知與判斷:“一方面,跑腿族方便了部分大學生;另一方面,貧困生也在鍛鍊自己同時獲取收益”。既然當事人都覺得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兒,專家們所謂“學生僱員造成關係不對等”,其實多少有些杞人憂天。至於“高校應制止此類行為”的建議,表面看似還“跑腿族”以公平,但是連“跑腿”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專家的關愛,即便是發自真心,也只能是一廂情願。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