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西藏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全國婦聯原副主席巴桑在辦公室裏。 陳臣 攝
中新網拉薩5月31日電 題:一朵格桑花的傳奇——訪西藏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全國婦聯原副主席巴桑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巴桑如花,一朵盛開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
接觸過巴桑的西藏民眾都説,怎麼讚揚巴桑都不為過,她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人們敬仰。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大院,在巴桑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這位慈母般的老人,聆聽她口述歷史,並講述她70多年人生歷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兩度星光
巴桑的履歷告訴人們,巴桑的一生就是一部寫實的人生傳奇。她曾經是舊西藏一貧如洗的奴隸,冒著生命的危險逃離虎口,投身西藏民主改革的歷史洪流。她當過基層農會的翻譯,婦聯主任,副縣長,革委會主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自治區紀委書記,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大、十四大上當選為中紀委委員。
巴桑的人生軌跡是舊西藏邁向新社會的制度變遷在西藏個體人生中的一個縮影。1937年3月,巴桑出生在山南貢嘎縣一戶奴隸家庭。舊西藏裏,巴桑一家受盡折磨。巴桑的父親和母親分屬不同的農奴主。按照舊西藏的制度,農奴主們不同意分屬不同主人的奴隸們結婚,因為這會産生奴隸夫妻的子女歸屬問題。巴桑的父母后來共有兩女三男5個孩子。姐姐和巴桑歸屬母親主人家所有,3個弟弟歸屬父親主人家所有。
巴桑的母親因病早逝,巴桑在老家的莊園裏當奴隸,後來把巴桑帶到拉薩貴族家當奴隸,父親帶著5個孩子給農奴主支差。小弟弟後來夭折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被抓到一個大差巴戶家裏當奴隸,另一個到根保家當奴隸。姐弟四人就這樣天各一方。
“我們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散佈在各處,四處當奴隸。”巴桑説。
大約10歲那年,巴桑被帶到拉薩哲蚌寺腳下當巴村一戶貴族家裏當奴隸。“想起我們姐弟分離,想到我們都過著非人的奴隸的生活,我真不想活了。”巴桑兩度偷偷來到滾滾的拉薩河邊,心灰意冷,準備輕生。
但一個信念救了她。“站在河邊,想起兄弟姐妹,我悲痛萬分,我太想見他們一面了,哪怕見一面再死也值得”。就這樣,巴桑得救了。
巴桑19歲那年,已經是1956年了,西藏雖然已和平解放,但噶廈政府一直阻撓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依舊壓迫著包括巴桑在內的所有農奴。哲蚌寺對面的解放軍農場,是讓巴桑重燃生命希望的地方。
“農場中很多人都是務工的窮人,他們早上到農場上班,下午就回到當巴村,來回的路上都唱歌,高高興興,我很羨慕。”巴桑從農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還記得,當時西藏最愛唱的歌曲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當時我不懂革命的道理,但我聽説了解放軍對奴隸好。”聽説解放軍在農場講故事,巴桑先後偷偷聽過兩次。“解放軍所講的都是農民翻身的故事,我越聽越高興。”一個投靠解放軍、尋找自由的念頭在巴桑腦海中萌動。
一件事直接促使巴桑逃離農奴主。1956年的藏曆7月,當巴農布節前夜,巴桑奉主人之命前去買肉。因為市場上沒有羊肉,巴桑只帶回了牛肉。回來後,主人家的小姐把巴桑關在自家倉庫裏,毒打了一頓。巴桑趁著那一夜的節日忙亂,逃離了農奴主,踏上了前往當雄尋找修機場的解放軍的道路。
從拉薩到當雄的路程,巴桑步行走了5天6夜。夜裏走大路,白天走山路。“我害怕白天被農奴主家的人發現了,所以不敢走大路,就翻山。”當時巴桑連雙鞋都沒有,赤腳翻山。
巴桑本名格桑。“當時我覺得應該給自己換一個名字,否則容易被農奴主找到。改什麼名字呢?我就一邊走,一邊想,結果走得已經是晚上了,走著走著,我就突然看見了天上的金星。”金星在藏語中稱為“嘎瑪巴桑”。“嘎瑪是星星的意思,巴桑是這個星星的名字。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巴桑,直到今天。”格桑從此變成了巴桑。
這是巴桑第二次提到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