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9日 1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漫畫:分道揚鑣 新華社發
《瞭望》文章:新醫改主戰場
時隔僅僅10天,5月26日,抗癌藥恩丹西酮即以20倍的利潤率刷新了“暴利藥”的紀錄。
而5月21日《人民日報》報道稱,2009年,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支出3902億元,比2008年增長38.1%。
兩相對照,公眾困惑頓生:在新醫改實施已滿一年,併為此支付巨大的成本後,藥價虛高為什麼還沒有得到有效治理?進而,政府承諾的8500億元的福利支票會不會同樣倏然不覺,難以切實改善就醫負擔?
讓我們回眸新醫改一年來的進展。據《人民日報》報道,2009年,我國城鄉居民參保人數超過12億,醫保“保大病”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從已經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地區看,基本藥物銷售價格下降幅度平均在30%左右;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93%的縣級市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序推進,中央財政已投入158億元用於實施6個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
顯然,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既定方針,新醫改各項工作已初見成效。然而,作為矛盾焦點的公立醫院,其改革試點工作才剛剛開始,這或許是社會難以體驗沉疴頓去之輕鬆的原因。
我們知道,公立醫院改革是新醫改的主戰場,改革的效果最終需要通過公立醫院這個“終端”來體現。換言之,只有公立醫院改革取得突破——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服務效率切實加強、醫療費用更為合理、服務態度顯著改進,公眾才能真實享受改革的成果。
這也是新醫改的主導者們攻堅的方向。本刊記者注意到,在北京近日開班的“省部級領導幹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題研討班上,公立醫院改革始終是一個核心話題。
為清晰勾勒新醫改一年來的圖譜,從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鎮江、蕪湖,到頗具全局和窗口意味的北京,本刊記者深入改革一線,結果發現,各地面臨不同的困境——
鎮江用“集團化”求解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療治公立醫院“管辦合一”的體制痼疾,該如何避免“法人化”演變成“公司化”?畢竟,國有企業以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為目標,而公立醫院以保證公益性、提高健康績效為宗旨,二者只可借鑒不能照搬。
蕪湖用頗為“大方”的財政投入補償公立醫院,助其戒除“醫藥不分”的毒癮,然而,財政“兜底”體量龐大的公立大醫院並不現實,“公益”和“效率”的尺度該如何平衡?
北京首倡“準公益醫院”,意圖推動各路大醫院進行小步伐地改革,但如何把握好“公益”與“利益”的度仍存爭議,特別是其能否率先突破“多元化辦醫”的僵局,成為“開門辦醫”的典範,也是一個巨大的懸念。
自2005年出現醫改“基本不成功”的言論,近5年來,公眾對醫改的討論熱情始終。面對改革中不時暴露的難題,我們期待改革的決策者、主導者拿出更大的改革魄力。□(文/張冉燃)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