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之鄉官員釋疑蒜價暴漲:貨源緊缺出口量驟增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5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雪蓮|北京報道

  民間自古就有“蒜瘋子,姜傻子”的諺語,説的是蒜、姜這兩種農産品價格多變,波動劇烈。它們的價格變化本不足為奇,不過,大蒜的價格比豬肉還貴倒著實少見。

  從去年底開始,在全國大蒜主産地之一山東,零售蒜價同比上漲40多倍,每公斤達到9元左右。在另一主産地河南,蒜價甚至同比上漲100倍。與此同時,在北京等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價每公斤高達20多元,貴過豬肉的蒜價一時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有一種説法認為,有數億元資金潛伏農産品市場,炒作包括蒜在內的一些農産品。不過,此輪蒜價上漲由遊資炒作的説法並未得到官方認同。5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從農産品國際市場來看,歷來都存在大宗資金介入農産品市場的現象,“就中國而言,資金炒作並非農産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在這之前的5月8日,全國最大的大蒜生産和交易地——山東省金鄉縣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召開了“山東金鄉大蒜綠色産品對接會”,正式啟動“綠色大蒜京魯直通車”。

  對於山東金鄉被指為是這次蒜價狂飆的策源地,山東省金鄉縣縣委書記張勝明則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這次蒜價波動背後,是貨源緊缺。

  緣起貨源緊缺

  在大蒜沒有被輿論如此熱炒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全球大蒜種植國家中,中國以70萬公頃左右排在第一,産量亦佔全球70%以上。

  “國內大蒜種植面積由於受2007年、2008年價格低迷的影響,2009年第一次出現了種植面積、單位産量和總産量齊跌的情況,總體約下降了30%。”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倪元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據統計,2007年全國雜交蒜秋播面積450萬畝,而2008年雜交蒜只有280萬畝,種植面積的減少,加上天氣原因造成了單産下滑,使得大蒜總産量大幅下降。

  “以大蒜産量佔全國四分之一、出口量佔全國70%以上的‘中國大蒜之鄉’金鄉為例,每年舊蒜庫存量在40多萬噸左右,而今年只有10萬噸左右了。”張勝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同時,今年一季度,我們共出口大蒜5.7萬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0%,佔目前金鄉流通大蒜的七成。”

  張勝明表示,除近年來種植面積大量減少,大蒜貨源緊缺以外,近些年出口量的驟增讓原本就緊張的大蒜供需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大蒜出口約佔世界大蒜貿易量的90%。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副會長汪榮江告訴記者,據美國農業部消息,在2006年,有73%的中國大蒜銷往美國市場。

  汪榮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事實上,與美國動輒約合20多元人民幣1市斤的蒜價相比,現在國內5、6元1市斤的蒜價,還算相對合理。

  流通環節溢價

  在金鄉縣縣長劉章箭看來,當前大蒜價格雖然處在一個高點,但並沒有偏離金鄉大蒜的價值,仍處在合理的區間之內。“至於社會上感覺今年價格上漲過高,主要是與去年太低的價格相比造成的。”

  據劉章箭介紹,大蒜種植成本較高,種植工序較多,屬勞動密集型産業。蒜種、耕地、施肥、澆水、田間管理等費用加在一起,一畝大蒜的種植成本至少在15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成本,就可達2000元。2007年和2008年,大蒜的價格比較低,蒜農僅從中掙取了“辛苦費”。尤其是2008年,大蒜最便宜的時候,4分錢一斤都批發不出去。蒜農的收入就更低了,畝産值只有700元左右,因此蒜農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在另一大蒜主産地河南杞縣,這樣的情況也曾出現,據媒體報道,河南杞縣在2008年和2009年初,大蒜扔在地裏沒人要,一包煙就能換一麻袋大蒜。

  “去年8月中旬,大蒜的收購價格已經到了每市斤2元以上,加上冷庫儲存、物流運輸等費用,銷售價格自然相應增高了。”劉章箭説,目前大蒜的價格恢復很正常。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認為,大蒜價高很多時候源於中間商的流通環節。胡定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農産品進超市,需要很多中間環節,經農民賣給經紀人,再賣給批發商、供應商,然後進入超市。我曾經做了一個研究,以西紅柿為例,從農民到超市跟蹤整條産業鏈,農民2元一公斤的西紅柿賣出,在超市到了消費者手上,變成了5元一公斤。”

  “如果把中間環節去掉,超市能直接和農民合作,最起碼可以節約20%~30%的成本,不僅銷售價格可以降低,還有可能為農民提高10%的收入。”胡定寰説。

  據悉,山東省金鄉縣此次送大蒜進北京,就是旨在借助快捷有效的“産銷平臺”,直接增加金鄉蒜農收入,促進金鄉農業增效,同時也為首都市民的菜籃子奉上物美價廉的綠色健康食品。

  “大蒜貴過豬肉”或將長期存在

  專家認為,比蒜價高漲更值得關注的,應當是努力提高國産大蒜的附加值。目前發達國家農産品産後值與自然産值的比例在3:1左右,美國達到3.7:1,而我國還不到0.5:1。

  “目前,國際上開發的大蒜加工製品約有130多種,而我國只有40多種。”倪元穎説,“在日本、韓國包括一些歐美國家市場上,用的大蒜都是中國出口的。他們進口中國大蒜、蒜粉、蒜片、保鮮大蒜,在其國內進行精深加工,製成大蒜油膠囊、口服液等,再反過來銷回中國,賺取了高額利潤。”

  倪元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目前我國大蒜加工産業鏈過於簡單,國內消費一般是直接鮮食,再有就是保鮮出口。據商務部監測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出口的保鮮類大蒜有150萬噸、腌漬類2萬噸,這兩類都是初級加工;脫水類15萬噸,只能算中度加工;700多家大蒜出口企業,只有三四家從事深加工産品出口。“相對來講,經濟效益就非常低。”

  因此,也有專家認為,應該鼓勵一些資金進入大蒜加工産業,把先進科技帶進來,開發大蒜的精深加工,這樣不僅有益於消費者,也有利於蒜農增收。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人們對健康及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蔬菜、尤其是綠色無污染蔬菜的價格超過豬肉將是一種必然趨勢。以大蒜為例,國際市場一公斤大蒜油的價格已經超過500元人民幣。“大蒜貴過豬肉應該是它價值的自然體現。”

責編:王壹霖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