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墻 市長致歉副市長被免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8日 14: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網

龍首關城墻遺址旁立起了保護牌。(圖片來源:雲南網)

施工便道穿越龍首關城墻。黃雪飛攝(圖片來源:雲南網)

  《大理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墻》追蹤

  “龍首關遺址被損壞事件,是一起違法事件;相關責任主體都已受到法律和政紀的責任追究;市委、市政府已向州委、州政府寫出書面檢查;原分管副市長聶慶已被免去副市長職務,按照幹管權限正在接受處理。”本報曾詳細報道的《大理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墻》一事有了新進展:昨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召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會議,通報了214國道擴建過程中龍首關遺址遭到損壞一事的行政處理結果。大理市市長馬忠華在會上代表大理市委、市政府就龍首關遺址被損壞一事公開致歉,並接受記者採訪。

  毀壞原因 ?

  文物保護法律意識淡薄

  通報中説,國道214線上關至北五里橋公路在施工過程中,公路建設部門及施工方未認真採納文物部門在調勘評估報告中提出的調整線路的意見,未報經文物主管部門同意,即擅自施工,在南、北城墻分別開挖了6米、8米的施工便道,穿越州級文物保護單位龍首關遺址,造成龍首關南北兩道城墻夯土墻體損壞約30米,對龍首關古城局部遺址造成一定損壞。

  國道214線上關至北五里橋公路項目部擅自在龍首關遺址保護範圍內施工的行為,違反了《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去年7月18日,大理州文化主管部門下達書面停工通知至今,工程建設指揮部按要求對遺址內的施工進行了停工。去年7月,大理市交通局委託大理州文物管理所開展考古發掘,完成了龍首關外城墻的發掘。今年3月,大理州文管部門委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龍首關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工作預計今年6月初結束。

  會上通報了龍首關遺址遭受損壞的主要原因:一是公路建設部門及施工單位的文物保護法律意識淡薄,未從繼承和鞏固大理歷史文化名城的高度出發,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未能正確處理好公路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係,忽視人民群眾保護文物的意願,與文物管理部門的溝通聯絡不足,未認真採納文物部門的意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問題未能及時報告、統籌協調處理、自覺接受監督。二是文物主管部門監管不力,未建立全過程跟蹤檢查督促機制,在龍首關遺址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受到威脅時,未能採取強有力措施及時制止違法行為。三是大理市委、市政府主動彙報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及時。

  處理結果 ?

  施工單位被罰款20萬元

  會上還通報了對此次文物損壞事件的處理結果:5月12日,大理市召開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施工單位山東通達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的違法行為給予20萬元的處罰;對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處分,給予市交通局局長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市交通局黨委書記黨內警告、行政記過處分,給予市文化局局長行政記過處分,責成市交通局和市文化局領導班子寫出深刻的書面檢查,並在全市通報。大理市委、市人民政府專題向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作出了《關於國道214大理市上關至北五里橋公路工程建設涉及損壞龍首城遺址問題的檢查》的書面檢討。同時,將對大理市政府分管領導按幹管權限及有關規定給予處分。

  整改意見 ?

  方案未定 不準動工

  “我們將加強與省、州文物管理部門的協調聯絡,全力配合考古部門做好龍首關遺址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工程建設指揮部、市交通局、市文化局將委託和組織專家對龍首關遺址保護以及公路建設的路線走向進行評估,科學合理確定公路建設和文物保護方案,完善工程變更設計、走向方案報批等手續。在最終方案未確定之前,不得擅自對公路涉及龍首關遺址路段進行施工。並科學制定南北城樓恢復建設方案,實現歷史文化保護與開發建設協調發展。在遺址保護範圍便捷設置文物保護界樁標誌,讓群眾自覺減少在保護區範圍內的生産及各種人為活動。”馬忠華在彙報整改情況時説。

  作為剛剛上任73天的大理市市長,馬忠華説:“龍首關位於大理著名四景之一的上關花所在地,一頭連著蒼山,一頭接著洱海,是對魅力大理最好的實物注解。龍首古城的城墻,南詔時期修築,宋、元、明、清都有加築。我們正在考慮,依託改線後的214國道,建立龍首關遺址文化園區,對龍首關遺址進行合理開發利用,讓其更放異彩。”

  方案備選

  國道214線走向

  有人傾向挖隧道穿過龍首關

  目前,雲南省公路規劃設計院為國道214線的走向設計了5種備選方案。包括從左側或右側繞開城墻修路,在已經打開的龍首關城墻處修建一個門坊,往地下打隧道穿過龍首關城墻,或者架高架橋從龍首關城墻上越過。大理市文管所所長王東説,下一步要請多方面專家來評估國道214線的走向,無論如何都要把古城墻措施降到最低。

  不過5個方案中,有人傾向挖隧道穿過龍首關城墻。“高架橋越過龍首關城墻是對景觀的破壞。”“從兩側繞道,將涉及很多拆遷和其他問題。”考古研究員何金龍説:“從地下打一個隧道是最理想的,可以把對文物的損失降低到最低。”

  大理市交通局局長李國清認為,有條件打隧道是最好的,不過打隧道壁直接穿過城墻的工程要增加2億元費用,這條寬50米、長250米的隧道將造價不菲。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據大理市文管所所長王東介紹,根據文物法規定,之前的龍首關事件確實屬於違法行為,況且設計發掘的文物遺跡,要讓工程穿越它,必須經過國家文物局考古司的批准,換句話説,如果得不到國家批准,是不可能繼續打通龍首關城墻的。另一個可以肯定的內容是,一旦公路必須穿過龍首關城墻,這條公路將穿越的還包括城墻後的另外3道城墻及一座城池,甚至更多。

  如今的國道214線停在了距離龍首關城墻5米外的地方,遠方已經可以看出路的雛形和橋墩模樣,在新的方案出來之前,工程不會繼續。

  專家聲音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何金龍説

  “公路還要從龍首關過,我反對”

  “如果還要讓公路從龍首關城墻間通過,我肯定投反對票!”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何金龍大概比許多大理人都更了解龍首關城墻的價值。一段歷史在他的講述中重現出來:公元738年,蒙舍詔皮羅閣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建都太和城。為防禦北方外族侵擾,築龍口城派兵鎮守。正是因為這道城墻,逼退敵軍,使得城墻內的大理國能連年繁榮發展至今。雖然原龍口城規模宏大,有東西南北城墻及南北城門樓,現僅存南北城墻遺址。但僅存的這段城墻仍然是全雲南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而且在全國來説也不多見。

  為了這段遺跡,何金龍大有誓死捍衛的決心。2008年,考古研究所已經提出國道214線應該從城墻上一個歷史形成的缺口上通過,而不能破壞城墻的意見。因為即便在當時還未詳細考古的時候,這道古城墻與大理的歷史淵源已經足以使其具有了保留價值。時到今日,他的態度仍然是:“路是肯定要修的,但對文物的破壞要降到最小,如果要穿墻而過,這座文物的完整性就不存在了。”

  龍首關事件發生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利用被剖開的兩個缺口開始對龍首關城墻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到昨天,除了本身就存在的龍首關城墻外,城墻北面還發掘了一座方形城池,在分割而成的20多個探方內,考古人員發現了墻基、鋪設的地磚、引水管等大量城市遺跡。至今發掘出的最早的遺物是開元通寶及大量明清時期的磚瓦、陶器陶片和銅箭頭等。再往北還有3道已經不太明顯的古城墻,其中一道是民國時期的。再過一個多月,考古工作將完成,但龍首關古城墻的價值已經顯而易見。

  村民講述

  公路穿越龍首關

  “我們很反感”

  龍首關城墻現場,數十名當地的農民協助考古人員清理現場的渣土和垃圾。這些村民都是上關村的,與龍首關城墻的距離近到難以想象。

  “只有500米。”村民張志遠説,和一些年輕的城裏人相比,上關村人對龍首關城墻的感情可是非同一般。就在他五六歲時,龍首關城墻是他玩耍的一個重要地方,城墻上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碉樓,幾十個碉樓讓城墻顯得“漂亮得很”。如今,只有一座碉樓孤零零地在離現有城墻還有一段距離的馬路邊被保護起來。龍首關的風景自然也不如當年了。

  不過,或許傳承了這個村子裏的歷史。上關村人總對龍首關有一股説不清道不明的保護意識。因為從1988年開始,大理市文管所就和這個離龍首關最近的村落簽訂了看護協議,由村裏的老協裏的老人來維護城墻,不讓人取土撬石頭,而且多少年來這一措施都非常有效,龍首關城墻被保護得很不錯。所以,當國道214線突然改道穿墻而來的時候,“村裏人都覺得非常反感”。(記者 秦蒙琳 陳潔)

責編:汪蛟龍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