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售價達批發價近3倍 北京蔬菜流通渠道須“減肥”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7日 12: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調查發現,蔬菜價格居高不下,除了天氣異常影響等因素外,更多的是流通環節的因素。(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産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全國蔬菜均價在5月2日達到高點,之後連續回落。5月3日—9日,北京蔬菜價格降幅達19.6%,但同期相比仍處高位,市民感到生活壓力加大。記者通過實地調查北京市蔬菜生産流通環節發現,除自然天氣等因素外,流通環節層層加價是推動蔬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中間環節——

  層層加碼,商場售價可達批發價的近3倍

  “大白菜一塊八,蘿蔔一塊五,土豆都兩塊五1斤了,今年的菜價太貴了。”5月初,在北京朝陽區團結湖早市,張先生拎著袋子在市場裏轉悠半天,也沒想好到底要買什麼菜。家住延靜裏附近的一位大媽也抱怨道,她家原來一個月的菜錢現在只能吃半個月。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春寒期較長,影響了北方蔬菜生長的速度和質量,一些本該在目前大量上市的冷棚或暖棚蔬菜推遲了上市期。但記者調查發現,蔬菜價格居高不下,除了天氣異常影響等因素外,更多的是流通環節的因素。

  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對北京市場的菜價頗知底細。他説:“就以茄子為例,新發地市場的批發價為每斤1.8元,到了大洋路批發市場和石門批發市場是每斤3元,到了新世界商場是每斤5元。”

  新發地農産品電子交易中心副總裁牛新亮告訴記者,蔬菜從地頭到餐桌,一般的途徑是收購商—區域市場—批發市場—二級批發—農貿市場、早市、社區蔬菜供應點、超市蔬菜供應點等5個環節,每個環節層層加價,推動菜價居高不下。

  有關專家表示,讓市民吃上合理價位的蔬菜,最主要的措施是應該減少蔬菜運輸的中間環節。比如超市應該加強“農超對接”,和蔬菜産地簽訂協議,直接從田間地頭把新鮮蔬菜運到超市。另外,多在小區增設便民菜店,直接從一級批發市場進貨,也可省去中間環節以降低成本。

  生産環節——

  生産規模小,經營分散,農民在産業鏈條中處弱勢地位

  蔬菜價格居高不下,除了流通環節的問題外,一些生産環節的因素也不容忽視。以北京為例,隨著建設世界城市的步伐加快,北京周邊城市化建設的加快,零星的甚至成片的菜地正在逐步消失,北京的蔬菜供應幾乎完全依賴外省市。菜地變高樓,蔬菜的生産者變為消費者。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也是影響菜價的因素之一。

  在商務部及許多流通領域的專家看來,國內農産品利益分配失衡只是問題的表面,而實質上則是農産品生産規模小,經營分散,農民在産業鏈條中弱勢地位的整體折射。

  在蔬菜的産銷鏈條中,菜農獲得的地頭收購價不足零售價的30%,批發價則為零售價的一半左右。終端零售是單位獲利最大的流通環節。與批發商、零售商相比,菜農的利潤本來就小,但承擔的市場風險卻最大。一旦某種蔬菜供過於求,批發和零售可以通過調整價格維持利潤水平,但蔬菜種植成本是基本固定的,收購價降低就必然使菜農收益受損。菜賤傷農,現在菜貴了,農民的利潤仍是最低,利潤風險仍最大。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