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頻發 凸顯應對"軟肋"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1日 17: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專題:南方多省遭遇極端惡劣天氣襲擊

  昨日(6日),暴雨突然襲擊湖南多個市州,暴雨帶來的地質災害給新化縣造成巨大損失,該縣防指通報,截至昨日19時,已造成5人死亡,2人失蹤,全縣5300多名學生停課。昨日上午,新化縣立新小區,消防隊員使用衝鋒舟進行救援。圖/新化縣消防大隊。

  自去年入冬以來,在全球極端天氣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頻發,西南大旱百年一遇、重慶強風雹等,短短幾個月內,中國遭受了連接不斷的極端天氣並因其致災,災情造成近百人死亡,400多萬人受影響。

  極端天氣帶來城市內澇、泥石流、洪災等災害,凸顯出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城市災害管理職能、天氣預報技術等"軟肋"。如何應對頻發的極端天氣,成為擺在政府、社會和民眾面前的一道重要選題。

  極端天氣頻發 各地慘遭損失

  突襲而至的極端天氣,每到一地都讓當地措手不及,從政府職能部門到市民都感覺"難字當頭",短時間內的急劇變化更給當地帶來極大災情。

  5日晚至7日,粵北、粵東部分市縣及廣州市區先後遭遇暴雨突襲。粵北地區有7個觀測站測到超過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最大雨量為411.3毫米。重災區韶關多個市縣出現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爆發的泥石流一度中斷了境內的南北大動脈京廣線。暴雨造成16人死亡,87萬多人受災,經濟損失超過10億元。

  而廣州市7日淩晨則遭受了被廣東省氣象局冠以三個"歷史罕見"的暴雨,使"羊城"變"洋城",四處水浸街,學校拉閘保安全,車庫一夜成"水庫",1.3萬多輛車被淹報修。

  更嚴重的是,"舊雨未消新雨又至"。9日開始,廣東再次遭受暴雨"洗禮",氣象臺預計到11日暴雨才肯"收手"。廣東省防總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無疑使廣東防洪救災工作雪上加霜。

  廣東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羅曉玲分析説,一方面,從大氣環流來看,今年北極濤動(AO)維持較明顯的負位相特徵,使中緯度地區西風減弱,盛行經向環流,冷空氣從極地向南不斷擴散,當南下冷空氣遭遇活躍的西南暖濕氣流,容易導致暴雨。廣東省氣候中心副主任呂勇平説:"廣州發生的大暴雨,也與城市的雨島效應有關。"

  呂勇平告訴記者,在全球氣候變暖等氣候變化大背景下,大氣對流增強,不穩定性增加,極端天氣往往以強降水、乾旱、低溫等形式出現。他説,就廣東而言,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颱風強度增大。當全球氣溫變暖後,海水溫度上升,海面熱帶氣旋數量雖然不一定增多,但平均強度會隨之增強。作為熱帶氣旋表現形式之一的颱風,強度和破壞性也會隨之增大。二是局地氣候差異變大,降水時空分佈嚴重不均,出現局地乾旱洪澇同現的情景。三是低溫、乾旱等極端氣候出現。

  極端天氣致災凸顯"三大軟肋"

  值得警惕的是,這類天氣因其自身的極端、不循常規、突發性,凸顯出各地預報技術有限、信息發佈制約、城市排水等應對措施標準過低等"三大軟肋"。

  災害天氣的應對,需要預報部門能及早預測出天氣趨勢並進行預報,盡可能爭取更多時間。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極端天氣的預報存在技術難題。廣東省首席助理預報員張東説,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通常是在一定模型下,根據前期天氣狀況趨勢作出預測。但所謂極端天氣有異於一般天氣運行模式,往往是突然的急劇的變化,等到發現時往往已晚了半拍。他説:"廣州市7日遭受的歷史罕見暴雨,其初期走勢是向廣東東南方向移動,但卻在半途急轉直下襲擊了廣州,'神出鬼沒',極難預測。"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