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聲:論大旱中屹立的貴州精神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05日 1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貴州日報

專題:百年大旱襲擊西南五省市

  

  清明時節,黔中大地仍未“雨紛紛”。

  旱魔,無情地從夏秋肆虐到冬春,央視氣象預報雲圖上那一片讓人揪心的赤紅,曾久久定格在雲貴高原。

  在我省抗旱的關鍵時刻,溫家寶總理來了!他深入黔西南州察看旱情、指導救災,帶來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在耳聞目睹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艱苦奮鬥、智鬥旱魔、絕地逢生的感人事跡後,總理動情地指出:冷洞村的實踐彰顯了一種“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精神,這就是貴州精神。這種精神比創造的財富還要寶貴、還要長遠。無論是抗旱救災,還是改變貧窮落後面貌,都需要這種精神。

  精闢的概括、透徹的揭示!深深地撥動了貴州人的心弦,引起了全省廣大幹部群眾的強烈共鳴,激勵和鼓舞著我省人民戰勝災難、實現歷史性跨越的信心和鬥志。

  

  冷洞村的事跡,只是貴州抗旱救災的一個縮影。

  放眼貴州17.6萬平方公里的熱土,大災中巍然屹立的貴州精神,正在噴涌、升騰、激蕩。從黔北到黔南,從黔東到黔西,一幕幕眾志成城、共禦大旱的壯闊場景紛然呈現,一樁樁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先進事跡層出不窮,一個個生動鮮活、平凡而高大的英雄人物卓然挺立。

  “絕不能讓一個群眾沒有水喝,也絕不讓一個群眾沒有糧吃!”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定承諾。哪災情嚴重,哪就有黨員幹部帶領群眾日夜奮戰、揮汗如雨的身影;哪情況危急,哪就有人民子弟兵火速馳援、奮不顧身的英姿。在大街小巷、在鄉村道路、在田間地頭,一支支“抗旱輕騎”、“民兵突擊隊”、“巾幗抗旱服務隊”繁忙穿梭,打水井、修水池、截潛流、掏山泉、保苗床……災區群眾不等不靠,奮起自救的腳步從未停止。

  我們忘不了那一個個堅守抗爭、奮不顧身的救災英雄:朱昌國,帶領群眾科學抗旱保住了村民的“錢袋子”;陳小二,為保障供水設備不停轉數十天堅守在山壁;毛明舉,奮力撲打山林烈焰不幸墜下懸崖;成名堯,為群眾運水澆地數月過度勞累倒下;還有謝光學、安作成、何禮強……他們精神的光芒映照出共産黨員的本色,讓人抑制不住對他們高山仰止般的崇敬。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上下一心,共克時艱。4000萬英雄的貴州兒女,用熱血、汗水和智慧,用貴州精神譜寫了一曲曲抗旱救災的激情壯歌。

  

  精神,是從一個人成長中、一個集體發展中、一個民族傳承中凝煉出來,並支撐其不斷延續的特有活力。

  “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一個人不能沒有精神,一個民族更不能失掉精神。馬拉松比賽臨近終點時,精疲力竭的運動員主要靠的是精神支撐跑完賽程;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士氣更旺的一方往往獲得最後勝利;人類向極限挑戰的每一次超越,精神力量都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水奔流,蜿蜒曲折,不遇險灘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越是困難,越需要有鬥志;越是艱苦,越需要有韌勁;越是大災大難,越需要精神支撐。正是因為有了貴州精神,自古至今,面對艱苦的客觀條件,貴州兒女從不怨天尤人,下定改天換地創造幸福的決心,憑藉自強不息、勇創出路的志氣,積跬步而致千里、匯小流而成江河,使這片土地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任何一種精神現象的出現,決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産生的歷史與現實根源。拉開歷史的長焦與廣角,我們不難發現,一代又一代的貴州人樹雄心、立壯志、圖發展,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在悠悠的歲月長河中,演繹著貴州精神嬗變的軌跡。

  在古代惡劣的環境中,奢香夫人不畏艱難,率領各族同胞“伐薪焚石”、“鑿山刊木”,開“龍場九驛”,打通了貴州與周邊三省連接的驛道;葛鏡矢志不渝,傾盡家資三次建橋,立下“橋不成兮鏡不死”的豪邁誓言,在貴州建成了與趙州橋媲美的葛鏡橋,留下了“義垂千古”的壯舉。

  在紅軍轉戰貴州的長征途中,一樁樁燭照韆鞦的重大事件發生在這塊紅土地上,播撒了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的火種,留下了超越時空的寶貴精神財富,提供了汲取不盡的精神動力。

  在火熱的“三線建設”時期,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加入到貴州兒女的行列,紮根大山、畢生奉獻,青絲化白雪,血汗寫艱辛,為貴州建起了較先進的工業體系,鑄就了寶貴的“三線建設”精神。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裏,貴州人的精神更加高揚。1978年,頂雲公社率先實行農業生産責任制,超前的探索生發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頂雲精神;上世紀八十年代,胡錦濤同志倡導建立畢節試驗區、安順試驗區,在20多年的不懈探索中,孕育了“堅定信念、艱苦創業,求實進取、無私奉獻”的試驗區精神;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大關人劈石造田、改造山河,催生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韌不拔、苦幹巧幹”的大關精神;在2008年抗擊歷史罕見的雪凝災害中,全省上下形成了“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眾志成城、克難攻堅,忠於職守、甘於奉獻,患難相助、和衷共濟”的抗雪凝精神……這些精神挺起了貴州人的脊梁,凝聚成不斷激勵全省人民奮勇向前的精神動力!

  正是在與一個個困難、一次次災害的碰撞中,貴州兒女不斷生發出新的精神資源和磅薄的精神力量,成就了戰勝惡劣環境的堅毅品格。正是世世代代貴州人的不懈追求、傳承弘揚,不斷豐富著貴州精神的內涵,在這次抗旱救災中昇華為“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新時期貴州精神。

  

  十六個字貴州精神,源於歷史、基於現實,契合時代、引領發展,句句寓意深刻、意境層層遞進。

  “不怕困難”,體現了貴州人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的勇氣和志氣。貴州是“山的世界”、“喀斯特的王國”。大山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也造成了閉塞阻隔;喀斯特地貌構造了神奇美境,也形成了脆弱生態。一部貴州史,就是一部貴州人民面對惡劣自然環境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歷史。千百年來,貴州各族人民在重重大山中披荊斬棘、戰天鬥地,養成了直面困難的坦然心態和敢於擔當的勇氣豪情,性格中稟賦著大山一般的剛毅篤實,血脈裏蘊含了抗壓耐勞的基因。“莽蒼深處,歌舞之鄉”,天性樂觀的貴州人,從“苦”中刨食、在“苦”中成長、唱“苦”中歡歌,千難嚇不倒,萬苦壓不垮。

  “艱苦奮鬥”,體現了貴州人在艱苦環境中乾事創業的幹勁和闖勁。貴州基礎差、底子薄,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加快發展的任務尤為艱巨。但貴州人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始終堅信“別人能幹成的事我也能”。與大關村、則戎鄉一樣,無數生活在深山區、石漠區的群眾“寧願苦幹、不願苦熬”,劈千古石,摳萬年土,建米糧川,創造了一個個“絕地逢生”的奇跡。

  “攻堅克難”,體現了貴州人敢打硬仗、善克難關的膽略和智慧。面對重重險阻,貴州人總是堅信“沒有淌不過的河,沒有翻不過的山”。憑著這份執著信念,我們攻下了改革發展中的一道道難關、趕走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攔路虎”、啃下了別人認為啃不下的一塊塊“硬骨頭”,全力打好西電東送、交通水利、扶貧開發、退耕還林、“兩基”攻堅等一場場硬仗,提前實現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第一步戰略目標。有勇又有謀、有膽更有識,從抗擊雪凝災害中發起的“綠絲帶行動”,到這次抗大旱中冷洞人創造的土法滴灌,無不折射出貴州人從來都是攻堅克難的“好手”。

  “永不退縮”,體現了貴州人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恒心和意志。“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貴州人面對築路架橋的艱險、脫貧任務的艱巨、實現跨越的艱辛,沒有長吁短嘆,沒有畏縮不前,而是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苦幹巧幹拼命幹,鍥而不捨、百折不回。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靠著這份品格,一條條大路在崇山峻嶺上延伸,一座座橋梁在溝壑峽谷中躍出,一戶戶貧困農民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一項項戰略目標從藍圖變成了現實。

  大旱,百年未遇,我們遭受了嚴重的物質損失,卻收穫了彌足珍貴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比物質更寶貴、更強大、更持久,它是我省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精神支柱和寶貴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我們要把貴州精神內化於心,著力塑造新貴州人。

  用貴州精神塑造貴州人,要求我們直面困難、不甘落後,做自強自信的貴州人。面對重重困難,“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要把貴州精神內化為我們戰勝困難的品格要素,鍛造為“撬動”貴州發展的精神杠桿,以勇於面對的心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奮起直追、不斷超越。

  用貴州精神塑造貴州人,要求我們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做有膽有識的貴州人。膽識過人才能成就事業。我們要在貴州精神的反復錘煉下,鍛造“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堅強意志,鑄就愈挫彌堅的頑強毅力,以點石成金之智,破解難題之謀,攻克重點、突破難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科學發展上來。

  用貴州精神塑造貴州人,要求我們直面困難、永不退縮,做不屈不撓的貴州人。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説過:“偉大的事業是根源於堅韌不斷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實現貴州歷史性跨越的宏偉目標,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需要持續加速的“拉力賽”,是一場場硬碰硬的攻堅戰。“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我們唯有向著目標保持持續衝擊,不氣餒、不動搖、不懈怠,“咬定青山不放鬆”,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在堅持中到來。

  ……

  貴州精神來自群眾、根植于群眾,也需要回歸群眾、由群眾掌握。必須把貴州精神宣傳到群眾中去,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真正溶入我們的血液中,內化到我們的靈魂裏。要用踐行貴州精神的典型事例、先進人物來感染群眾、激發群眾,使貴州精神成為群眾的自覺意識、自覺行動,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昇華。

  

  我們要把貴州精神外化為形,大力彰顯新貴州形象。

  貴州,曾在歷史上給人留下偏遠蠻荒的印象,上世紀九十年代也曾因貧困落後被冠以“貴州現象”。但是,暫時落後並不意味著永遠落伍。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我們一定要以貴州精神為支撐,甩開歷史包袱,拿出智慧和力量,彰顯新貴州形象。

  要以貴州精神塑造奮發進取的貴州形象。形象靠幹事創業來樹立,靠增強實力來彰顯。貴州精神凸顯的就是一種不甘落後的志氣和堅韌頑強的作風,其本身展示的就是一種貴州形象,就是一道亮麗的貴州風景。以貴州精神彰顯新貴州形象,就需要每一個貴州人振奮精神,埋頭苦幹,奮力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努力扮靚家鄉,讓多彩貴州更嫵媚、更精彩!

  要以貴州精神樹立文明自信的貴州形象。我們與黔山秀水血脈相連,沒有理由不熱愛這片土地。彰顯新貴州形象,就要以貴州精神為支撐,改變自慚形穢的觀念,增強對貴州的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心,提升文明素質,改善發展環境,使貴州成為文明之州、禮儀之州,成為投資創業的天堂。

  要以貴州精神彰顯多彩神奇的貴州形象。大自然恩賜了貴州無數奇山秀水,需要我們倍加珍惜。我們要弘揚貴州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發、利用和保護好我們這片美麗的家園。要在打好對外宣傳攻堅戰中彰顯貴州新形象,大力宣傳推介我省的旖旎風光、富集資源、宜人氣候、多彩文化……充分展示貴州“公園之省”、“生態之州”、“綠色王國”、“能源基地”、“交通樞紐”的全新形象。

  

  我們要把貴州精神物化為力,推動實現歷史性跨越。

  奪取抗旱救災的最終勝利是當前全省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還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大力弘揚貴州精神,我們就能從災難中汲取信心,從災難中汲取力量,就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保飲水、保春耕、保民生、保穩定的工作中去,奪得抗旱救災鬥爭的最後勝利。

  戰勝大災大難需要貴州精神,改變貴州落後面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更需要貴州精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界的支持固然重要、固然要爭取,但從根本上説,還得依靠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有大力弘揚貴州精神,我們才能在改變欠開發狀況的過程中逐步改變欠發達面貌,實現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旱情終將緩解,大地還會蔥蘢。但是基礎設施落後、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結構不合理……制約貴州發展的“瓶頸”還在,扶貧攻堅、改善民生、石漠化治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任重道遠,作為“全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步伐片刻也不能停留。我們必須把貴州精神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堅定意志,轉化為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頑強作風,轉化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實際效果,憑藉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東風,使貴州乘勢而上。

  

  鏖戰旱魔無畏怯,撼天動地貴州魂。

  貴州精神在抗大旱中卓然挺立,最大的底氣,在於有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黨員幹部隊伍。這支隊伍總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戰鬥前沿樹起旗幟,在救災一線立起標桿,在攻堅克難的主戰場演繹衝鋒與堅守。

  無數事實證明,幹好貴州的事,加快貴州發展,關鍵在各級黨組織、關鍵在廣大黨員幹部。在推動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征程中,我們要以貴州精神鍛造這支隊伍,使每一個黨組織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使每一名黨員真正成為先鋒模範,使每一位幹部具備強大的執行力,真正成為幹事創業的&&人。要把大力弘揚貴州精神,與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爭先創優”活動,與我省開展的“忠實踐行宗旨、勤政廉政為民”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建功立業。

  

  沒有什麼比富民興黔的壯麗前景更值得期待!

  周恩來總理關於“貴州的發展必將後來居上”的深情寄語,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努力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諄諄囑託,溫家寶總理關於“一定能夠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殷切期望,時時回蕩在我們耳畔,激勵著我們奮進!

  在貴州精神的感召下,廣大幹部群眾的精氣神正進一步聚集,不斷生發出熱愛貴州、建設貴州的巨大熱情。

  看吧,在貴州廣袤的田野上,無數個“冷洞村”在播種著希望。春色,正浸染著黔中大地……

責編:許桂梅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