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湄公河水位下降並非受瀾滄江水電站影響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10日 0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2009年底以來,湄公河流域出現中到重旱,湄公河北部水位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國外有輿論將其歸咎於中國在瀾滄江開發水電所致。

  對此,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組織專家進行科學分析後認為,2009年底以來湄公河流域溫度持續偏高、降水偏少,乾旱嚴重,這是整個東半球副熱帶地區正在發生的大範圍乾旱的一部分。這次乾旱是氣候變化大背景下的一次極端事件。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介紹説,目前,西起非洲北部、印度半島,東到中國西南地區、中印半島北部以及菲律賓的廣大地區,都正在經歷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因此,當前湄公河流域的乾旱不是一個局地現象,而是東半球副熱帶地區大範圍乾旱的一部分。國家氣候中心對亞洲乾旱區域的監測表明,從非洲、中亞、印度到我國華北是乾旱發生頻率在增強的一個乾旱帶區域。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認為,今年湄公河流域乾旱是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大氣環流異常導致的一次極端乾旱氣候事件。自2009年12月以來,湄公河流域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兩成以上;同時,流域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攝氏度。特別是2010年2月以來,湄公河流域溫度高、降水少的異常狀態持續加重,流域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一般僅有15—30毫米,東南部地區在15毫米以下,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氣溫異常偏高2—4攝氏度,局部地區偏高4攝氏度以上。高溫少雨直接導致了湄公河流域乾旱的發生。

  國家氣候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瀾滄江—湄公河徑流的變化主要由降水變化所驅動。1961—2008年近50年的資料分析表明,無論乾季(1—4月)還是雨季(5—10月),瀾滄江流域平均氣溫均明顯上升,降水微弱下降。分析瀾滄江流域中國出境流量控制站——允景洪站流量表明,在1961—2006年間,全年平均瀾滄江流域中國允景洪站出境流量為減弱趨勢,與該流域降水量的變化相符,説明90年代後瀾滄江幹流水電站建設對流域出境流量沒有明顯的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表示,去秋以來,湄公河的上遊——流經雲南的瀾滄江不僅遭遇了歷史罕見氣象乾旱,同時也出現了罕見的水文乾旱,使得它向下游湄公河供水較常年減少。但是,瀾滄江流域面積僅佔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總面積的23.5%,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約640億立方米,僅佔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當地流域,佔86.5%。

  本報記者 劉毅

責編:唐亮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