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加索:俄羅斯隱隱的痛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31日 13: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搜狐

       1月13日,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南部聯邦區中心代表向記者證實,1月12日晚,俄南部的達吉斯坦共和國傑爾濱特區一段天然氣管道爆炸,導致該共和國5個區104個居民點燃氣供應中斷,影響到21.6萬人的正常生活,其中包括5萬名兒童。該人士稱,當局目前正在分配備用煤氣罐,計劃送往人口較稠密的居民區。此段管道所屬的公司隨後發表聲明稱,不明身份的不法分子製造了這起攻擊事件,爆炸還導致輸氣管起火。俄強力部門認為此次爆炸是炸彈所致,並懷疑這次襲擊與近期一系列襲擊事件一樣,是當地伊斯蘭極端組織所為。

  剛剛進入2010年,俄強力部門就加強了在本國南部北高加索地區清剿恐怖分子的行動力度,一些恐怖組織頭目相繼在俄警方的特別行動被擊斃。1月5日,俄強力部門還在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境內繳獲大量炸藥,並成功制止了一起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的大型恐怖事件。

  但與此同時,北高加索地區依舊接連傳來一些並不讓人高興的消息。2010年1月6日,一名自殺式恐怖分子駕駛“涅瓦”牌吉普車衝進達吉斯坦共和國首府馬哈奇卡拉市巡警基地,準備衝擊正在出早操的巡警隊伍。恐怖分子在遇到特警的警車阻擋時,還向警察開槍並在半路中引爆了所乘的“涅瓦”車。爆炸掀起的巨浪擴散直徑達200米,造成5名警察犧牲,包括18名警員在內的24人不同程度受傷。1月7日晚,一夥不明身份的人在馬哈奇卡拉市向一名護法機關工作人員開槍射擊,導致這名警員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治身亡。

  在這一系列惡性案件後,俄總統梅德韋傑夫于1月8日特地會見俄聯邦安全總局局長博爾特尼科夫,聽取反恐形勢和反恐行動的專題彙報。梅德韋傑夫當時強調,“俄羅斯針對恐怖分子的政策保持不變,我們需要強硬且有系統地消滅恐怖分子,也就是説要‘定期剿匪’。”梅德韋傑夫指出:“很遺憾,土匪們依然在活動,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更不能説一些與事實根本不相符的樂觀數字。強力部門需要有步驟地開展行動,對恐怖分子採取‘全線出擊’——哪出現了土匪的蹤跡,我們就要順藤摸瓜,並且最終消滅他們”。梅德韋傑夫説,“我希望聯邦安全總局會同內務部和包括調查機關在內的其它機構的同仁們一起做好這件事”。當時,博爾特尼科夫還信誓旦旦地對梅德韋傑夫許諾稱,“打擊北高加索恐怖分子的體系已經建立。我認為,這個體系將有效運轉”。但博爾特尼科夫承諾的話音未落,達吉斯坦就在12日晚上又傳來了爆炸聲。

  1月13日,俄聯邦內務部副部長兼內務部隊總司令羅戈日金在莫斯科的記者招待會上承認,“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目前局勢仍很複雜,但已在控制之下。”他説,2009年,俄羅斯內務部隊在北高加索地區共摧毀了120個非法武裝基地、打死230名非法武裝人員。為提高反恐能力,超過一半以上的俄內務部隊目前已配備現代化技術裝備,並且將逐漸以輕型裝備替代重型裝備。他還説,俄內務部隊2009年共參加了130多次由俄聯邦安全局和內務部組織的聯合演習,俄強力部門的聯合反恐能力大幅提升。

  但此間分析人士指出,要想在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實現真正的穩定,除了一系列“剿匪行動”之外,俄政府還必須為該地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創造正常的環境,包括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建立新工廠、啟動新的投資項目等等。

  各種力量交匯、各種利益交錯、各種衝突交織——動蕩不安的高加索地區是俄羅斯心中永遠的痛……

  高加索:“碰撞之地”

  在人們的印象之中,高加索就是一座大山脈的代名詞,是一條綿亙崎嶇的大山系。而在地緣政治中,高加索則是一塊東西走向的廣闊地峽。高加索地區指前蘇聯的黑海和裏海之間的地區,其總面積約44萬多平方公里。高加索南部有兩條東西走向山脈,即北邊的大高加索山脈和南邊的小高加索山脈。大高加索山脈以北稱“北高加索”,現在一般指俄屬高加索地區,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大高加索山脈以南直至小高加索山脈南麓地區稱“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國,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

  高加索地區位於歐亞大陸連接處,屬於麥金德所稱的“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該地區人口總數不足3000萬,有50多個獨立的民族,若按語言社區來分,小的民族只有幾百人,大的上百萬人。由於地勢複雜,許多民族相近咫尺但語言卻完全不通,據説古羅馬人在此地經商要雇傭80多名翻譯,所以歷史上高加索曾有“語言之山”之稱。同時,這一地區又有伊斯蘭教、東正教、亞美尼亞格列高利教和猶太教等多種宗教勢力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由於高加索在人文地理上的這種特殊情況,該地區一直是其周邊國家和民族爭奪的土地,且常是一些大國勢力範圍控制的交叉及末端地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歷史上,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曾染指高加索,並且把它納入帝國版圖,但又都遭到了猛烈的抵抗,反抗和鎮壓成了高加索政治的鮮明特色,高加索一直以其居民的叛逆性和該地區的不可征服而舉世聞名。在歷代俄羅斯文學精英的眼裏,高加索是“不屈從暴力和強權的自由之地”,而在戰略家的眼裏,高加索是“各種力量雲集,各種利益交錯,各種衝突交織”的“碰撞之地”

  高加索:“火藥桶”

  17、18世紀,高加索地區戰火不斷,內有民族爭鬥,外有波斯、奧斯曼帝國、沙俄帝國的爭奪。經過兩個多世紀的血雨腥風,沙俄帝國終於在19世紀下半葉控制了高加索的命運,但高加索地區的反抗運動時有發生。即便在蘇聯時期,高加索局勢也不是很穩定。蘇聯解體前後,高加索地區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加劇,衝突不斷,充滿了火藥味。

  在北高加索,起初是北奧塞梯與印古什因領土糾紛而爆發武裝衝突。緊接著,1991年11月,杜達耶夫宣佈車臣為“獨立主權國家”。為維護國家統一,俄羅斯于1994年發動了第一次車臣戰爭。1999年8月,車臣非法武裝入侵達吉斯坦,俄羅斯再次舉起反恐大旗。同年10月,俄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端掉了車臣恐怖分子的“老巢”。為了報復,近年來車臣殘匪在俄羅斯各地實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活動。

  在南高加索,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兩國也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大打出手。納—卡地區位於阿塞拜疆境內,80%以上的居民是亞美尼亞族人,但行政上歸阿塞拜疆管轄。從納—卡州建立之日起,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就抱怨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人歧視他們,因而阿境內的亞美尼亞人一直謀求併入亞美尼亞。1989年,納—卡地區宣佈獨立,這導致阿亞兩族矛盾驟然加劇,兵戎相見,造成大批人員傷亡。

  位於黑海之濱的阿布哈茲曾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共和國,它卻想趁蘇聯解體的機會獨立建國,一直與格魯吉亞政府鬧個不停。北奧塞梯南部的南奧塞梯曾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州。1992年1月,該州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並與北奧塞梯合併,從而引發了格奧武裝衝突。結果,2008年8月8日的“高加索五日戰爭”結束後,小薩的莽撞把這兩個形式上還算統一的地方給徹底地弄丟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高加索地區的這三個“熱點問題”中,我們都能找到俄羅斯的身影。許多國際問題專家認為,外高加索地區的不穩定是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歷史包袱”所致,但外高加索地區的衝突問題之所以久拖不決,這與俄羅斯的“曖昧態度”有直接關係,而俄羅斯正是利用這些問題做為自己控制這一地區的有效杠桿之一。豈不知,這對俄羅斯來説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外高加索地區不能實現最終的和解與穩定,那麼與之相連的北高加索地區也不可能真正的安穩下來。

  高加索:“博弈的舞臺”

  外高加索地區戰略意義之厚重,戰略能源之豐富,不能不讓人為之心動。俄羅斯視外高加索為“後院”,一直堅持“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的策略。但俄羅斯人自己也清楚,雖然他不願意輕易地退出外高加索地區,雖然他在該地區還有許多獨特的制衡手段,但高加索地區已不再是俄羅斯“一人的天下”了。

  蘇聯解體後,特別是“911事件”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已大踏步地進入了外高加索地區,美國視外高加索為裏海能源的理想“外運走廊”,想通過控制外高加索而掌握裏海能源的走向。北約和歐盟也對該地區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以便為各自的下一輪“東擴”物色“候選人”。土耳其則仗著自己背後有人,欲通過加強與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的關係,而實現自己的“地區大國夢”。伊朗也認為該地區是自己的北部屏障和與俄羅斯聯絡的中間地帶,不願美國人在這裡指手畫腳。

  高加索地區位於裏海和黑海之間,裏海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了。而高加索地區就是插入裏海的“吸管”,美國正是通過高加索地區實現著“既可繞過俄羅斯,又不經過伊朗”的巴傑石油管線工程。為了保證這條管線的安全,美國必須加強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存在。按著美國人的算盤,控制了外高加索地區就可以把中亞和中東地區連起來,北可遏制俄羅斯,南可挾制伊朗,就可以更有效使“不穩定弧”穩定下來。

  蘇聯解體後,為了把格魯吉亞培養成壓制、遏制俄羅斯的“橋頭堡”,美國人在格魯吉亞狠下了一番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的一場“天鵝絨革命”過後,一個“美國製造”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應運而生。近年來,格魯吉亞不顧俄羅斯的打壓和威脅,“明目張膽”地提出了自己“加盟入約”的戰略目標,並癡心不改地在這條漫長的“西征”路上艱苦跋涉。而阿塞拜疆則一直小心翼翼地平衡著自己的對外政策,處處謹言慎行,希望在不刺激俄羅斯的同時“融入歐洲”。而亞美尼亞雖已是俄羅斯在外高的堅定盟友,但也時不時地向歐盟和北約“暗送秋波”,不放棄歐美這一重要的外交發展方向。

  分析人士指出,在外高地區上演的新“大博奕”中,俄羅斯正在後退,美國正在進入。今後,俄美在外高地區的勢力範圍已不再“涇渭分明”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在和未來的外高加索局勢變化是由多種力量多個層次組合而成的、且不斷變化的“合力”來決定,是一種“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

  高加索:俄羅斯的“軟脅”

  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唇齒相依”。在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美國軍事力量進入中亞的情況下,一旦外高加索成為北約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將處於北約的半包圍之中。為介入北高加索事務,西方國家在反恐問題上一直堅持雙重標準:口頭上支持俄在車臣的反恐行動,暗地裏卻為車臣恐怖分子提供方便甚至政治庇護。俄《共青團真理報》曾撰文稱,西方人的想法就是想讓俄羅斯離開北高加索。

  為了能保住自己的“南部屏障”,確保南大門不直接面對北約“黑洞洞的炮口”,俄羅斯在不斷調整與外高加索三國關係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高加索地區的軍事存在。目前,北高加索軍區已成為俄軍兵力最多、戰鬥力最強的軍區。針對美國和北約在俄格邊境的軍事活動,俄軍加強了防範措施。在俄方的堅決反對下,目前北約已表示暫不向格魯吉亞派遣預警機,也沒有制定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加入北約的具體時間表。

  其實,恐怖分子正試圖把俄羅斯拖入一場新的“高加索戰爭”。恐怖分子策劃一系列行動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北高加索重新拖入大規模武力衝突的泥潭,而且還想擴大衝突的地域範圍,使之國際化。

責編:呂莎莎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