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還要容許“毒餐盒們”為害多久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27日 10: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這幾天,一位食品包裝領域的業內人士披露了令人不安的現狀:市場上一些劣質餐盒的有毒有害成分會溶解在食用油和醋中,此類餐盒並不在少數。根據權威檢測機構提供的情況,監管部門早在2002年就發現了同樣問題。相似的不合格比例、相同的不合格原因,八年打不退的毒餐盒,以及其他反復出現的劣質産品,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此次披露毒餐盒事件的業內人士估計,市面上的一次性餐盒“合格率還不到一半”。儘管我們無法確認這個數字的準確性,但是國家環保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幾年前的數字卻與此遙相呼應:2002年和2003年,在全國和河北省進行的一次性餐具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分別為52%和43%,到2004年,北京市的抽查合格率僅為40%。

  權威部門的調查顯示,這些餐具的第一大問題,是“生産原料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鈣、工業石蠟、回收廢料,導致産品的蒸發殘渣(正己烷、乙酸)嚴重超標”。八年前披露的不合格原因與八年後完全一致。八年間“長盛不衰”的毒餐盒暴露出市場的混亂和生産者的無良,暴露出監管的失職。

  從毒餐盒到地溝油、再到殘留高毒農藥的毒豇豆,近來頻頻牽動人心的劣質産品早在多年前就出現在監管者的嚴打名單中。一些企業、飯館、農戶無法抵抗利益的誘惑,鋌而走險生産假冒偽劣甚至有毒有害的産品。

  我們不能只寄希望企業通過自律來規範生産經營行為,監管者必須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在防範不法行為發生的同時,通過對違法者的懲罰來震懾其他的生産經營者。遺憾的是,八年前就被盯上的劣質産品在八年後依然大行其道。人們不禁要問,如果不是一些監管部門聽之任之,甚至縱容,問題怎麼會長期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劣幣驅逐良幣”之勢?

  “毒餐盒們”能“長盛不衰”,背後還有著地方利益的影子。一些容易“出事”的産品是地方的重要産業,還有一些甚至形成了長長的産業鏈,關係到地方的GDP、稅收和就業。有的地方政府信奉“渾水好養魚”,甚至不負責任地以所謂“寬鬆環境”來促進此類企業發展。

  反復出現的各種劣質産品嚴重傷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傷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傷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再也不能對“毒餐盒們”聽之任之了!(記者 朱立毅)

責編:肖金平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