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武漢3月26日電(記者魏夢佳 熊金超)儘管我國水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三江源頭都在西南,但從長遠來看,當前西南旱情對南水北調和引江濟漢沒有影響。26日前來湖北參加引江濟漢工程開工儀式的國務院南水北調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野接受新華記者專訪時,對南水北調的前景表示了樂觀的態度。
他説,目前,南水北調還沒有進入實際實施階段。大自然有個週期性變化,今年西南旱情比較特殊,只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與整個氣候狀況有關。南水北調從其工程設計、論證起,就著眼長遠戰略充分考慮了整個水資源的配置。
張野分析説,就長江而言,每年從長江口流出的水量達9000多億立方米,而南水北調三線調水量不超過450億立方米,也就是説不超過長江水量的5%,因此從多年水量上來講,旱情不影響調水,也沒有長江上遊無水可調的擔憂。從長遠來看,南水北調還是合理調配水資源。他説,“至少目前我們沒這個擔憂”。
“但是有一點需要努力的是,我們必須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張野説,水利設施要配套,形成系統管網,這樣就可以在豐水年加大泄量,在枯水年實施調水補給,合理調配水資源。我國目前還是農業大國,糧食是國家的根本問題,要想解決靠天吃飯的問題,水利設施要配套完善。
在談到南水北調和引江濟漢工程對生態方面的影響時,張野説,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在水資源分配上,要從利大於弊上來考慮,當前我國水利時空分佈不均,6-7月份水多,平時水少,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調水可能對生態等方面帶來影響,但從水資源分佈來看,淮河、海河等地區經濟比重大,必須解決水的問題,南水北調總的來説是利大於弊。丹江口水庫蓄水庫容增加,水庫加高,不調水就白白泄走了。漢江是7-12月時水量最多,而水華大都發生在冬季。引江濟漢工程建成後,調蓄能力更大,可在冬季下泄補水,對下游流量控制將更有利。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