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嘉興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模式的調研報告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17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專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嘉興市位於浙江東北部,東接上海、北鄰蘇州、西連杭州、南通寧波,地處長三角經濟圈中心區域。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嘉興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把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作為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的難得歷史機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堅決打好結構調整這場硬仗為抓手,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初步走出了一條調整經濟結構創新發展模式的科學發展之路。

  一、成效與變化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嘉興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外需萎縮、訂單減少、企業停工減産及就業和社保壓力增大的情況,嘉興市委、市政府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結合本地實際,研究提出了保增長、促轉型、抓統籌、重民生的工作部署,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各項措施,創新機制,優化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經濟企穩向好。2009年1-3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29.45億元,同比增長8.3%,增幅均高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前3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6%、7.1%、8.3%,分別高於全省平均1.1個、0.8個和0.6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到227.3億元和113.1億元,同比增長9.7%和9.6%(增速均列全省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率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服務業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長速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二)市場消費信心穩步提振。2009年1-3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分別為15.2%、15.1%, 15.2%,分別高於全省平均2.1個、1.4個和0.9個百分點。消費信心增強,發展預期繼續向好,1-3季度全市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為108.7、116.3、119.5;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07.1、123.6、133.1。

  (三)外貿出口降幅逐季收窄。1-3季度,全市實際利用外資8.22億美元,新批“三資”企業157家;進出口總額為124.31億美元,降幅比上半年減少1.8個百分點,其中外貿出口額達到89.68億美元,降幅比上半年減少1.4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好于加工貿易,降幅小于加工貿易11.4個百分點。

  (四)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截止3季度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021元和8984元,同比實際分別增長9.5%和9.6%。城鄉居民收入比2.11:1,低於3.36:1的去年全國平均水平。全市非農業就業人員比重為87.5%,全面小康程度居浙江省第二位。

  (五)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2009年以來,全面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辦法,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市覆蓋。新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健全,農民參保率達96.51%,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健全。“平安嘉興”建設繼續推進。全市所轄5縣(市)全部進入中國百強縣前32強和“浙江省小康縣”行列,先後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二、思路與做法

  (一)統一思想、加強調研,全面落實應對金融危機的新舉措

  1、統一思想聚共識,堅定應對危機的信心。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給嘉興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外需萎縮、訂單減少、企業停工減産,就業和社保壓力增大,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嘉興市的班子成員高度重視、積極應對,早動手、早安排,特別是把提振全市上下的信心擺在了突出位置。市裏多次召開會議,深入分析研究嘉興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機遇,著力統一思想認識,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搶抓危中之機,推進發展。要求全市上下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轉型升級不畏難,苦練內功不浮躁,進一步堅定應對危機、促進發展的信心。提出要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抓發展與促改革相結合”、“抓經濟與促穩定相結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抓住有限時間,全力推進發展。

  2、深入調研謀思路,完善應對危機的舉措。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為進一步梳理思路、尋找對策,去年底,嘉興市委全會認真貫徹省委“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工作思路和要求,部署了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確定了“保增促調”的工作主線。春節剛過,市級班子成員分別率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專題調研,了解和把握基層和企業面臨的困境,分析經濟運行態勢,積極尋找應對辦法,出臺了減稅讓利、優化融資、簡化審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導全市面上工作的推進。班子成員還結合年初確定的調研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探求應對危機、加快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完成“新時期新階段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科學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調研課題,對化解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進行系統、全面的思考,並及時出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今後一段時間,特別是後金融危機時期嘉興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和要求。

  3、推進項目保增長,找準應對危機的抓手。為應對危機,嘉興市提出以項目增投入,以投入促發展。在項目規劃上,著眼長遠,立足實際,並結合“十二五”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按照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和創建生態環保宜居城市的要求,對基礎設施、産業升級和民生、生態環保等重大項目,進行統籌謀劃。突出全市“四個雙百”和市區政府 “百項百億”項目建設。1-9月,全市完成固定資産投資863.1億元,增長21.3%。在項目投資上,實施“三四五六”戰略,即:突出項目引導、推進和服務三個環節;強化項目準入和後評價、項目推進、落實裝備製造業和新興産業發展、加快盤活存量和騰籠換鳥四項措施;抓好“零增地”、“存量優化提升”、“産業結構調整”、“創新産業化”和“生産性服務業”五個一批480項重點項目;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石化、電子信息、汽車關鍵零部件、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六大産業。在項目實施上,要求每個重大項目都要實行領導聯挂,靠前督戰,面對面進行指導,及時幫助和協調解決遇到的難題。

  (二)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人才的協同作用,為結構調整構建新機制

  1、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環境、知識産權和勞動者權益保護機制,增強企業轉型升級的外部推動力。面對危機,嘉興人深切感受到粗放式發展模式、對知識産權重視不夠和對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不力,已經影響到嘉興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高投資、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探索調整結構和轉型發展之路。一是保護環境。積極探索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以環境的倒逼機制促進企業轉型升級。2007年9月,嘉興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嘉興市排污權交易辦法》,成立了國內首個排污權交易平臺——“嘉興市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對新、改、擴建項目全面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並探索開展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將環境污染外部成本“內在化”。截至2009年9月,全市共有329個項目通過排污權交易獲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COD 1329噸,SO2 915噸,交易總額達到1.09億元。通過有效的環保機制探索和合力整治,嘉興水環境明顯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逐年提高,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94%。二是保護知識産權。以創建國家知識産權試點城市為契機,加強生産、流通、進出口等領域的知識産權保護,強化行政執法,健全知識産權保護體系。2009年1-8月,全市專利授權量2948件,同比增長51.2%,在知識産權保護的倒逼機製作用下,企業創新積極性明顯提高,億元以上企業均建立了研發中心。三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嘉興有180萬外來人口,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是一項緊迫任務。為此,嘉興率先提出打造“嘉(加)興(薪)不欠薪”城市品牌,全面提高勞動者社會保障水平。通過加大對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存壓力,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逼迫企業走技改創新、品牌建設之路。通過實施上述三大保護,既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促進了産業結構的改造提升。

  2、以企業為主體,鼓勵國資、民資、外資齊上,增強經濟轉型升級的微觀活力。地處上海、蘇南和浙南三個經濟圈交會點的嘉興,充分借鑒三種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形成了國資、民資、外資相互補充、互促共進的經濟格局。一是大力扶持民營企業。通過制定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和鼓勵創業的政策措施,放寬準入領域,降低創業門檻,簡化註冊手續,使更多農村勞動力進入二三産業、個體工商戶轉辦私營企業,形成了全民創業的良好局面。民營經濟已成為推進富民強市的主體,佔經濟總量的近70%,佔全部稅收、財政收入的2/3以上,農民的非農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民營經濟。二是大力調整國有經濟佈局。調整的方向是使國有經濟逐步退出競爭性行業,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在為民資騰出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提升了國有經濟。十年來,市級國有資産總量增長13倍,全市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産總額達到900多億元,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為增強和發揮國資在轉型升級中的主導力量,嘉興加大了招央企、引國資步伐,一大批國企大項目先後落戶嘉興。三是大力實施招商選資。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13.6億美元,位居浙江“三甲”。目前已有90個國家和地區的5400家企業落戶嘉興,有2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嘉興投資,外資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比重超過30%。外資的投入,不但為嘉興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還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推動了嘉興産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3、以人才強市,抓住結構調整的關鍵,增強轉型升級的智力支撐。一是明確提出人才強市戰略。嘉興連續出臺了優化人才、引進智力的政策規定。2009年,嘉興改變了以往以學歷論人才的觀念,制定了引進領軍人才和建設創新團隊的辦法,採取按個人貢獻實績予以獎勵、購房安居補助等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等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加大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力度。二是通過抱團引進大院名校。為實施以高端載體引進高端人才,嘉興市已投入10億元,吸引了一批領軍型人才,帶來了一批新項目、催生了一批新産業,培育了一批創新型團隊。僅嘉興科技城內就集聚了116名博士,146名碩士,124名高級職稱專家,8名兼職的“兩院”院士。通過培養和引進,2008年,全市擁有各類人才132萬,佔常住人口的30%以上,共涌現出160多個市級以上的創新團隊。人才作用的發揮,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撐。

  (三)優先發展服務業,促進三次産業轉型升級,為結構調整探索新途徑

  1、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形成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産業結構。去年嘉興第三産業佔比只有34.4%,比全國和全省低6-7個百分點。嘉興從與國內外的發展差距中看到了第三産業特別是服務業發展的空間,圍繞“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積極發展生態高效都市型農業”的思路,加快三次産業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構建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産業體系。立足區位優勢和經濟基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金融、現代物流、信息等生産性服務業,出臺了放開投資領域、加大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等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探索以服務業集聚區為載體發展服務業塊狀經濟,鼓勵工業企業主輔分離,打造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近年來,嘉興服務業年均增長14.3%,成為支撐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力量。

  2、推進區域塊狀經濟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區域特色經濟集群化。嘉興以區域塊狀特色經濟聞名全國,並因此催生了一批以海寧皮革城、濮院毛衫市場為代表的專業市場,進而帶動了産業的集聚發展。進入新世紀,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區域特色經濟集群低、小、散的弊端不斷暴露。為此,嘉興市以省級“海寧皮革産業群”和“平湖光機電産業集群”轉型升級示範建設為抓手,從戰略規劃提升、空間佈局優化、龍頭項目實施、區域品牌引領、服務平臺建設等入手,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形成了企業集聚度高、産業競爭力強、社會服務體系完善的現代産業集群。這些企業集群以創新服務平臺為載體,在産業升級中發揮了較好的示範引領作用,探索出了一條生産性服務業與産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3、創新農業經營和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嘉興是傳統農業大市,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為推動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嘉興不斷創新農業經營和發展方式。近年來,嘉興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雖然很快,但普遍遇到信息不暢、規模不大、帶動作用不強、技術含量不高、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解決這些問題,嘉興著力構建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的産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2008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地市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如今全市已成立480多家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26.34萬戶,佔總農戶的40%,有194家合作社擁有品牌,合作社基地面積36.92萬畝。專業合作組織的興起,為廣大農民提供技術推廣、産品銷售、融資擔保等服務,催生了一個個獨具特色的農業産業基地,發展壯大了一批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各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近千家,其中市級143家、省級17家,國家級3家,總資産55億元,涌現了“五芳齋”、“金平湖”、“膳博士”等一批知名農業品牌。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