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石家莊3月10日電(記者孟華 曹國廠 趙穎)“小病抗、大病挨,實在不行再往醫院抬”,這句戲謔之語一度是中國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寫照。不過,這一現象在中國有望消除。
正在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關係人民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把這個世界性難題解決好。”
2月底中國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出臺《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全國16個城市推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這一改革重新強調公益性質,其成功標準之一便是看能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此,中國百姓充滿了期待。
55歲的王祥華是河北威縣洺州鎮北街村村民。兩個兒子已經各自成家,目前他和老伴一起生活。
“我們倆靠種地一年的收入也就幾千元,最擔心的就是生大病,因為去一趟醫院可能半年的收入就沒了。生了小病一般是先抗著,實在不行就到診所去拿點藥或者打兩針。”王祥華説。
近年來,中國公立醫院按照營利性模式運營,“以藥養醫”等機制導致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被弱化,逐利傾向明顯。大處方、開貴重藥、濫用藥等現象在一些公立醫院普遍存在,增加了百姓的看病負擔。
談起看病貴,64歲的企業退休職工孟朝敏甚至懷念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日子。他説:“那時候,一個月收入就幾十塊錢,雖然藥品和醫療技術器械沒現在好,可醫療開支在生活中的比例可沒這麼高,負擔並不重。看個感冒1塊多錢就搞定;現在收入1500多塊錢,要是到醫院看感冒200塊錢根本下不來。只有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性,老百姓的醫療負擔才會真正減輕。”
溫家寶在上月底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時和3月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重申,中國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已經確定,就是要實行公益性的改革。這無疑給存有疑慮的人們一顆“定心丸”。
此番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啟動,最受百姓關注的亮點無疑是向“以藥補醫”開刀。業內人士稱,目前全國醫院平均藥品收入佔總收入的42%,有的藥品從出廠到病人手中,整個流通過程最高曾翻16倍。“以藥養醫”機制不合理,導致了百姓“看病貴”。